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中國近代史,簽訂了多少屈辱條約,從《南京條約》到後來的《馬關條約》再到最後的《辛丑條約》,這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就像是一條蛇,今天我們就說一下甲午戰敗之後的《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簽訂之後就為差距懸殊的甲午海戰畫上句號了,這時我們想說的是失敗僅僅是因為實力懸殊?

從明朝時候的天朝上國就開始給中國的發展蒙上了一層揭不掉的陰影,當時的海禁政策就使得我國水軍的發展原地踏步,其他不說,當時中國的國力的確強大,但是世界其他各國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啊,由於太過於自信的清朝政府,享受著其他小國上朝進貢,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當時進貢的東西也不是沒有代表性的東西,火槍火炮的引進,為何不拿起來去利用壯大國威。然而在他們的眼裡這些東西都不予理睬。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面臨著其他國家的日益壯大,在1840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看著鴉片侵蝕著國人的身心健康,清朝被迫打開國門看世界,然而現在看世界已經感到為時已晚,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困擾,清政府不斷地割地賠款,其他列強看到了優勢明顯的中國,不禁會感到眼饞。這樣的情況使得彈丸小國日本開始對中國打起了算盤,清政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開始籌劃海軍,成立了北洋水師,但是由於本身多年閉關自守的狀態,類似李鴻章這類的人們依舊保持著封建的思想,這樣看來這支水師的能力也就毋庸置疑了。反觀日本在之前的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對於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進行學習採納,不管是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全面提升,進而使得日本成為了當時資本主義強國。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日本經濟更多的是投入到學習先進技術這方面,對於剛開始學習不久的清政府來講,這就是實力上最大的差距。甲午戰爭的爆發,這不僅是一場戰爭,更是當時資本主義強國和封建主義的農業國之間的戰爭,這樣的實力差距毋庸置疑,結局優勢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為何會說是必然失敗?因為它壓根就不配獲勝

細觀這一戰爭的失敗,僅僅是因為剛剛組建的實力太弱?其實不然,清政府自身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假設日軍兵敗,清政府會虛心學習當今資本主義強國的先進知識嗎?說到底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太過於薄弱,僅僅想著都是能夠自己苟活,說白了這次失敗也是必然不是因為晚清政府腐朽,更多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太過於薄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為證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覺得自己最愧對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原來是他
斷案如神的包拯,其實在歷史上只斷過一個案子?編劇又欺騙了我們

TAG:史為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