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妙趣橫生、充滿知識刺激的化學發展史——歷史脈絡清晰,評論準確、客觀

一部妙趣橫生、充滿知識刺激的化學發展史——歷史脈絡清晰,評論準確、客觀

何為化學?回顧1960年以後的諾貝爾化學獎,發現獲獎對象的業績往往可以看成是屬於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化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也包括了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似乎考慮很廣泛。另一方面,在最近十多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中,多人坦陳「不認為自己是化學家,所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感到意外」。這一現狀正好說明即使是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對何為化學也沒形成共識。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回顧化學是怎麼發展、化學的概念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那麼就讓我們跟隨著廣田襄從《現代化學史》這本書中來慢慢領會吧。

內容簡介

不受限於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科框架,把化學看作「原子、分子的科學」來寫化學史。以20世紀化學的發展為中心,把基礎化學的發展作為重點,將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受社會的影響都包括在內,弄清化學是怎樣與物理學、生物學等相鄰領域相互聯繫而發展起來的,追憶其充滿活力的歷史,思考其未來。對於重要的發現是怎樣產生的,也有些思考。

全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1篇講述19世紀近代化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第2篇講述20世紀前半葉現代化學的誕生及其發展;第3篇講述20世紀後半葉當代化學各個分支領域的發展狀況。

在各階段、各劃時代的歷史進程中,代表性人物都列有詳細的生平簡介與學術貢獻。書中有25個專欄,用來介紹重要的人物與相關的學科發展。

書中不僅有對化學原理、化學反應方面的成果記載,也有對化學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學裝置的發明,還包括了現代化學發展的所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使讀者了解化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化學的發展受社會的影響

作者簡介

編著者廣田襄,國籍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退休於京都大學。曾任日本化學會理事,副會長。京都市青少年科學學術顧問。2010年後任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教育評議委員會委員。

譯者丁明玉,清華大學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曾留學日本山梨大學工學部生物工學科,研究方向為新型色譜固定相的研究、色譜及其聯用技術、中藥化學等。

圖書的形成過程——編輯手記

《現代化學史》的引進也是一個機緣巧合,湖南大學留日工學博士吳海龍教授於兩年前赴日參加相關國際學術交流時,在日本書店偶然發現了這本書並帶回國。恰巧我和同事因《分析化學手冊》的編寫到湖南大學,在吳教授辦公室參觀交流時,吳教授把這本書推薦於我,說這本書化學史寫的很好,而我作為化學編輯多年,也一直希望能夠組織這麼一本反映現當代化學發展脈絡的史書。因此就萌發了引進這本書的想法。

但真要落實到這本書的翻譯實際上並不容易,譯者的遴選非常重要,譯者既要有深厚的化學知識和語言表達功底,還要熟練掌握日語。多方考證,最終把目標鎖定在清華大學化學系丁明玉教授在我看來應該是最適合的。丁明玉教授為分析化學出身,學術作風一貫嚴謹,又曾在我社出版過教材,文字功底深厚,另在日本留學多年,日語更沒問題,這從根本上保證了這本書的翻譯水平和質量。最初丁教授因為時間的關係並沒有立即答應承擔此項工作,所以這件事就擱置了一段時間,但後來我個人還是不甘心,覺得這本書應該介紹給國內的化學工作者,所以再次和丁教授溝通,正好丁教授個人這時也讀了一部分該書稿,也覺得這本書寫的好,所以就有了我們現在已成形的《現代化學史》。為此我特別感謝吳海龍和丁明玉兩位教授!

諾貝爾獎得主推薦

這是一部充滿知識刺激的化學史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野依良治

化學為生命現象的闡明提供了科學和技術的基礎,促進了生命科學的大發展。以化學為基礎的物質科學、材料科學的進步使人類能夠健康、富裕地生活。伴隨著世界範圍內的專業細分化,視野狹窄化的問題也暴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廣視角洞悉學術全貌、梳理其脈絡,並展望其未來。本書生動地描述了從近代到現代的充滿知識刺激的化學發展史。不僅對研究人員有用,也推薦給關心自然科學的學生、教育工作者和一般市民務必閱讀。

廣田的《現代化學史》妙趣橫生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益川敏英

廣田長年從事物理化學領域的工作,其業績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化學反應進行的世界是微觀世界,微觀世界不同於宏觀世界,是量子力學控制著這個世界。20世紀探明的量子化學的世界有開闊了人們視野的東西。在這本書中你將會與它們相遇。

首部全面介紹現代化學史的著作

諾貝爾獎得主野依良治和益川敏英聯袂推薦

目前該書已輸出到美國,英文版也即將面世

每個化學人,人手一冊,拓寬視野

學校圖書館、資料室館藏必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工幫CIP 的精彩文章:

TAG:化工幫C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