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策寬鬆,大放水又來了?房價又要飛起?不,這次有點不一樣

政策寬鬆,大放水又來了?房價又要飛起?不,這次有點不一樣

宏觀政策寬鬆是肯定的了,從遮遮掩掩害害羞羞的「邊際寬鬆」到現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下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很明顯,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多花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就是:銀根放鬆,從寬貨幣到寬信用,加強信貸的投放力度。

上周央媽和財政部吵架後,終於有了結果:財政多花錢;央媽多投放。

這對老百姓老百姓有什麼影響呢?是真的大水漫灌要來了?

01管理層想幹嘛?

在7月23日的重要會議上,管理層決定: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從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3、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

4、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

5、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接發展和民生需要,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

從總得來看,政策的關注重點已經從防範金融風險轉到防止下半年經濟下滑。金融風險還是要防範,但是眼前的貿易摩擦等因素造成的實體經濟下滑更值得關注。所以,過去緊貨幣緊信用的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偏松,降准後是放鬆了貨幣供給,現在理財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放鬆信用;一直備受金融部門詬病的財政,也轉向積極財政,除了減稅減費,還將推進建設重大工程項目。

這個政策轉向的目的是——在中美兩國宏觀經濟走勢出現分化的時候,出台積極財政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緩解下半年經濟下滑,拉動信心的經濟。

但這次管理層也提出: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如何在積極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下,做到不搞「大水漫灌」呢?這就考驗人了。


02寬鬆貨幣政策不等於大洪水

目前,經過定向降准,目前我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在15.5%,很多專家說今年還有降準的可能性。

但在另一方面,經過從2012年開始的多輪降息,我國的基準利率已經處於12年來的最低點。在美聯儲的加息周期情況下,我國即使不降息,也很難言再降息。

市場利率比基準利率高,近期買房的人都知道,目前去貸款,首套房房貸一般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以上,甚至有些城市上浮15%甚至更多。

為什麼央行經過多次降准,市場還是流動性緊張,利率難以降下來呢?

很大部分原因是出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上。這也是管理層表示的「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所以,近期央媽給銀行們下發了下調宏觀審慎監管框架(MPA)結構性參數0.5。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央媽放鬆了對銀行的考核標準,鼓勵大家多放貸。

看上去很厲害,但其實就目前看來,調整對銀行信貸影響有限,因為這是鼓勵表內放貸,而在過去大量的信貸投放是通過各種通道業務放出去的,在現在嚴格監管的情況下,這些信貸投放通道都被堵死,大家都加大了表內信貸的投放,這就導致了6月份的信貸規模暴增到1.8萬億,但是社會融資總量還是下降的,因此下調MPA的結構性參數,固然是讓銀行將在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釋放出去,但能不能出去還不一定。

即使降准後的流動性從銀行里流出來,最大的受益者,也還是各類型的地方融資平台以及重大工程項目,而不是民營企業。

在房地產調控不放鬆的情況下,房貸利率降下來到基準利率就不錯了。整體流動性會邊際寬鬆,但想像2014年幾次降准降息那樣流動性泛濫,是很難很難的。因為過去的「金融創新」,全社會的信用總量極高,居民部門加槓桿買房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企業也是,目前居民、企業、政府的負債都很重,最擔憂的是信用收縮導致資金斷裂。

貨幣政策的轉向也真是看到了這點,才逐步邊際放鬆。準備金率還有下調空間,但嚴格監管下,金融系統難以再派生信用,並且,基準利率難以再有空間。

這跟上一次「放水」數次降准降息的帶來的「真金白銀」不一樣。


03誰將受益?

貨幣政策空間不大,所以管理層才強調財政政策。可能房地產跟貨幣-金融政策關係度更大些,而財政政策這次關注的重點,是基礎建設。

國家發出去的錢,自然要用在國家的大項目上。靠基建拉動經濟一向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個特色。近期股市已經有所體現,基建板塊率先發力。

從管理層釋放的信息里可以看到: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接發展和民生需要,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

那麼,重大項目是哪些呢?

不外乎: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

我們可以從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重大項目2018年投資計劃的通知》可以管中窺豹:

這個投資計劃共包括交通網路工程、水利防災減災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工程、城市地下管網工程、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新型人才供給體系工程等9大類1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超過19000億元,已納入2018年省重點項目計劃部分的項目總投資達14244.8億元。其中交通網路工程是重點,由高速公路工程、軌道交通工程、港航工程、普通公路工程四部分組成,項目總投資額達13652.87億元,其中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部分的項目總有13011.72億元(2018年計劃總投資1412.24億元)。

可以看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地下管網等涉及經濟發展和民生的工程,將是本輪政策的重要,不「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但是上萬億的投資規模,將使得很多行業受益。

並且,隨著諸多鐵路、公路的開通,也將是對一些城市房價的有力支撐。至於是哪些城市?

看看圖中就知道了。

此外,還有鄉村振興。本輪政策轉向里,鄉村也應該是關注重點。此前,最高層一直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為此,各個部門都行動起來,其中財政部門是先行者。根據測算,十三五期間僅鄉村振興的投資規模或超3萬億。

根據《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累計達到全國建制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遠超「十三五」之前已完成整治的規模(7.8萬個)。每個建制村平均涉及投資約2400萬元(22.95億/97個,按照公布了投資金額及建制村數量的項目測算),則「十三五」期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涉及投資規模合計將超過3萬億,可拓展空間巨大。

此外還有水利、公路工程。2018年,中央財政將安排225億元支持各地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各地按照《「十三五」新增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從2018年起,開展「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考核獎勵活動,三年考核推薦1000個村,每個村中央財政將獎補200萬元等等。

在城市修建基礎設施的時候,在鄉村修建環境整治、農田水利、道路硬化、特色農業等等設施。

地方政府因此獲得了專項資金。如果有真金白銀投資到位,是利好相關基建行業以及環保、機械等行業。

只能說,為了托住經濟,國家是煞費苦心,能想出來的項目都想了,剩下的就是各地方火速上報項目吧。熱熱鬧鬧的投資下去,一些地方的娛樂餐飲行業也將受益。

但上級發了資本金,還需要地方積極配合,地方上能否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本輪投資後會不會加重地方的債務負擔,就有待觀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財經 的精彩文章:

如何快速攢下人生的第一個10萬?有訣竅
一年八連漲!油價大漲背後的真相,比貿易戰殺傷力更大……

TAG:大貓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