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開發孩子的閱讀潛力:幫助孩子成「神」

如何開發孩子的閱讀潛力:幫助孩子成「神」

1

如何開發孩子的閱讀潛力

作者:周育如,台灣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長期從事兒童發展研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親子共讀目的: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

親子閱讀方式:讓孩子多表達,父母與孩子多互動。

閱讀要牽涉到圖像的處理、文字的解碼、語意的提取、背景知識的提取,以及情緒的投入等等。

親子閱讀誤區:閱讀能力不是光聽故事就能培養出來的,父母要剋制表演欲。

親子共讀應該以提升孩子的能力為核心,盡量讓說的人是孩子,讀的人是孩子,反應的人也是孩子。

(基礎篇)孩子閱讀能力發展的四個階段,分別是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

(升級篇)怎樣通過閱讀,來發展孩子的三大能力,分別是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人際關係及情緒的管理能力。

2

基礎篇

翻書期:培養興趣

寶寶6個月大就可以進入翻書期。可以從跟他講、讓他玩、讓他摸摸看、翻翻看,把書中的圖和生活中的東西指給他看,培養他對書的興趣。

翻書期選書三原則:1、選擇與寶寶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書;2、選擇互動性強的書;3、選擇結實耐撕、安全無毒的書。

共讀三原則:多感官投入、有互動、多重複

從小避免孩子陷入電子產品的聲光互動效果,養成不愛思考的習慣。三點建議:1、儘早開始閱讀;2、每天閱讀;3、固定時間閱讀

圖片期:一步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共讀時孩子時常與父母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不同處,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做三件事:1、指物命名;2、豐富形容;3、口語延展。

按照三件事依次順序,就像是在幫助孩子敘事寫作。先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然後帶著孩子指出畫面上所有東西的名稱,再加上形容,包括這東西的大小、顏色、形狀、數量。之後父母用自己的話把孩子剛剛講出來的所有辭彙和形容串成完整的句子說給孩子聽。

重複一個故事會發現孩子觀察的點,描述的內容越來越多。為以後的作文水平打基礎。

這個階段說故事的原則就是,第一次不討論,先讓孩子熟悉故事,之後一天一天重複講。父母越講,內容就越少,越到後面越不說內容了,只負責講連接詞「然後呢」、「接下來」、「然後呢」。說故事的主角變成了小孩。

故事期:口語討論

怎麼判斷孩子進入故事期?當你在念故事的時候,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樣,愛看什麼畫面就看什麼畫面,而是開始忽略那些跟故事軸線無關的畫面,去看跟故事有關的畫面。

這個階段繼續延續在指物命名、豐富形容、口語延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討論的三個方式:1、確認理解;2、讓孩子預測和回想;3、延伸討論

依次順序進行可以鍛煉孩子的理解力、邏輯思考、語言組織、批判思維能力、自我感受與表達能力。

父母點到為止,不要喧賓奪主,孩子才是閱讀的主角。延伸討論不要藉機教訓孩子,應該創造愉快的氣氛,可以試者把故事內容引導到孩子生活中,讓孩子主動聯想來討論。

文字期:高效認字

怎麼判斷:在重複閱讀一個故事時,父母不按文字亂講,孩子能發現就說明孩子對文字興趣出來了。

一般來說孩子大概到幼兒園中班、大班的時候會進入文字閱讀,有的孩子早些有的晚些家長不必著急,還是要根據孩子反應調整共讀策略。

文字期怎麼幫助孩子:1、逐字指讀;2、留意部件(形聲字部首表「意」,偏旁表「音」)。

只要具備1500字的識字量,就可以看懂周遭文字九成以上。一般來說孩子要到小學3年級才能跨過獨立閱讀的門坎。當孩子可以獨立閱讀時,多給孩子提供主題豐富多元的書。

3

升級篇

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主要包含有語音、語意、語法和語用四個方面。

前幾講內容包含了」語音」和」語意」,這裡主要講」語法」和「語用」。

多聽重複句型,培養語法能力。

1、一本繪本反覆講,講到孩子非常熟悉為止。

2、選擇有重複句法設計的書。英語啟蒙也可以找此類型的英語繪本。

多體會繪本情境,培養語用能力。

語用障礙,無法識別對方話里的真正意圖,造成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通過閱讀去察覺人際互動中微妙的變化。

《語言圖鑑》這套書捕捉了非常多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言情境中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認知能力:

認知包括孩子大腦的一切感知、思維、想像等過程,認知通過注意力、觀察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來表現。

用繪本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觀點取替能力」「創造力」。

情商:

1、促進孩子對人際關係的理解:

很多孩子不是很懂得怎麼跟自己相處、怎麼跟別人相處,然後對人的尊重、理解、同情心、同理心都稍差了點。

2、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父母愛做道德教育,但比較少地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和表達。這就導致很多孩子並不能很好地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至於上了學就是沒辦法跟自己、跟他人相處。

《我的感覺系列》,這套書講出了情緒發展的三個層面,包括情緒的表達、情緒的理解和情緒的調節。

4

為什麼要開發孩子閱讀潛力

想著以後孩子的功課就十分頭痛,這需要巨大精力陪伴孩子去完成,且不一定教導的好。也許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但有父母偷懶的正確姿勢,那就時閱讀。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孩子在主動閱讀中可以收穫比父母教導多得多的知識,孩子會自己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知識,自己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

孩子養成了閱讀習慣,日積月累就會發現比別的不閱讀的孩子優秀很多,馬太效應就會顯現。個人能力上會越來越強,獲得的社會資源也會越來越多,自然機會也就多很多,而把握的機會越多距離金字塔頂端就越近。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於普通的父母孩子越大能給與的幫助越少,最終孩子都是要靠自己的,那麼為什麼不從小就靠自己呢?

5

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1、打造一個對孩子閱讀干擾少的環境。

將家裡功能固定的玩具和電子產品收起來,因為孩子只會照它原本的功能玩,玩過幾次就抱怨無聊。之後只能依賴非常強烈的視覺聲光刺激(電子產品、手機、電視)來尋求快感。造成孩子排斥其他事物,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會失去對日常生活中變出無窮樂趣的創造力,不願去動腦筋思考。

2、萬事開頭難。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父母不要過度期待,不要勉強孩子,要循序漸進不能放棄,不能讓孩子排斥,別忘了目的是培養獨自閱讀的興趣。

對於孩子不斷重複一個故事的要求要滿足,只有不斷重複他才能熟悉掌握和你討論互動,才能激發他深入的思考和運用。

不要過於簡化句子意思,意境沒了感覺就不一樣了。孩子其實是可以根據上下文逐漸去理解其中的意境的。

3、學以致用,增加閱讀樂趣。

閱讀時增加互動交流,對孩子熟悉的故事換著方法講,甚至故意某些地方亂編,讓孩子指正你,讓他說。故事完了讓孩子對故事做評價和總結。互動是雙向的,不是父母讀孩子聽,也不是孩子讀父母聽,可以互相提問、互相表演,提高閱讀的樂趣。

孩子在小學前掌握1500字就可以自己寫作業,且一本書九成的內容都能看懂,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自然會把剩餘的那一成文字搞懂。通過不斷閱讀識字量會越來越大,閱讀的收穫也從識字轉變為吸收書中的知識。

6

父母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1、找到合適的共讀場景

每個孩子閱讀習慣不一樣,大部分都是睡前閱讀,但是如果孩子越聽越興奮的話可以把時間調整到晚飯後。

閱讀是應該找個安靜的不被干擾的舒適環境進行。父母也應該把手頭的事放下全心全意的進入共讀時光。

2、過度關心是種病。

因為孩子就這麼一個,非常的寶貝,所以大家處處為他想、關心他的一舉一動,只要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父母、祖父母就立刻響應。這反而讓孩子不用去管別人的感受、不用學習如何去跟別人相處。結果,他對人的敏感度因此就變遲鈍了。

3、稱讚孩子的邊際遞減效應。

稱讚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但也不能濫用。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吃第一碗時覺得好美味,吃第二碗時就不那麼美味了,第三、第四碗已經覺得難以下咽了,那麼第五碗還想吃嗎?所以不能沒事就誇、亂誇,誇要誇的正確誇到點子上,孩子要是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或者讓自己都很難受的事,稱讚只會讓他更難受,嚴重的會扭曲三觀。

稱讚要稱讚過程而不是結果,要稱讚孩子努力而不是聰明。

4、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並不只是為了樹榜樣,如果父母的學習只是為了做給孩子看,是難以為序且漏洞百出的,要記住父母不是為了教孩子兩面派。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是過時了的思想、見識、知識,甚至從一開始作為父母教的就是錯的,那豈不是好心辦壞事誤人子弟了。

如果真心想教育孩子那就從教育自己開始,不要讓孩子長大後感嘆沒有父母可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願陷於盲 的精彩文章:

TAG:不願陷於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