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虛?治療氣虛出汗的良方玉屏風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氣虛?治療氣虛出汗的良方玉屏風散

前面五篇給大家介紹了什麼是多汗症、多汗對人體的影響、現代醫學對多汗原因的認識,以及導致多汗的九種常見體質(沒看過的朋友如何感興趣可以看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導致多汗最常見的體質氣虛體質,並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氣虛體質,氣虛體質形成的原因,氣虛多汗的首選方劑。

氣虛體質是導致多汗最常見的體質之一,有學者曾做過研究,氣虛體質在中國人中所佔比例為 12. 42% ,佔到偏頗體質的第一位,可見氣虛體質在亞健康人群中也是最常見的體質。氣虛體質是由於元氣不足,以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而容易出汗則是氣虛體質的常見表現之一。

氣虛

那麼,大家不禁想問,氣虛體質是如何形成的呢,氣虛體質的形成與先天遺傳和後天調護有關,是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明代名醫萬全曾說過: 「子於父母,一體而分,如受肺之氣為皮毛,肺氣不足,則皮脆薄怯寒,毛髮不生; 受心之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 受脾之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提到了先天遺傳之氣來源於父母,先天肺氣不足則抵抗力低下,毛髮稀少;先天心氣不足,則面色無光澤;先天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發達,身體瘦弱。後天調護因素主要與飲食、睡眠、心情、外界壓力、外界氣候、運動和疾病有關,如何飲食失調、睡眠不佳、心情抑鬱、外界壓力大、氣候惡劣、運動太少或太過,久病皆可導致氣虛。

氣虛體質形成原因

氣虛體質有如下特點:典型表現: 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 形體特徵: 肌肉鬆軟不結實; 常見表現: 說話無力,語聲低微,懶言,精神不振,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 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 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 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 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氣虛體質表現

那麼,氣虛出汗的首選方劑是什麼呢?一般來說古今名中醫氣虛出汗首選方劑是玉屏風散。此方有認為出自宋代《究原方》,也有認為出自元代名醫危亦林編撰的《世醫得效方》或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不管本方究竟出自誰手,但三書中記載的玉屏風散的藥物組成是一樣的,黃芪、白朮、防風,後世醫家也一直把本方奉為治療肺衛氣虛的首選方劑。《古今名醫方論》在評價本方時說:「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為風葯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是補劑中之風葯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朮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朮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提到了本方雖然葯僅三味,但是組方嚴謹。

玉屏風散

方中黃芪補氣固表止汗,防風散風邪,一收一散,相得益彰,白朮健脾補氣固表,三葯合用,補氣固表止汗之力佳,猶如美玉做成的屏風一樣,可以為人擋住外風,顧護肌表,為治療氣虛出汗的首選方劑,一般常用量生黃芪10-60克,生白朮10-20克,防風6-15克。根據需要可以加用浮小麥、麻黃根、糯稻根、五味子、煅龍骨、煅牡蠣這些收斂止汗之葯;如果氣虛明顯,可加党參、人蔘、紅參等加強補氣之葯;如果伴有陰虛癥狀,可加麥冬、白芍、山茱萸等滋陰葯。

黃芪

白朮

防風

上面談到了本方的適應症,下面再來談談什麼人不適合用本方,

由於本方是溫補為主的,所以如果以濕熱、淤血、容易上火等以實邪為主的人不適合單獨運用本方,但在兼有氣虛的情況下本方可以配合去濕熱、化淤血、清火藥一起運用。

溫馨提示下,以上推薦的調理方法主要針對沒有重大疾病的成年人,如果是兒童、備孕或懷孕、或有重大疾病的人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或調理。

本篇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氣虛體質,氣虛體質形成的原因,氣虛多汗的首選方劑,後面會給大家一一介紹九種容易導致多汗體質的調理方法,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虛 的精彩文章:

動不動就愛出汗是氣虛,4種辦法輕鬆趕走氣虛!第四種絕對有效!
身體氣虛,就會愛出虛汗,用它泡水喝,讓你氣血充足、百病除

TAG: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