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女子發育不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出嫁?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女子發育不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出嫁?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中國,女性滿20周歲就可以結婚了。但若是在古代,20歲的女子都是幾個孩子的媽了,孩子的年齡完全可以在現代上小學了。這就不免讓人疑惑了,十三四歲的女子身體發育都尚未成熟,為什麼要這麼早結婚?

老話兒說「安居樂業」、「成家立業」,字面意思就是說,先把家庭穩定了,家安置好了,男人才能成立一番大事業,國家才能迎來太平盛世。中國畢竟是個農業大國,古代科技不發達,工農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戰爭更是對人口的依賴性大。

古代女子早結婚,除了戰爭、農業的發展是原因之外,還有古代醫學不發達、壽命短等關鍵要素。不像現在,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也就是四五十歲。為了家族的繁榮和國家人口的強盛,女子早結婚是很有必要的。古代皇帝後宮都母憑子貴,更別說民間了。生個孩子,不僅能成為「後宮一霸」,還有可能成為一國之母。

雖然古代女子地位卑微,不被重視,而且也沒有多少勞動能力,但是女子有一樣天生優勢是男生做不到的:生育。生育有多重要呢?生育的重要性等同於人口的重要性。三國時,各路軍閥搶奪人口資源,以謀求霸主地位,也就是這個原因。軍隊要人,種地要人,所以古代發動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奪人口。在古代,醫療技術不像現代這麼先進,所以女子在生育時發生難產的可能性很大。生育的危險性不僅高,還有可能孩子一出生就夭折了。由此可見早結婚的必要性。

春秋時期,女子十五歲出嫁,越王勾踐更是規定:女子十六歲不嫁出去,罪連父母。當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為了戰爭,自然要多生育了。漢代也規定過,女子15歲以上不出嫁,交5倍於常人的賦稅!所以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不少家庭都忍痛割愛,將女兒隨便嫁了出去。西晉規定,女子滿17歲,父母不嫁女兒,地方官給你找。萬一配個瞎子瘸子聾子丈夫,那不就倒霉了嗎。所以為了不「嫁雞隨雞」,許多家庭也只能在17歲以前將女兒嫁了出去。

古代女子結婚只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戀愛自由,沒有婚姻自由,年齡僅為十幾歲就要被迫嫁為人父,不免感到慶幸:自己生在現代,男女平等,女性也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夫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謀電影 的精彩文章:

金庸武俠小說《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有何區別?我現在知道了

TAG:正謀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