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感覺如何?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感覺如何?

文字/Tina

編輯/貓咪

圖片來源網路

這是我揉和了多個真實案例組成的綜合案例,為了保護各當事人,文中人物均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小吉是一個姑娘,長得黑黑的,她打小認為自己很不好看。

媽媽不待見她,總對她粗聲粗語,轉頭面對弟弟時,又溫柔地像一朵金色的菊花。

她討厭媽媽對她的冷漠無情,又無比渴望媽媽對待弟弟一樣溫暖的愛。

有一次她胃不舒服,強忍著難受捂住嘴,等跑回家見到媽媽才嘔吐出來。

媽媽氣壞了,嫌棄她吐到了屋裡當地,恨不得揍她一頓。

小吉跟我訴說這段往事的時候,心酸至極。

我問她: 為什麼要跑回家才吐呢?

她答: 我想讓媽媽看見我多難受,我想讓媽媽愛我一下。

我的心也酸了,嗓子眼也堵住了,多麼悲傷的故事。

小吉還記得一件往事,她去姥姥家走親戚, 小姨和舅舅的孩子們學習都沒她好,但是他們就總是打擊小吉,諷刺小吉長得黑呀,不好看呀。如果小吉哪次偶爾沒考到第一,又指定成為他們的笑話。

小吉說,她不喜歡去姥姥家,因為自己家條件不夠好,時不時要接受姨姨舅舅的接濟,就要忍受他們的奚落和嘲諷,就像交換一樣。

我告訴小吉,人性不是只有善意,貌似玩笑的惡意背後,是深深地嫉妒。

小吉沒有其它可以依賴的資本,除了學習,她很拼,她的學習一直都很好。

大學時的小吉,短髮,依舊黑黑的,像個小子一樣陽光又結實。

她對自己的女性身份很自卑,整日扮得像個男孩子一樣,跟幾個男生也結交成了哥們兒。

沒想到,有一天,小吉的一個哥們兒向她表白了。

沒錯,就是表白了。

小吉驚慌失措又莫名羞喜不已,心頭小鹿亂撞。

男友很優秀,他喜歡小吉的陽光開朗,跟小吉什麼時候都有話說,不孤單。

小吉喜歡男友的細膩體貼,享受男友的貼心照顧,就像躺在爸爸媽媽懷裡,窩心得不得了。

結婚後幾年,男孩就像小吉理想中的爸爸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吉,凡事都把小吉放在優先位置考慮。

小吉安然地享受著這一切幸福,常常覺得幸福有些不真實,但她喜歡被寵成一個孩子。

婚後八年,兩個孩子了。

小吉卻突然發現了,老公與人開房的記錄!

晴天霹靂!

小吉近乎崩潰!

更讓她崩潰的是,老公出軌已經N多年了!

天旋地轉,天崩地裂!

小吉找我做解析的時候,一次次哭得泣不成聲。

她不明白,老公的細心體貼,竟然是一次次地欺騙,背後,竟然是他與別人一直在偷歡。

她恨這個男人,恨他的無情無義,恨他的不知羞恥。

我們追溯了小吉和老公的原生家庭、成長經歷。

小吉缺愛,毫無疑問。

他老公,我們稱為M吧, M怎麼樣? 缺愛嗎?

缺, 而且非常缺。

M是家中的老大,下邊還有三個弟妹。

老大的處境,可想而知,承擔多,寵愛少。

M,十分羨慕,弟弟妹妹偶爾趴伏在媽媽懷裡撒嬌,儘管那樣的時刻也特別少。

每次M踟躊著想湊近媽媽身邊,沾一絲溫暖,媽媽都會狠狠地瞪他一眼: 這麼大孩子了,還想著膩歪? 沒看到媽媽正忙嗎?一點不懂事。

M便只能垂下眼帘,拖著一顆受傷的心,默默又羞恥地退下。

在M的記憶里,媽媽從不曾跟他親親熱熱地聊點什麼。要麼媽媽在忙,要麼他在幹活,要麼媽媽在照顧更小的弟弟妹妹,他從不曾享受過媽媽的懷抱和撫摸。

有一次,M在夢裡夢見媽媽張開手臂抱他,醒來後的他失聲痛哭,他那樣地渴望著媽媽的懷抱與溫暖,寧願睡在夢裡再不回到冰冷的現實。

M唯一能看到媽媽笑臉的時刻,就是他又考了第一,拿獎狀回家的時刻。

為了看到媽媽的笑臉,M格外刻苦,像小吉一樣,成績優秀。

小吉與M的故事,有些類似是不是?

相似的經歷,同樣的缺愛,使小吉與M惺惺相惜,彼此理解。

但小吉與M又不一樣。小吉的健談開朗是M沒有的,M的細膩承擔是小吉欠缺的。

這樣不同的個性,註定了他們相互吸引。

小吉尋找著父母細心體貼的愛,作為有擔當的大哥M,適時承擔了「爸爸」的角色。在戀愛及婚姻的幾年內,M一直是小吉理想中的爸爸,「爸爸」細膩溫柔地照顧,讓小吉無限地滿足與幸福。

孤單的M渴望與媽媽的親近交流,小吉的健談開朗正好彌補了M的匱乏感。跟小吉在一起,聽著小吉不停地嘰嘰呱呱說個不停,M就覺得好舒服,身心愉悅,就像冬日裡,從冰凍的陰影里來到溫暖的陽光下。

小吉找到了「爸爸」

M找到了「媽媽」!

這樣的幸福,可惜走不長遠。

婚姻的真相,確實很多人在尋找爸爸或媽媽。然而,現實終歸是現實,小吉並不是M真正的媽媽, M也並不是小吉真正的爸爸。

在「理想型爸爸或媽媽」的背後,小吉和M更真實的身份,是對方的配偶。

當小吉躺在「理想爸爸M」的照顧上睡大覺, 她沉溺於自己只是一個孩子,卻忘記了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個妻子。

當M享受著「理想媽媽小吉」帶給他的不孤單,卻忘了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個丈夫,丈夫要給予妻子陪伴,還有性愛。

小吉忘記了妻子一樣要照顧丈夫,丈夫雖是成年人,也一樣缺愛。

M享受著小吉的依賴,卻忘了自己也有需求,也需要被寵愛。他享受著自己「有擔當」帶來的優越感,卻低估了自己作為男人,作為內在缺愛的小孩的需求。

M要的,不僅是「不孤單」,還有媽媽以他為中心,圍著他的需求轉動的被寵愛感。

而這些,小吉很少給。

終於有一天,M選擇了出軌,他需要一個能圍繞他轉的第三者,享受被寵愛的感覺。

這裡,還要補充一件事,就是M的媽媽,年輕時,有多次出軌記錄。

這樣看起來,M的出軌,就有了兩層含義。

1)尋找被「媽媽」寵愛的感覺

2)做跟媽媽同樣的事情,創造「跟媽媽同類人,跟媽媽在一起」的感覺,向媽媽表達效忠。

聽起來,不可思議。

但事件背後的心理學動力,就是如此。

多少人在找配偶時,都是在找「理想型爸爸」或「理想型媽媽」啊!

當娶回「媽媽」,或「嫁給爸爸」後,他們的確會享受到一段時期的幸福與飄飄然。

接下來,進入「真我」期,他們會發現,原來理想爸爸或媽媽,並不那麼理想,他/她有那麼多糟糕的方面。每個人的「真我」落地,理想面具背後,是無法承擔的痛苦真相!

此時,若不能回到現實,認清他/她並不是我的理想爸爸/媽媽,人就會陷入無望的痛苦,而在尋找出路、尋求拯救的過程中,他們會衝突、爭吵,甚至會外求出軌。

真正的出路在哪裡?

在於,清醒地認識

我是在尋求理想爸爸/媽媽

但我更清楚

他/她是我的配偶,不是我的爸爸媽媽

我感激他/她帶給我爸爸媽媽一樣的溫暖

也尊重並欣賞他/她與我的爸爸媽媽不同的那一面。

我享受照顧,也給予照顧

我享受溫暖,也給予溫暖

我滿足需求,亦有所求

我願意溝通,也願意被交流。

當小吉看清這一切的時候,她多了很多釋然與勇氣。

真正明白了「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M願意回歸家庭,小吉也不願捨棄多年感情。

他們彼此,都給了對方一個機會。

未來的路,不會平坦,但我相信,小吉和M都知道路在腳下,怎麼走,看自己的。

祝福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孩時代馮穎 的精彩文章:

相信生命如波

TAG:二孩時代馮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