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了解宇宙的人,格局不會太低 | 深讀

了解宇宙的人,格局不會太低 | 深讀

原標題:了解宇宙的人,格局不會太低 | 深讀




讀第27期,了解宇宙有多麼重要?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這絕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人道主義問題,當然也是一個人的格局問題。


如果一個人有能力有興趣去探索宇宙的奧秘,那麼,他一定能夠抽身於自己的小圈子,從更大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待一切。

當我靜下心來,思索我們膨脹的宇宙,嵌在不斷延伸的四維時空中的眾多星系疾速地飛離彼此,有時我會忘記無數行走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還沒有食物和住所,而且其中兒童的比例超乎尋常。


當我凝視那些證明在整個宇宙中存在神秘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數據時,有時我會忘記每一天──地球每自轉24小時──都有人以他們所信奉的神靈的名義殺人或者被殺,有些人不以神的名義殺人但以他們需要或想要的政治信條的名義殺人。


當我跟蹤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的軌道,它們每一個都是由引力精心策劃的宇宙芭蕾舞劇中旋轉的舞者,有時我會忘記太多的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無視地球大氣、海洋和陸地之間微妙的相互作用,而其後果將導致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付出健康和幸福的代價。



有時我會忘記,掌握權勢的那些人很少會盡他們所能去幫助那些無法自救的人們。


我偶爾會忘記這些事情,因為無論世界有多大──在我們的情感上,在我們的思想里,在我們超大的數字天圖裡──宇宙總是更大的。對有些人來說這是個令人沮喪的想法,但對我來說是一個獲得解放的想法。


想想一個成年人如何看待孩子們認為大不了的創傷:打翻的牛奶、摔壞的玩具、擦傷的膝蓋。作為成年人,我們知道孩子對什麼是真正的問題一無所知,因為缺乏經驗大大地限制了他們作為兒童的觀念。孩子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們轉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是否敢於向自己承認,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不成熟的觀念?我們是否敢於承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來自一種全世界都圍著我們轉的執念?


表面上不是。然而證據比比皆是。掀開那些種族、民族、宗教、國家和文化衝突的面紗,你會發現人類的自負正在不斷膨脹。

現在想像一個世界,其中每個人,特別是有權勢和影響力的人,對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擁有開闊的眼界。如果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們的問題就會縮小,或者根本不會出現,我們就可以避免我們的前人們因為世俗分歧而屠殺彼此的行為。


早在20001月,重建後剛開放的紐約市海登天文館舉辦了一場名為《通向宇宙的護照》的太空秀,這個活動帶領遊客們經歷了一場從天文館直到宇宙邊緣的虛擬旅程。在這場秀中,觀眾觀看了地球,然後是太陽系,然後又觀看了銀河系裡的億萬星辰漸漸縮小成穹幕上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點。


在開幕不到一個月時,我收到了來自常春藤盟校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的信,他專門研究那些使人自覺渺小的事情。


我從來不知道有人竟專攻這樣的領域。他說他想對觀眾們進行一次觀影前後的問卷調查,以評估他們在觀看節目後的沮喪程度。他寫道,《通向宇宙的護照》引發了他最強烈的渺小感和無意義感。



怎麼可能呢?每次我看到太空秀(還有我們製作的其他節目),我都覺得自己充滿力量和激情。人腦只有1400克重,而它產生的思維活動卻能讓我們找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這讓我感到自己很強大。


請允許我指出,是這位教授,而不是我,誤讀了大自然。他這種毫無道理的自大,首先源於對所謂意義的幻想,另一方面「人是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的文化假設也助長了這種自負。


不過我也要為他說句公道話,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容易受到人定勝天這類強勢思維的影響。我曾經也是這樣,直到後來我在生物課上學到「一厘米結腸里的細菌要比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人的總數還要多」。這類信息會讓你對究竟是誰(或是什麼)在實際掌控你我而思慮再三。


從那天起,我開始認為人類並非空間和時間的主人,而是作為一個偉大的宇宙存在鏈的參與者,與現存的和已滅絕的物種都有直接遺傳聯繫,而且可以追溯到近40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單細胞生命。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們比細菌更聰明。毫無疑問,我們比任何曾經在地球上奔跑、爬行或匍匐的其他生物都更聰明。但我們有多聰明呢?

我們烹調食物。我們譜寫詩歌和音樂。我們從事藝術和科學。我們數學很好。即使你數學不好,你也比最聰明的黑猩猩好得多──它們的遺傳特徵與我們的差異微乎其微。無論如何,靈長類動物學家永遠都找不到一隻能做乘除法或三角幾何的黑猩猩。



如果我們和我們的猿類近親之間微小的基因差異,能解釋表觀上巨大的智力差異,那麼智力上的這種差異也許並不那麼巨大。


想像一種生命形態,它的智力之於我們的差異,就像我們之於黑猩猩的一樣。對於這樣一個物種,我們的最高精神成就將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的幼兒不必是在芝麻街學習他們的ABC,而是在布爾大道學習多變數微積分


我們最複雜的定理,我們最深奧的哲學,我們最有創造力的藝術珍品,只不過是他們的小學生帶回家的隨堂作業,用來讓爸爸媽媽拿冰箱貼貼在冰箱門上展示的東西。


這些生物將會研究斯蒂芬 ·霍金(他在劍橋大學擔任的教授講席曾經由艾薩克·牛頓擁有),因為他比其他的人類稍微聰明一點兒。


為什麼?因為他可以在頭腦中做理論天體物理學和其他基本計算,但這樣的智力水平也就是相當於剛從外星人學前班放學回來的小孩子。


如果一個巨大的基因鴻溝將我們和我們在動物王國中最近的親戚分隔開來,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讚頌我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可能有資格四處炫耀,認為我們離我們的近親物種很遠且截然不同。但並不存在這樣的鴻溝。相反,我們與自然的其餘部分是一個整體,我們的位置既不是高於也不低於自然,而是屬於自然。


需要更多消除自負的例子?對數量、尺度和規模做簡單的對比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就拿水來說吧。水很平常,也很重要。一個250毫升杯子里的水分子的數目,比世界上所有海洋里的水按杯計算的數目還要多。


這一杯水裡的分子數目之多,能夠勻出1500個分子到世界上的每一杯水中。無可迴避的是:你剛才喝的一些水曾經流經過蘇格拉底、成吉思汗和聖女貞德的腎臟。


空氣怎麼樣呢?也是至關重要的。你每一次呼吸吸入的空氣分子數目,比在地球整個大氣層里的空氣按「一呼吸」計算的數目還要多。這意味著你剛才呼吸的空氣曾經通過拿破崙、貝多芬、林肯和比利小子的肺部。


該說一下宇宙了。宇宙中的恆星數目比任何海灘上的沙礫還多,比地球形成之後經歷的秒數還要多,比曾經生活過的所有人寫下的文字和發出的聲音還要多。


想看過去的全景嗎?宇宙的視角將帶你去那裡。光從太空深處到達地球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你看到的天體和現象並不是它們現在的樣子,而是它們曾經的樣子,幾乎能夠追溯到時間本身的開端。在這個可推算的範圍內,宇宙進化的全景連續不斷地展開。


想知道我們是由什麼構成的嗎?又一次,宇宙視角提供了一個比你的預期更大的答案。宇宙中各種化學元素是在大質量恆星尤其是其生命結束時發生劇烈爆炸的火焰中鍛造出來的,從而用構成我們所知生命的化學元素豐富它們所在的星系。


結果呢?宇宙中四種最常見的活躍元素氫、氧、碳和氮,也是地球生命體中四種最常見的元素,碳更是生物化學的基礎。


我們不只是生活在這個宇宙之中。宇宙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之中。


有說法認為,我們甚至可能不是來自這個地球。當多個獨立的研究路線被放在一起考慮時,迫使研究人員重新考慮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當一顆大個小行星撞擊一顆行星,撞擊點周圍的區域獲得的反衝能量,能把岩石拋入太空。岩石以這種方式可飛往其他行星,並在其表面著陸。


還有,微生物的適應能力可以相當強。地球上的極端微生物可以在太空旅行中遇到的溫度、壓力和輻射範圍內生存。如果撞擊產生的拋射岩石來自一個具有生命的行星,那麼微生物群就會藏在岩石的角落和縫隙中。


再有,最近的證據表明,太陽系形成後不久,火星是濕潤的,並且可能是適宜生命繁殖的,甚至上面的生命比地球上出現得還要早。


總的來說,這些發現告訴我們,生命可能始於火星,後來才來到地球上播種生命,這一過程被稱為「有生源說」。因此,所有的地球人可能──只是可能──是火星人的後裔。


幾個世紀以來,宇宙的發現一次又一次使我們對我們自身的看法降級。地球在天文學上曾經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直到天文學家得知,地球只是繞太陽運行的又一顆行星。然後我們推測太陽是獨一無二的,直到我們得知,夜空中無數恆星其實都是太陽。然後我們認為我們所在的星系即銀河系是整個已知宇宙,直到我們確定,天空中的無數模糊天體是其他星系,布滿我們已知宇宙的圖景。


今天,我們多麼容易假設只存在這一個宇宙。然而,現代宇宙學新出現的多種理論,以及對不可能存在任何獨一無二的事物的不斷重申,要求我們繼續包容對我們的獨特性期冀的最新衝擊:多重宇宙。


宇宙視角源自基礎知識。但它又不僅僅是你所知道的知識,而是關乎擁有智慧和洞察力把那些知識用於評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它的特徵是顯而易見的:


宇宙視角來自科學的前沿,但它並不僅僅是科學家獨佔的。它屬於每個人。


宇宙視角是謙遜的。


宇宙視角是精神上的──甚至是救贖的──但不是宗教的。


宇宙視角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思想同時把握宏觀和微觀。

宇宙視角使我們的頭腦對非凡的想法保持開放,但又不至於使我們腦洞太大以至於容易輕信我們被告知的任何事。


宇宙視角使我們睜開眼睛看宇宙,它不是被設計用於撫育生命的慈愛搖籃,而是一個寒冷、孤獨、充滿危險的地方,迫使我們重新評估所有人類對彼此的價值。


宇宙視角表明地球是一顆塵埃。但它是一顆珍貴的塵埃,目前,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宇宙視角在行星、衛星、恆星和星雲的圖像中發現著美,同時也頌揚著塑造它們的物理定律。


宇宙視角使我們的眼界能夠超越我們的環境,讓我們超越尋找食物、住所和伴侶的原始需求。


宇宙視角提醒我們在沒有空氣的太空中,旗幟不會飄揚──這也許是象徵著在太空探索中我們不必摻雜進任何狂熱的愛國情緒。


宇宙視角不僅包含了我們與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遺傳親緣關係,而且也珍視我們與在宇宙中任何尚未發現的生命之間的化學親緣關係,以及我們與宇宙本身的原子親緣關係。



我們每個人如果至少一周一次──即使不能一天一次──思考在我們面前有什麼宇宙真理未被發現,也許就會誕生一位聰明的思想家,一個巧妙的實驗,或一個充滿創新的太空項目。我們可能會進一步思考,那些發現將來有一天會如何改變地球上的生命。


如果沒有這樣的好奇心,我們就跟那些守著能滿足他所有需要的幾十畝地,因而表示沒有必要出門冒險的舊時代農夫沒有什麼區別。然而,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如若我們所有的祖先都如此認為,那位農夫就會仍然是用棍子和石頭追逐晚餐的穴居人。

在我們短暫停留在這個星球上的這段時間,我們欠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一次探險的機會—部分原因是緣於探索本身的樂趣。但還有一個更高尚的理由:當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停止增長的那一天,我們就有可能面臨著倒退到幼童式觀點的風險,即我們固執地以為宇宙仍然圍繞著我們轉。


在那個不容樂觀的世界裡,擁有武器卻資源匱乏的人和國家將基於他們「低陋而狹隘的偏見」採取行動。而那將是人類啟蒙的劫難──直到一個充滿遠見,從而能夠再次擁抱而不是畏懼宇宙視角的新文化的興起。


本文所選的片段摘錄自《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尼爾 · 德格拉斯 · 泰森著,孫正凡譯,2018年6月由未讀 · 探索家出版。


編輯 = 洋野、兩塊錢


動圖來源 = GIPHY


頭圖來源 = 網路

▼在這裡買本新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讀 的精彩文章:

日飲一杯蟑螂奶,健康、美麗喝出來 | 有毒周報
吃下讀者的安利,我們出了這本新書

TAG:未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