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性帶給了我們什麼?

現代性帶給了我們什麼?

作者簡介

張華,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指委委員,《中美比較文學》雜誌主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雜誌副主編。曾出版《閱讀哈佛》《全球倫理讀本》《跨學科研究與跨文化詮釋》等多部專著。

上期專刊導讀《什麼是現代性?》發表之後,得到了不少讀者和學者的反饋。既然是反饋,有贊成有反對當屬正常,這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期的導讀,我想接著上期的話題,繼續說一下現代性問題。

現代性問題,看似學術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不大,其實不然。

現代性帶給了我們什麼呢?讀過一本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所著的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這也是品欽的代表作,曾獲提名授予普利策小說獎。小說用虛幻和懸疑手法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使用一種威力強大的火箭對倫敦進行大規模襲擊的事件。在戰爭中,社會和生活的意義不斷降格,人們開始對科技日益依賴,主人公斯洛索普的荒誕命運,揭示出西方病態和瘋狂的社會狀況。作者隱喻式地表達了科學技術造就的現代世界終將走向滅亡的思想。因為,對現代科技的依賴必然導致技術對個體生命的殘害以及機械對人的異化。

提及現代性,必然令人聯想到現代文明。而提及現代文明,我們所指的其實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帶來了科學的發展、科技的發達,這一點不容否認,但同時也帶來了科技和機械對人的剝削和壓榨,對人性的傾軋,對人心的顛覆。拜物教,拜金主義,都是在這樣的現代性基礎上產生的。

提及現代文明,必然令人聯想到古代文明。今天,古代的四大文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前三個要麼支離破碎,要麼徹底消失或蕩然無存。只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雖歷經坎坷磨難卻綿延至今,永續不斷。不難判定,西方所謂現代文明,對前三大古代文明的消失是「難辭其咎」的。

中國在接觸西方之前,被稱為「前現代」。前現代的中國若非遭受西方所謂現代文明「堅船利炮」的侵略和蹂躪,若非遭遇被現代化裝備武裝起來的現代戰爭,興許也還可以自給自足、樂在其中,興許也還可以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興許也還可以保留著對「土地平曠,房屋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平靜狀態的嚮往。這一切,都被以工具理性之擴張為特徵的現代性所吞沒 ……

現代性問題和現代性危機,帶來了價值的崩潰、精神的坍塌,碎片化的「秩序」、被毀的「三觀」,希望被解構、理想被消解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明,就是要讓人民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的新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文漢風專刊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現代性?

TAG:美文漢風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