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小頭 收藏價值為何如此千變萬化?

孫小頭 收藏價值為何如此千變萬化?

中國以銀為幣的歷史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銀幣使用。在考古中,經常發現唐、宋的銀鎖、元寶,元、明、清之際的銀錠、元寶傳世和出土就更多了。17世紀後,西方商人每年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農副土特產品,絕大部分是用外國銀元支付的。由於外國銀元製作精巧,大小成色基本一致,便於計算, 人們樂於接受。我國傳統的銀錠、元寶則顯得笨重,慢慢地退出了流通領域。因此,大量的外國銀元流入我國,

到了清朝末年,外國銀元在中國所佔的貨幣比重高達43%為了抵制外幣,清政府也開始自行鑄造銀幣。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西藏地方政府決定鑄造章噶銀幣,形為薄片,上有藏文。次年,清政府在西藏拉薩設立寶藏錢局,最初試鑄了一種「乾隆通寶」薄片銀幣。由於該幣正反面均是藏文而無漢文,未能獲准發行,存世極少。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寶藏局根據中央戶部頒發的錢式鑄造了「乾隆寶藏」銀幣,為中國新貨幣文化打了頭陣。其後,依次有嘉慶寶藏、道光寶藏。因這種銀幣只限於西藏發行使用,數量不多,留存至今更為少見。

經常收藏的朋友們都知道,錢幣的價值一般是按照存世量來決定的,但古錢幣的存世量是一個難以預料的不確定數,因此收藏在民間的古錢幣根本無法統計,而還經常發現古錢幣大量出土,所以錢幣價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此款"開國紀念幣"在錢幣收藏市場名氣很大,是因為它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這枚錢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但是,鑄造量不多,所以存世極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學術價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這枚"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拍賣價。

從2007年開始在拍賣會上突破八十萬元大關;在2013年的時候,再次出現一枚特殊版本"孫小頭開國紀念幣",長頭六角形版,這可是百里挑一的珍貴藏品。那時候經眾多收藏家激烈爭奪,最終以175萬成交!

2016-2017年,孫小頭的市場價格突破100萬已經是稀鬆平常,一些特別的版本價格升值更快,在200-300萬之間。

由於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版、隸書版的紋飾多有區別,加之鑄造時間長,造幣廠多,時有差錯,所以,又有人以紋飾來給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分類。以紋飾分類,主要有正面有無珠圈、背有無連葉紋、背有無英文三大類;因為星點數目、正反連葉、字體差異、英文錯誤等差別,再加上私鑄盜鑄、錯版,使得""版別紛紜,而正是由於這些細微上的差別,激發收藏者的獵奇和研究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古玩交易z 的精彩文章:

民國雙旗幣想要出手,需要什麼條件買家才會上門交易呢?

TAG:古董古玩交易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