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健說成語被笑所折射的文化悲哀

李健說成語被笑所折射的文化悲哀

前兩天在微信里看到一個「搞笑」視頻,說的是李健在《中國好聲音》節目里說了很多成語和「文言文」,結果遭到以哈林為首港台歌手的嘲笑。

看完視頻,我可以將其理解一種過分娛樂化,李健愛用成語確實有其幽默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李健用的那些成語都是非常常見的,如果這都能引起港台歌手的不解和驚呼,那也只能說明他們的文化層次太低。

就拿李健數次提到的「直抒胸臆」來說,這個成語用來描述包括歌詞在內的詩詞並無任何不妥,而且也並沒有白話文能更好地表達同樣的意思,所以又有什麼好笑的呢?估計李健也是一頭霧水,又無從辯解。

而更加悲哀的是,類似的現象已經瀰漫很多中國人的日常,也就是明明可以用一個已有辭彙簡潔表達的含義,偏偏要啰里啰嗦地用白話文表達,而且還表達不好。我作為翻譯,幾乎每天都能遇到這樣的例子。翻譯們都知道,英語翻譯成中文的詞字數比例大約是1比1.5乃至1比2,這個比例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譯員們在翻譯書面語時尚能注意保持語言的簡潔並適當使用文言化的舊辭彙,但在翻譯諸如劇本對話這樣的口頭語時,就出現大量詞語的濫用,最典型的是「的」、「了」、「會」、「也」等助詞的濫用,而即便在中國人的日常對話中,這些詞也並沒有濫用到那種地步。

回到書面語和口頭語的話題。我女兒有一天晚上說自己在看「夜空」,我有些吃驚她這個辭彙用得這麼嫻熟,想想應該是巧虎的某個故事裡有提到。

這個詞用的並無不妥,而且即便是偏文言的書面語,意思非常明了,可就是這樣一個意思明白無誤的詞,我們在平常說話中卻極少用到。即便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也會把它啰嗦化,比如說成「晚上的天」,或者繞著彎來說,比如「晚上看天上」等等。

可是反思一下,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夜空」真的是晦澀到需要規避的辭彙嗎?最好的漢語表達,往往竟只出現在小孩的說話中。

估計李健在《中國好聲音》里說「夜空」這個詞,又會遭遇驚呼和嘲笑。可就是這樣一個詞,也明明出現在了很多流行歌曲里,比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歌名,《私奔到月球》中的「看月亮像夜空的瞳孔」,五月天甚至還有一首更加「文縐縐」的歌叫《星空》。

我以前專門寫翻譯中成語的濫用,我反對濫用成語,但也反對明明有成語或舊詞可以更好地表達某個含義,卻偏偏繞著彎子用白話文表達。

無端抵觸漢語舊辭彙,刻意區別對待舊詞和白話文,是我們當前文化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件翻譯公司 的精彩文章:

《西部世界》中的Host翻譯成接待員是否合適?

TAG:文件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