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國都帶不動的蒙古經濟到底怎麼了?

大國都帶不動的蒙古經濟到底怎麼了?

原標題:大國都帶不動的蒙古經濟到底怎麼了?



對於蒙古國這個長期處在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夾縫之間的國家而言,自成立之初至今的歷史都長期深刻地受到中俄兩國的影響。不論冷戰時期依靠蘇聯的大規模援助,還是冷戰後逐步建立與中國緊密的經貿關係,都沒能使蒙古改變經濟發展結構單一的困境,實現工業化進程。蒙古經濟怎麼了?


唯一經歷顏色革命的東亞社會主義國家


蒙古國是在蘇聯的扶植下成立的,其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完全模仿蘇聯的體制,成為了一個標準的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蒙古人民革命黨是國內唯一的合法執政黨。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當世界見證了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後,人們會驚訝地發現與歐洲共產主義陣營國家不同,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成功地抵禦了這次重大的外部衝擊,迎來了新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和越南此後開始了經濟高速增長。


寮國和朝鮮的共產主義政黨也繼續作為國內的執政党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即使經歷了領導人更迭和極端的經濟困難,朝鮮仍然平穩地渡過了蘇聯解體帶來的巨大衝擊。


蘇聯解體

然而,蒙古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社會主義國家的特例,在蘇聯解體之後也開始了政治民主化和市場經濟的轉型。至於蒙古為什麼成為了蘇東劇變後,唯一經歷了政治轉型的東亞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對比其他東亞社會主義國家同蘇聯的關係,蒙古與蘇聯的關係是最密切,同時也是依附程度最深的,因此蘇東劇變對蒙古產生的衝擊也要更為劇烈。


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成為蘇聯總統後,開始領導蘇聯全方位的改革,受此影響的蒙古也開始在國內進行經濟領域的改革。


1986年5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在十九屆代表大會上通過了第八個五年計劃,首次提出了進行經濟改革的目標。1988年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全會上提出了要對政治經濟體制實行全面改革。


隨後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大大加速了蒙古政治經濟改革的過程,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指導思想開始逐步由馬克思列寧主義轉向社會民主主義,並在2003年成為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


1990年蒙古開始進行政治多元化改革,向多黨制方向發展,同時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也主動改變了憲法中關於該黨作用的論述,與其他新成立的合法政黨享有相同的政治權利。


蒙古國第4任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就職儀式

1990年7月,蒙古舉行了該國歷史上首次自由選舉,蒙古人民革命黨在選舉中取勝。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蘇東劇變之際開始實行了政治多元化的改革,但蒙古長期的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並沒有像獨聯體和東歐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一樣在政治轉型的過程中迅速失去政權甚至被邊緣化。

蒙古在1996年實現了政治多元化改革以來的首次政黨輪替,不過近年來蒙古人民黨(由蒙古人民革命黨更名而來)長期保持著蒙古國議會大呼拉爾第一大黨的地位。


 沒有帶來經濟發展的轉型


與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在經歷政治多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轉型後紛紛陷入經濟困難一樣,蒙古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經濟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


冷戰時期,蒙古的經濟發展嚴重依賴蘇聯援助,然而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的是,蒙古由於國民主要從事畜牧業,經濟基礎過於薄弱,並沒能依靠蘇聯的援助實現初步的工業化。由於歷史因素,蒙古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屬於在對外政策上完全倒向蘇聯的國家。


自從中蘇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破裂,中國與蒙古之間也基本斷絕了往來,直到1989年中蘇關係正常化後,中國與蒙古才重新恢復交往。蒙中關係正常化為蒙古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了蒙古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蒙古需要大量進口俄羅斯的能源和其他物資,但是由於俄羅斯自身經濟困難,在上世紀90年代很難像蘇聯時期一樣給予蒙古大量資金和技術援助。


額勒貝格道爾吉 普京

中國從1999年開始取代俄羅斯成為了蒙古第一大貿易夥伴,蒙古也開始不斷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為自身帶來的契機。


2008年金融危機後,蒙古經濟復甦迅速,中國企業在蒙古的對外投資開始快速增長。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上的數據,中國企業2007年在蒙古的投資凈流量是1億9627萬美元,此後逐年增長並在2012年超過9億美元,而這期間恰好是蒙古近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


蒙古在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7.3%和12.3%,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好景不長,蒙古經濟結構的單一性,和經濟發展政策缺乏連貫性再次讓該國的經濟快速下滑,身陷困境。

儘管依靠中國等國的外資獲得了經濟快速增長,蒙古卻從2012年開始加強了對外商投資的審查和監管。



2012年5月蒙古議會大呼拉爾通過了《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將國內的採礦業、金融業和媒體通信業全部列為戰略性領域,加強了對外商投資時的審查,並添加了更加嚴格的限制條款。


這一法案的實施,使得蒙古獲得的外商投資驟降,中國企業2013年在蒙古的投資凈流量就下降了近三分之二。看到這一法案對本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後,蒙古國政府不得不在2013年將其廢除,但對於恢復外商在蒙古投資的信息,蒙古政府目前做的恐怕還有很多不足。


擴大夥伴關係的"第三鄰國"戰略


冷戰時期,蒙古在對外關係上採取了完全依附蘇聯的政策。上世紀90年代,蒙古開始積極發展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將發展對華外交置於與對俄外交同等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在總結對外關係的發展過程中,蒙古政府在《對外政策構想》中提出了"第三鄰國"的戰略。


進入21世紀後,蒙古為了加強在本地區影響力,減少經濟上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平衡中國與俄羅斯在本國的影響力,開始積極實踐"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


蒙古政府對"第三鄰國"的界定較為廣泛,起初主要指美國和西歐國家,之後擴大為對蒙主要援助國,包括日本、韓國、印度,並且將發展同主要國際組織的關係如歐盟、北約、歐安組織等也納入其中。


美國是蒙古發展"第三鄰國"戰略的首要對象,也是唯一真正有能力在蒙古平衡中俄影響力的亞太國家。


美國總統布希訪問蒙古

2005年11月,美國總統布希抵達蒙古進行訪問,成為歷史上美國總統首次訪問蒙古。


2012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蒙古訪問過程中,對蒙古的民主制度進行了高度評價,甚至稱讚蒙古在被俄羅斯和中國包圍的土地上建立並維持民主制度的"勇氣"。


然而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與美國關係的提升並沒為蒙古帶來美國的大量援助與投資。蒙古雖然具有一定的地緣戰略價值,但其價值有限,因而未來很難期待美國會大幅提升對蒙古的援助和投資水平。


推行"第三鄰國"的戰略過程中,蒙古在發展同日本和韓國的經貿關係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安倍晉三在2012年重新執政以來,蒙古與日本的雙邊關係得到了快速提升。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日本對蒙古的官方發展援助在2013年佔到了日本接受援助總額的37%,使得日本成為了蒙古的最大援助國。


安倍晉三訪問蒙古

在日蒙經貿關係中,蒙古對日本的出口額不足雙邊貿易額的1%,而蒙古對中國出口佔到其出口總額的80%以上。

通過實施"第三鄰國"戰略,蒙古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並且拓寬了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但目前為止蒙古仍然難以改變經濟上對中俄的依賴,尤其是本國能源供給上對俄羅斯的依賴,和對外貿易中對中國的依賴。與此同時,繼續深入發展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經貿關係,也是蒙古實現經濟復甦和快速增長必不可少的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今日歷史】7月20日大事記,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嚴修張伯苓眼中的周恩來:南開最好的學生,有宰相之相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