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革開放走龍江之四:中國一重:改革激發活力 創新驅動發展

改革開放走龍江之四:中國一重:改革激發活力 創新驅動發展

7月24日,「改革開放走龍江」採訪團走進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近距離感受這家有 「國寶」美譽的國內重型裝備製造業領軍企業。

肩負重任 國之重器

中國一重始建於1954年,是我國「一五」期間國家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中國一重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負起了振興我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的歷史使命。在建廠初期,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一重便實行了邊基建、邊準備、邊生產的「三邊」方針,工廠竣工投產後,成功製造出了我國第一台1150mm方坯粗軋機和第一台125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為新中國沒有製造過成套重型機械設備的歷史划上了句號。

60多年來,中國一重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近400萬噸,開發研製新產品400多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00多項,不僅帶動了我國重型機械製造水平的整體提升,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而且為我國工業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改革 砥礪前行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

中國一重在發展過程中也有過波瀾起伏。一段時期以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企業管理僵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環節的新舊動能轉換較慢,2014年至2016年,中國一重曾連續三年虧損運行。

面對困境,中國一重積極採取措施,加快改革步伐: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切實增強廣大幹部職工改革創新、敢闖敢試的意識;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完善體制機制等10個方面問題、21項任務、105條具體措施;堅持市場導向,建立起以營銷為龍頭的研、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反應機制,全面建立起指標、責任、跟蹤、評價、考核「五個體系」;全力推動勞動人事、薪酬分配改革,形成「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和「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

一系列改革,不斷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曾經迷茫的中國一重又找回了「精氣神」。2017年,中國一重扭虧為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2.95億元,同比增長221.27%;實現利潤1.08億元,同比增利55.82億元。

創新驅動 永爭第一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中國核島裝備的領導者,國際先進的核島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當今世界煉油用加氫反應器的最大供貨商,冶金企業全流程設備供應商……這些都是創新為中國一重戴上的桂冠。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一重始終將自主創新作為國家使命來完成,始終秉承「以一為重、永爭第一」的企業精神,站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壟斷的第一線,著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切實解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有無」的問題。

多年來,中國一重積极參与國家重點工程、重大技術裝備工程,通過聯合設計、合作生產、引進技術等方式,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先後為國內各大企業提供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

截至目前,中國一重已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近40項,省部科技獎項150餘項,市級科技獎項80餘項,有效專利496項,其中發明專利226項,並且在核電、石化和冶金成套裝備領域,製造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的重大轉變。

本文圖片由陳茹、肖國萍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通訊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