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廣的堂弟天資奇差位列三公,李廣為何一生卻未被封侯?

李廣的堂弟天資奇差位列三公,李廣為何一生卻未被封侯?

李廣的堂弟李蔡天資很差,名氣和聲望更是遠不如李廣,但是他先被封為安樂侯後又接替公孫弘擔任丞相,位列三公李廣的部下由於和他一起攻打匈奴被封侯的也有好幾十個,但是李廣卻得不到爵位和封邑,為官不過九卿,這讓李廣很是不解。

有一次,於是趁著和王朔一起參加宴會,他向王朔問道:「我的部下取得功勞遠不如我,他們被封侯的幾十個,而我為什麼卻沒有得到爵位和封邑?這難道就是我的命嗎?」王朔聽後問到:「將軍,你這輩子有沒有做過讓你一輩子懊悔的事?」李廣說:「我在隴西當太守的時候有一次羌人造反,我用計誘使這800多人來投降,我曾保證不殺他們,但是第二天我不守信用把他們全殺了,這是我唯一一次感到特別懊悔的事。」王朔聽後說道:「沒有比殺害手無寸鐵的俘虜更能引發災禍的事了,這就是李廣將軍你得不到封侯封邑的最根本原因。」

笑傲沙場,斬將奪旗,凱旋而歸,得封王侯,這是每個熱血男兒夢寐以求的事,也是古代軍人功成名就的象徵。李廣在於匈奴的七十餘次戰鬥中,拼出「飛將軍」的赫赫威名,卻始終未能封為萬戶侯,難怪千年之後王勃要感慨「李廣難封」了。

王朔從道德層面尋找原因,說他不講信用、濫殺無辜而大損福德,即使有才也不會封侯,但是李廣將信將疑,仍未放棄封侯的努力,年過六十還主動請纓,可他卻在最後一次戰役中迷失方向,未能按預訂時間到達戰場,立功不成,反得「失期」罪,李廣也只得相信王朔的話。他自覺人生早已失去奮鬥目標,長嘆一聲「天意如此」,自刎而亡。

無論李廣一生是非功過如何、成敗原因何在,至少他身上有一點值得我們借鑒,那就是不成功時懂得反省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去怨天尤人。正因為如此,他雖然一生不得侯爵,卻擁有了一代勇將的威名。

從「李廣難封」這個故事來看,我們注重提升自己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能力有了也要少些抱怨,多些自省,記住:一切事在人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矯情小胖子子 的精彩文章:

被追殺了19年才當上皇帝,一把火成就了現在的一個傳統節日!
有公主命又有公主病的陳阿嬌,好生生的把自己作死了!

TAG:矯情小胖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