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修行,一定要盡好佛法中的孝道

學佛修行,一定要盡好佛法中的孝道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敬重尊長

何謂尊重尊長? 家之父兄, 國之君長, 與凡年高、 德高、 位高、 識高者, 皆當加意奉事。

所謂尊重尊長,就是家中的父母兄長,國家的君主、官員,以及凡是年齡高、道德高、地位高、見識高的人,我們都應該用心的遵從和承事他們。

「加意」,加意的意思就是說內心虔誠、殷重,比對一般人更用心。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尊長是特殊的對境,稍做一點損害或利益,都會有極大的果報。佛菩薩宣說因果的經論中都說,尊重尊長,能產生大福報;輕慢不敬,則有大罪過,很快會損壞福德。

敬重尊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從敬奉父母開始,如果這一點做不來,那麼更大、更廣的就更難做到,就更不用說了。

「深愛婉容」,就是說,我們在家裡侍奉父母,對父母有深深的敬愛。我們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父母恩德天高地厚,所以要以感恩心對父母敬愛。「婉容」,就是外在的態度、容貌,連表情、動作、說話,都要有一種孝順的樣子。「柔聲下氣」,就是聲要柔和,語氣要很平和。袁了凡居士教導我們,在家侍奉父母時,要讓「深愛婉容、柔聲下氣」逐漸地養成習慣,這是以和氣感動天地的根本。現在家庭已經不教這些,所以兒童不懂得這些道理。有人說:孩子不聽話,不聽管教。那是你沒有教,你怎麼能管教?《無量壽經》上,佛陀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教導孩子,要從《弟子規》教起,從洒掃應對教起,從學做人做起。這關係到人們能否真正成就,是教育學上的大問題。

按照緣起來觀察,因果中有一條造作等流的規律,現在造作什麼,以後就會以同樣的方式造作。以這條規律衡量,才知道學孝對人有多麼重要。

孝敬能習以成性,在在可以發展出善行來。也就是,我們在家養成孝敬的態度和行為,推而廣之,對兄長會尊重,對朋友會盡友道,對尊長懂得怎麼尊重,對國家會盡忠。如果是出世間學佛,也會知道如何依止師父、承事師父,如何皈依三寶,報答佛恩,報答師長,成為佛家的孝子;對於道友,也會懂得怎麼盡佛法上的友道;修學菩提心,見眾生都是前世父母,也知道如何對待眾生。所以,學孝是真正的基礎。能在這裡串習堅固,就有了成聖成賢的基礎,十分的關鍵。

不然,步入社會,不懂得為人處世,連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建功立業?進入佛門,雖然了解了很多知識,賢善的品性卻沒有養成,內在的惡性依然轉化不了。對上,不知依止善知識;對道友,不知和合;對眾生,不知道慈悲。所以,不學孝存在很大的問題。

中國人講「忠孝傳家」,我們的德表現在尊重尊長。家中的父兄是我們的尊長,要尊重。國家的領導人,必須要尊重。佛陀在《梵網經》里教導我們說:第一條「不作國賊」,就是絕對不能做傷害國家利益的事情;第二條「不謗國主」,國家領導人絕對不能毀謗。

《瓔珞菩薩戒經》里教導我們「不漏國稅」,人民有納稅的義務,決不可以偷稅、漏稅。「不犯國制」,國制是國家的法律,國家的法律絕對不能違犯。這四條非常重要,做到了就是敬重尊長、敬重社會、敬重國家。

出而事君, 行一事, 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

「君臣」是一種關係,「君」,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領導」,下屬是「臣」。比如,我們在單位工作,負責人是君,下面工作的人是臣。在任何組織當中都有君臣關係。但有些人比較抗上,叛逆的心態很強,連三個人在一起,也不能安分,都是各自為王,不服從管理。按業果來判斷,在團體中不聽從領導合理的安排,都是破壞團體秩序、破壞事業的惡行。

這裡說:出門在外,承事君長,每做一件事,都要忠誠負責,不要以為上級不知道,我們就可以隨便,就可以胡作非為。處罰一個人,也不能因為上面不知道,就作威作福,胡作非為。凡事都要憑良心,對待犯罪的人,不論其罪輕重,要仔細地審查,公平公正執法。

像這樣凡是處理君長吩咐的事,我們都要盡心儘力做好,不敢馬虎隨便,這才是為人忠誠之道。千萬不能虧了良心、失了本分。

事君如天。古人格論, 此等處最關陰德。

古人教戒,承事君長,要如面對上天一般恭敬。今天來說,就是要愛國,要忠於國家,要盡好責任和義務。這與陰德關係很大。做好事別人不知道,這是積陰德。領導不知道,你在那個地方作威作福,這是損你的陰德,這個事情不能做,果報可畏!

試看忠孝之家, 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 切須慎之。

我們從顯現的事實來看,凡是忠孝人家,他們的子孫沒有不發達久遠而世代昌盛的。所以此處我們切切要謹慎。

以出世間來說,任何佛法上的成就都源於依止善知識,歷史上任何成就者的功德、事業,無一不是從敬重師父、承事師父而來。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盡好佛法中的孝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出家都有哪些條件?
隆蓮法師:「未必」五首,呵五欲也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