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為什麼要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大清為什麼要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有些明粉詆毀改土歸流說清朝的改土歸流是破壞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

但是我們認真的去了解改土歸流,就知道這項政策在當時來說是,減去平民和奴隸負擔的好政策,只能說是免去了土司剝削奴隸的特權。

但是對於平民和奴隸來說卻是減輕他們的痛苦,雖然因為胡中藻事件,鄂爾泰被撤出賢良祠,但是他改土歸流有利於西南平民和奴隸的功勞不可否定。

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南數省「改土歸流」的成果,鄂爾泰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發工作。首先是處理善後。「改土歸流」之後,許多矛盾若處理不好,仍會激發。雲貴數省,地處邊疆,各民族習俗差別極大,一下子改派滿漢流官,難以適應這裡的複雜局面,對土官打擊面也太大。

鄂爾泰始終堅持設置的流官中,能用土官的仍然用之。那些自動繳印,主動要求改流的,鄂爾泰奏保舉他們任守備、千總、把總等流官,並讓其世襲不替。表現突出的,還奏表褒獎。對那些不習慣做流官,態度又好的土司,則奏請發給國

西南山區庫銀兩,為之安排善後生活,撥給田產,建造房屋,徹底消除他們的反抗情緒。對那些罪大惡極、血債累累的土司,改流過程中又一直抵抗或反對者,則嚴厲打擊,從重治罪。如平日罪行昭著、民憤極大的雲南鎮沅土知府刀瀚、貴州康佐長官司長薛世乾,改流後便把他們處死或終身監禁,當地居民無不稱快。同時,鄂爾泰在改流區大力興修水利,僅雲南昭通就興修水利10項,可以灌溉土地兩萬多畝。雲南全省改流後興修水利工程70多項。為保護這些水利工程,鄂爾泰還奏設水利專官,專管這些水利項目,從而保證了水利事業的長久發展。

流區的交通開發也是一項突出的事業。鄂爾泰修浚了1200里的清江,300餘里的都江,使之浚後「郵遞往返」,有「水道康莊」之美稱。他還修築了上起土黃,下至廣西百色全長700餘里的河道,使「兩粵、楚湘為之溝通」。鄂爾泰還在改流區推行革除陋習的活動,這裡仇殺械鬥嚴重,蓄奴延為通習,近親通婚普遍。改流後,他嚴禁仇殺,發現挑鬥者嚴懲不貸。鄂爾泰執行雍正的「割賤為良」政策,解放了奴隸。雲貴地區的「骨種之習」,即姑之女必嫁舅之子,是典型的近親通婚。鄂爾泰認識到這種陋習的弊害,令其改之。鄂爾泰把內地的耕種、紡織、冶鐵、燒窯、採礦等生產技術,命人在改流地區傳播,使這些刀耕火種的窮山僻谷得到開發。

改流前少數民族沒有讀書的機會,更無權參加科舉。改流後,鄂爾泰普遍開設學堂,設教官,讓兒童免費入學。雲南一省就開設義學463所,貴州開設義學24所。

對流官的派遣,鄂爾泰上奏必須派去有能力、肯吃苦、清正廉明者。他認真挑選州縣長官,派去的第一批流官都很稱職,對安定改流地區起到了積極作用。鄂爾泰為讓改流地區人民休養生息,一律實行地丁錢糧制度;困難多、收成少的地方,減輕、減免賦稅或給予救濟,使這些地區儘快地恢復生產。鄂爾泰在改流地區還重新調配了土地,並實行鼓勵墾荒政策。土司霸佔的農民土地,按土地清單讓原主認領;荒蕪無主的土地,招農民耕種;未開墾的土地,號召農民開墾,官府發給農具、種子、對新墾的土地,水田6年後徵稅,旱地10年後起科。鄂爾泰還號召官員、富戶捐助困難土著居民,他本人帶頭捐銀3000兩、買牛100頭、蓋房600間,讓十分困難的土著居民安居樂業。雲南是茶葉的故鄉,但是在清朝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雲南普洱茶以遠銷西藏和邊貿為主,主要作為明朝用來控制邊疆和鄰國地區游牧民族的主要貿易品之一,不 茶馬貿易路線 為內陸所知。 鄂爾泰調任雲貴總督期間,在滇設立茶葉局,統管雲南茶葉貿易。鄂爾泰勒令雲南各茶山茶園頂級的普洱茶由國家統一收購,並親自督辦,在茶餅上印「鄂爾泰」並以馬幫駝茶,上貢朝廷。

雲南這種用馬幫駝茶到西藏、邊關銷售、駝茶到京城的模式,稱為茶馬貿易,而曾經的馬幫走過的道路今天稱為茶馬古道。現在已經被後人高度評價,這條通商之道,文化交流之道,民族友好促進之道。

普洱茶,前幾年被炒的很熱,這普洱茶於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列入清宮《貢茶按冊》。故宮地宮裡儲存的雲南茶葉上均有鄂爾泰的印鑒,證明乃是鄂爾泰親自督辦上貢京城的,以此凸顯鄂爾泰對雍正皇帝的盡忠職守。其餘等級的茶葉才准許各茶莊貼上商號商標、進入大眾消費市場。 鄂爾泰設立的茶葉局在鄂爾泰調任它職後,仍舊為雲南茶葉貿易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後的數十年間,雲南茶葉貿易逐漸興盛,大量外地百姓遷入茶山,形成家家有茶樹,村村有茶山的繁榮景象;每年馬幫駝茶進京的盛況更是帶動了雲南到北京沿途地區的百姓對雲南的興趣。繁榮景象直到清末結束。

作者蜻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今天是溥儀的最後夫人李淑賢女士辭世二十一周年紀念日
1969年中蘇交惡下的邊境小城:很多人認為戰爭打不起來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