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後的擎天一柱,大明最後悍將孫傳庭

最後的擎天一柱,大明最後悍將孫傳庭

17世紀後,大明王朝的內憂外患越來越嚴重,到了崇禎年間,政治腐敗,各路利益集團已經將大明瓜分的一乾二淨;連年天災,本就被連年苛捐雜稅和各項攤牌壓榨得瘦骨嶙峋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加之強鄰崛起,女真-蒙古聯盟多次入寇,這個王朝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然而即使如此,仍有無數人為了挽救它而努力,比如——孫傳庭。

孫傳庭出身於代州鎮武衛(山西代縣),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進士,此時他只有二十六歲,本是意氣風發,國家儲備的青年才俊,奈何此時國事已經開始漸漸糜爛,魏忠賢當權,他不滿,便棄官回鄉。

最後的擎天一柱,大明最後悍將孫傳庭

一直到崇禎八年(1635年),他才出任驗封郎中,後來竟被越級升遷為順天府丞,崇禎九年(1636年)又被升遷為右僉都御史,如此迅速的升遷速度可以看出孫傳庭的才幹,同時,也可以看出,明朝此時的人才儲備已經明顯告急了。

一直到這裡,他的命運軌跡還是正常的。

可是此時,農民軍的風潮已經愈演愈烈,陝西已經事不可為,一片糜爛,巡撫甘學闊屢戰屢敗,實在無人可用的明王朝將孫傳庭派過去了,1636年3月,孫傳庭擔任陝西巡撫,可此時的巡撫,更多地像一個鎮壓農民軍的武職!

孫傳庭臨危受命,他在榆林建軍,號稱「秦軍」!此時陝北李自成正在與洪承疇血戰,高迎祥從湖廣復起圖謀陝西,八百里秦川危急,可是孫傳庭守土有方,竟然在子午谷(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的那個地方)大破起義軍還生擒了高迎祥,並將其送往北京處死。所以,其外甥李自成繼任下一代闖王!陝西的局勢頓時翻盤。

可此時河南又亂了,中原鼎沸之時,十七路起義軍再圖陝西,於是孫傳庭緊急聯絡河南明軍共同絞殺起義軍,孫傳庭率兵橫掃起義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關中不動如山!此時的孫傳庭儼然成了一個武將。

最後的擎天一柱,大明最後悍將孫傳庭

然而明末的農民戰爭從根本上來講就不是一個軍事問題,所以即使孫傳庭的軍事天賦極高,卻也陷入了敵人越打越多的困境!儘管孫傳庭嘔心瀝血經營陝西,將此處的生產秩序和國防建設恢復正常,然而全國腐敗,不過是杯水車薪。

不過孫傳庭仍然在努力,崇禎十一年(1639年),孫傳庭痛擊從甘肅過來的過天星、混天星部,殺死2000餘人,又採取機動伏擊戰術殲滅了來增援陝西的馬進忠、馬光玉的宛,洛兩部,甚至他還與洪承疇一起在潼關幾乎全殲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史書記載李闖王只有十八騎逃脫。

可是,勝仗打了很多,全國局勢卻絲毫沒有好轉,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清兵入寇,孫傳庭又被令緊急增援京師,可是因為主戰主和之爭,他和楊嗣昌等人頗為不和,最後竟然因為政爭被貶為平民入獄待判!

最後的擎天一柱,大明最後悍將孫傳庭

可此時由於沒有了他,局勢更加糜爛,李自成打到了河南,熊文燦、楊嗣昌又接連戰敗,明王朝終於又想到了他,崇禎把他當做最後的王牌,從監獄放出並讓其火速增援洛陽戰局!此時的河南可以說是一片焦頭爛額,各路將領互相掣肘完全不能協同作戰,孫傳庭經過艱苦努力才挫敗了農民軍的攻勢,可是此時由於天氣不佳,補給艱難,農民軍又反殺回來,明軍兵敗如山倒,撤退時飢腸轆轆的官兵竟然爭相採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子充饑,史稱此戰為柿園之役。

孫傳庭敗退陝西,重新經營休整,招兵買馬準備恢復元氣,經過努力終於又打造出了強軍,此時崇禎再次督促其西征河南,可是因種種原因,在各路彙集的郟縣戰役中,各路明軍再次慘敗。此戰過後,明軍實力損失殆盡,大明覆亡已定。

1643年,孫傳庭陞官了,他被命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被升為兵部尚書,現在的明軍只剩最後的家當了,孫傳庭本不欲輕動,可崇禎頻繁催逼,孫傳庭被迫西出潼關。

十月初,李自成破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

隨後,李自成十萬大軍圍攻孫傳庭。

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可崇禎竟然以為他詐死潛逃,不給贈蔭。

《明史》記載:傳庭死,而明亡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女人比皇帝大十七歲,竟然還恩寵非常!
明末悍將滿桂,威震遼東卻血灑永定門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