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該永葆對大自然的敬畏謙卑之心

人類該永葆對大自然的敬畏謙卑之心

——讀理查德·福提《生命簡史》

陳華文

人們回溯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的歷史,無非是想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到對今天和未來的啟示。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最近一百多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被推翻。可以這麼說,自然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探究生命演化的奧妙,不僅是科學研究,更有人文情懷,因為這些年來的生態環境變遷,與人類的生存現狀緊密相連。因此,回望自然的歷史,本質上就是呼籲今天的人們愛護地球家園、保護生態環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生命簡史》都能帶來無比寶貴的思想啟迪。

生命演化是地球上最壯觀的「表演」

《生命簡史》作者理查德·福提 (Richard Fortey)是英國資深古生物學家,24歲畢業於劍橋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隨即進入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直到2016年退休。他曾擔任倫敦地質學會主席。他畢生與地質研究為伴,14歲就採集到人生的第一塊三葉蟲化石。後來在三葉蟲與筆石動物、節肢動物演化、奧陶紀古地理重建與地層對比、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等研究領域有很深的造詣。

此外,福提還是一位地學科普達人。除了這本被無數化石迷奉為「殿堂級的地學科普書」的《生命簡史》,他的《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藏匿的風景》《三葉蟲:演化目擊者》《地球:一段親密的歷史》等系列科普著作影響同樣深遠。

《生命簡史》分為「永恆的海洋」「從塵埃到生命」「細胞、組織和軀體」「人類」等十三個章節,福提以第一人稱表述,將他的地質研究經歷、見聞、趣事與古生物學理論巧妙融合,以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學識、生動的文筆,講述地球生命46億年波瀾壯闊的演化傳奇。在這個極為漫長的地質過程中,伴隨著地球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生命從無到有在時刻演化,而地球上的生命,一方面在適應著地球的環境,同時物種也在改造著生態環境。在不同的地質時期,曾經有不同的新物種出現,同時也有不同的物種滅絕。生命演化的場景,構成地球上最為壯觀的「表演」。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在西方神話中,萬物是由造物主創造的,這種觀點數千年來人們曾經深信不疑。1788年,蘇格蘭農場主兼業餘地質學家赫頓在觀察了河流的泥沙和河岸遭受侵損的過程中,從岩層中得到啟發,認為這些代表著億萬年來的沉積。他進而通過系列論證,摒棄了中世紀的地質學理論,正式將地質學確立為一門科學。到了1915年前後,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方法被運用到岩石測年中,據此,地質學家們首次測定出了岩層的絕對年齡,並很快完成了對地質年代表的「編碼」。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從世界地圖上看,非洲西部和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線可以完美拼合,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首先意識到這並非巧合,而是地球上大陸板塊運動、漂移的結果。「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備遭嘲笑和譏諷,而近年來,這個學說幾乎已成了學界共識,並深深影響了地質科學發展。儘管到目前為止,地質科學依然是一門處於探索中的科學:地球表層和地球內部的很多問題依然是未知數。

從恐龍到人類的演化揭示了什麼

我們常說,地球孕育了生命,然而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時,是一個滾燙的高溫星體。35億年前,當大氣層形成後,才具備了生命的生存條件。地球上最早出現植物,則是在4.5億年前。在地球生命演化中,恐龍是無法繞開的物種。在所有滅絕的物種里,對恐龍化石的研究已經證實,恐龍起源於2.25億年前,滅絕於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長達1.6億年。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統治者,但是,圍繞著恐龍,地質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傳統觀念認為,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是行動緩慢的冷血動物。但是50多年前,有學者指出恐龍屬於溫血動物。如今,人們基本達成共識:肉食性恐龍可能是溫血的,植食性恐龍則可能是冷血的。恐龍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不少學者認為是外星球的隕石撞擊地球後,地球形成浩瀚無邊的火災,在高溫和食物銳減的情況下,恐龍漸漸走向了滅絕。但也有學者反覆對比已有的證據認為,恐龍的滅絕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可能是由氣候或海平面的變化引起的。筆者大膽推測,恐龍的滅絕或許是這兩種因素疊加形成的結果。

人類的出現,迄今不過幾百萬年。照理查德·福提的說法,假設地球的歷史是一張錶盤,那麼「藍綠細菌」大約在凌晨2點出現,無脊椎動物差不多在10點出現,而人類,直到午夜12點前1分鐘才匆匆出現在生命進化的時鐘上。至於人類文明真正主宰地球,更還不到1萬年,這與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的歷史相距甚遠。人類和所有物種一樣,也歷經了漫長的演化。現在的人類,也稱為智人。智人是靈長目亞科人族的分支,大約在500萬年前與組成人科的大猩猩、黑猩猩分道揚鑣。大約在15萬年前,現代智人起源於非洲,後來紛紛擴散到世界。人類對於生存條件極為苛刻,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繁茂的植物。由此也不能看出,在遠古的非洲,生態環境應該還算不錯,否則人類不會首先在那裡出現。

從猿到人的演化中,直立行走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而這關鍵的一步,人類同樣花費了數萬年時間。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火的使用、吃熟食、狩獵與種植則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當今地球人類已突破了76億,成為地球上繁衍最快的物種之一。

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遠未結束

閱讀《生命簡史》時,筆者不禁聯想到近年來出版的《地球生命的歷程》和《大滅絕時代》。這兩本書談到,地球生命演化歷經過六次演化。第六次生命的演化,是工業革命以來至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生命演化歷程中,物種的消亡與新生,本屬於正常的自然規律。可是自近三百年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迅速擴大,對自然的索取越來越多,無數的原始森林遭到肆意砍伐,水源地遭到破壞。人類活動雖然基本上不可能讓微生物、真菌、藻類和其他生活在海底與高空中等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但是對於樹木、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等大型生物來說,生存前景就很難樂觀了。這些大型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大面積的棲息地中各種微環境的平衡。如果大型動物的棲息地不復存在,很多物種將走向滅絕。

在過去的2億年中,地球上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種高等植物滅絕。然而,因受人類的干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近100年來,有110種哺乳動物、139種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中國犀牛於1922年滅絕,巴厘虎於1937年滅絕,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加拿大黑足雪貂於1991年滅絕……至於我國長江流域里的白鰭豚,生死依然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對於地球漫長的自然歷史,還有太多謎底需要揭開。人類是自然的產物,40多億年間發生的無數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眾生。而與地質歷史上遠古生物的多樣性相比,人類只是滄海一粟。地球承載著生命與人類文明,從宇宙視角來看,這顆星球璀璨、偉大。當然,同時也應該看到,地球目前所承受的生態環境壓力已經不堪重負。當前,最為急迫的就是維護好、保護好物種之間的多樣性平衡,使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機。福提認為,我們必須對自然抱持敬畏之心,既然大自然已擲過這麼多次骰子,歷經天翻地覆的變化,滅絕過這麼多「主宰者」,人類亦不該自以為特殊。人類有思考能力,理該有更強的選擇能力。這不僅是面對環境變化時爭取怎樣的應對策略;還包括在變化發生之前,洞察徵兆、未雨綢繆的能力。說一千,道一萬,對地球生命和人類前景的樂觀,是建立在我們是理性睿智的博弈者,而不是索求無度的賭徒的前提之上的。

福提這本書既是在作生命的科普講座,也在探討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他甚至還想為生命、想為人類找到一個未來。顯然,這個問題很難得到一個確證的回答。人類知道自己所在的星球並非宇宙的中心不過才能幾百年,而人類第一次真正衝出地球、到達所謂的「地外」也不過才60年。

時間在繼續,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還遠未結束。

(上海證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賣什麼都能賣成老大的宇宙行,闖入了這個大市場
公司調研│如何玩轉銀行的新零售?平安銀行有絕招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