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為了兒子坐穩江山費盡心機,可惜終究漏了一算

他為了兒子坐穩江山費盡心機,可惜終究漏了一算

原標題:他為了兒子坐穩江山費盡心機,可惜終究漏了一算


父親對兒子的愛,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深沉,就算是帝王也概莫能外。有一位皇帝,為了兒子能坐穩皇位,可是費了不少心思,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咸豐。


1


咸豐帝當政的時候,正遇到清王朝內憂外患,每天需要他操心的事情一大籮筐,因此咸豐帝雖然早有娶到了老婆,卻也沒什麼心思往後宮跑。


這樣一來,咸豐直到20多歲才生了一個兒子,對於崇尚早婚的古人來說,咸豐絕對是晚育的代表人物。


而且,也不知道是咸豐身體不好,還是沒有生兒子的心思。總之直到咸豐31歲去世為止,就只生了這麼一個兒子,看來咸豐不但晚育,還喜歡少生優生。

咸豐去世時,他的獨子只有6歲。咸豐深知,接下來大清的江山,就要靠他6歲的兒子撐起來了。



2


讓一個6歲的孩子執掌江山,咸豐並不放心。


他擔心兒子被權臣架空,也擔心後宮干政,委屈了年幼的新帝。

咸豐決定,為兒子做最後一件事。那就是窮盡自己生平所學,安排好自己身後的政治格局,讓兒子可以毫不費力的牢牢掌握住皇權。


父親的愛如高山一般深沉,帝王的愛如海洋一般廣闊。咸豐在病重之際費盡心思的籌謀安排,就是對兒子無言的愛。


3


根據咸豐的安排,他去世後,由兩宮太后和八個顧命大臣一起輔佐新帝。


咸豐的想法是,通過帝王的制衡之術,讓外戚和權臣勢均力敵,這樣誰也威脅不到新帝的地位,他兒子的皇位就可以坐得穩穩的啦。

所謂的兩宮太后,指的是東宮的慈安太后和西宮的慈禧太后。八個顧命大臣指的是載垣、端華、肅順等八個朝中重臣,這八個大臣與慈禧太后不合。


咸豐原以為,後宮中兩宮太后互為制衡,朝堂上兩宮太后與八個顧命大臣的實力也差不多,對內對外都擺了個平衡,兒子的皇權應該沒問題了。


然而,咸豐千算萬算,到底漏了一算。他忘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他的親弟弟恭親王奕?。


4


恭親王奕?在當時絕對是不可小覷的一位人物,他不但是皇族近支,而且精通洋務,在朝堂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咸豐忘了恭親王,慈禧可沒忘。具有極高政治敏銳度的慈禧很快發現,誰能得到恭親王幫助,就能從權利的鬥爭中勝出。


慈禧很快跟恭親王成立了「叔嫂聯盟」,有了恭親王的加入,勝利的天平開始往慈禧這邊傾斜,咸豐苦心設計的平衡局面被無情地打破了。


公元1861年,也就是農曆辛酉年,慈禧和恭親王一起發動政變,將八個顧命大臣的勢力一網打盡。


八個顧命大臣或被殺害,或被革職,從此朝堂之上,再也無人能與慈禧的勢力抗衡。



5


做完了這一切,慈禧就出來垂簾聽政了。她覺得新帝之前的年號祺祥不好,將新帝的年號改成了「同治」,意思是兩宮同治,我慈禧也要和皇帝一起治理江山了。


可憐當初咸豐重病之際不顧身體為兒子做的籌謀安排,到底被自己的老婆親手打破了。他希望同治長大後可以自己做主的願望,再也沒法實現了。


從此後,大清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女主執政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宋亡之後,中華文明的十二大逆轉,一聲嘆息!
梁啟超:最苦與最樂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