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澳大利亞經濟充斥惰性情緒,房價更創十年來最大跌幅,變窮或將在所難免

澳大利亞經濟充斥惰性情緒,房價更創十年來最大跌幅,變窮或將在所難免

說起全球發達經濟體中哪個國家經濟連續增長時間最長,那麼這個紀錄非澳大利亞莫屬,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些經濟專家們和機構們卻對該國的經濟表示出了莫大的擔憂。

圖片來源Seeking Alpha

我們注意到,自1990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已獲27年多連續增長,這意味著該國所有45歲以下的民眾在成年之後都沒有對「經濟衰退」的切身記憶,並使得該國從企業家到普通工作者都充斥著惰性情緒。所有人似乎都覺得,既然日子過得還不錯,為何還要冒著風險去改變些什麼。Manpower 集團澳洲總經理Richard Fischer表示,這一現狀也越來越成為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瓶頸,並加劇了該國經濟結構的不均衡和脆弱性。

澳大利亞最大的兩大城市墨爾本和悉尼的房價上漲趨勢

對此,美銀美林的經濟學家也指出,近年來,澳大利亞經濟連年增長依靠的完全是慣性,主要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後出口和樓市經濟的增長,而據瑞銀的分析認為,正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長期低利率政策助推了澳大利亞樓市超半個世紀的牛市,據國際清算銀行此前的一份報告指出,澳大利亞房價在過去的55年中漲了6556%,並且一直處於上漲周期,沒有過下跌周期(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房價的漲跌周期至少每隔三年及以上)。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隨著澳央行也將跟隨美聯儲開啟緊縮周期,換句話說,隨著澳聯儲加息的臨近,低利率環境將會結束,澳大利亞的房地產大牛市很有可能會終結,樓市熱潮或已經結束。對此,澳大利亞知名經濟學家克里斯·理查森日前警告說,澳大利亞各大城市都出現了房地產泡沫,令澳大利亞經濟極度脆弱,可以預見的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將沉重打擊澳大利亞經濟。

而《經濟學人》此前更是將該國列為世界上房價被高估最嚴重的經濟體,前澳大利亞經濟和政策顧問約翰-亞當斯稱,「現在澳大利亞的經濟由富變窮已經不可避免」,「一切為時已晚」。澳大利亞已經難以避免潛在的「經濟災難」,此前他就曾發出警告稱,發現太晚了,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躲不掉經濟危機的跡像。

這種跡像已經出現了,澳大利亞樓市已經出現九連跌,有些地區的豪宅降價近3000萬元仍無人問津,據澳大利亞新聞網站近日援引研究機構Domain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澳大利亞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目前已經滑落至2016年時的水平,這兩個城市的房價更是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要知道,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地產佔到了該國房地產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在過去的12個月中,悉尼獨棟房屋價格同比下降了4.5%,這是2008年以來出現的最大降幅,同期,悉尼公寓價格也下降了3.5%。

另據澳大利亞房地產數據分析公司Corelogic在三周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澳大利亞全國總體房價環比下跌明顯,其中,大城市房價跌幅最大,由於貸款標準收緊影響樓市投資需求,大城市房價連續第九個月下滑,其中,悉尼、墨爾本和珀斯分別環比下滑0.3%、0.4%和0.5%。

不過,另一面,雖然房價出現下跌,但目前澳大利亞對高房價還是感到無比頭痛,路透社曾通過一項調查發現,該國主要城市的住房難問題一直存在,據當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60%的居民認為,海外炒房客造成了當地房價飛漲,因為,在澳大利亞疲弱的工資增長背景下,其家庭負債總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攀升至紀錄新高,達到了190.4%,而高房價致使當地民眾買不起房,更讓一些收入相對不錯的中產階級也租不起房,正是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亞正在限制或叫停樓市生意,同時,也正在給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炒房者正式上了一課,澳大利亞當局開始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打擊海外買家,因為,這些海外置業的中國人中只有少數是用作留學買房或自住用途的,大部分為投資甚至是投機性購房。

比如,我們在近期多次發文提醒投資者,現在,西澳大利亞州就外國人購買當地住宅已經多增加了一項新稅收;在購買新南威爾士州的住宅項目時的附加稅也增加了一倍,甚至,維多利亞州和墨爾本對空置6個月及以上的房屋每年徵收房屋總價1%的額外稅收,以幫助應對該國可能會出現的經濟變窮危機。路透社稱,如果當情況變得更糟糕時,甚至將海外買家的空置房屋強制徵用為廉租房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這就意味著你的房子事實上已經被"沒收"了,據澳大利亞城市未來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去年墨爾本和悉尼兩座城市的空置率較5年前開始調查時上升了19%和15%。

圖片來源buffalonews

與此同時,今天,市場也對外國投資資金撤出的擔憂也正在加劇,不用動腦子就能想到這裡的房價將發生什麼。換句話說,其高房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很可能將最先開始遭遇長期的低迷或而破裂,無獨有偶,我們近日注意到英國《每日郵報》有這樣一則報道:澳大利亞黃金海岸一套總面積1.75公頃(約17500平方米)的豪宅報價下調了近6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868萬元),但卻依然無人問津。據悉,這是該地區近20年來,為數不多的一次近3000萬元人民幣的降價。(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超過日本成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中國氣荒問題或終於有救了
美聯儲或即將加息並發出經濟衰退警告,這五種貨幣難逃被洗劫風險?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