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有一首傳唱了五六百年的民謠曾響遍大江南北,這是一首鳳陽花鼓詞,其歌詞為:「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堂堂開國皇帝,被家鄉人視為「罪人」,朱元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從歌詞中我們了解到,鳳陽因為有了「朱皇帝」,才變成「十年九荒」的悲慘景象。這就讓人覺得奇怪了,自古以來開國皇帝都對自己的家鄉十分重視,也往往會給予鄉親們很大的實惠,如劉邦就將老家沛縣終生免除賦稅,何以朱元璋會留下罵名呢?事實上,並不像歌詞中所唱的那樣,朱元璋和十年九荒是毫無關係的。

鳳陽原稱為鍾離、濠州,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為鳳陽府,其名一直沿用至今。鳳陽地處江淮之間,北靠淮河,西北為大澤所隔。在農業社會,就這樣的地形而言,鳳陽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好地方」。橫貫境內的淮河自古就是一條害河,從三國時期起,就經常發生水災,給兩岸幾十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們紛紛逃離此地避難江南。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除了自然條件的制約外,鳳陽還受到當時政治形勢的影響。皖東因為處於前江後淮的軍事要勢,在戰亂年代,往往成為兩不管的緩衝地帶,形成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局面。所以,無論是從從自然條件來講,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鳳陽本身就有「十年九荒」的現象。

朱元璋建國後,竭盡全力將這塊本不富庶的家鄉故土改頭換面,為了振興家鄉的社會經濟而採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在鳳陽建新都。洪武二年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詔定臨濠為中都,城址建在鳳陽,雖然後來罷建中都,但經過多年的營建,一座新的都城已初具規模。可以想像,這些豪華、宏偉的建築,給鳳陽增添了光彩和壯麗。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其次是移民屯田。要改變家鄉的面貌,重要的是發展社會生產。朱元璋大規模移民到鳳陽,以充實人力。從吳元年到洪武九年,從全國各地移民到鳳陽有六七次之多,移民人數達二十萬之眾。除了移民墾殖,駐守鳳陽的軍士也參與屯種。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墾荒屯田,必然對鳳陽的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朱元璋你對鳳陽採取了一些優惠政策,在他執政的三十一年中,免除了鳳陽二十一年的稅糧。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恢復了鳳陽百姓世世代代不再負擔徭賦的政策,這是朱元璋對家鄉人民的特殊照顧。

可是,後來一首鳳陽花鼓詞讓朱元璋背上了「惡名」。當然,這首歌詞在朱元璋時期是沒有的,而是出現於明代中後期。清代學者趙翼在他的《陔余叢考》記載,鳳陽的老幼男婦成行逐隊,唱著這首鳳陽歌詞,沿村乞討。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很明顯,鳳陽「十年九荒」的局面是從明代中葉開始的。當時,黃河奪淮的局面日趨嚴重,鳳陽經常受災,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加上明後期百姓的負擔日益加重,因此也就形成了「十年九荒」的局面,毫無疑問,這與已經死去多年的朱元璋沒有任何關係。

這首鳳陽歌詞被作為一首討飯的手段傳唱南北,等於把朱元璋的「罪名」傳遍了全國。可是我們要知道,最初唱這些鳳陽歌乞食的就是當初被朱元璋遷徙到鳳陽的江浙移民。明朝中後期,這些江浙移民生活貧困,無奈之下只好返回家鄉。在回鄉的途中,他們就在鳳陽歌的歌中填上了咒罵朱元璋的內容,以發泄心中的不滿。

一首民謠讓朱元璋背了五百多年罵名,而且還是從鳳陽老家傳出來的

也難怪,這些移民當年在浙江家鄉時多為當地的富戶,離開原來的土地,也就喪失了原有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這對他們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本來朱元璋遷徙他們就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和報復性。因此,這些移民唱歌咒罵朱元璋也就可以理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最沒風範的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她百般刁難,還說皇位得來不正
刺殺宋教仁,袁世凱花了一千元,但請此人寫篇文章卻開價二十萬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