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瘡痍 | 2018反思二戰歷院學子歐洲行(Ⅱ)

戰爭瘡痍 | 2018反思二戰歷院學子歐洲行(Ⅱ)

原標題:戰爭瘡痍 | 2018反思二戰歷院學子歐洲行(Ⅱ)



第四天在羅馬


碎石的小路已經熟悉


穿越各種廣場與深巷

我們看到羅馬城——


遍布街頭藝人


陽光和煦


遊人如織


7月27日



街頭藝人


城牆古老,訴說著古代羅馬帝國的光輝。而走到羅馬國會面前,聽到的是歷史的車輪轉動,彷彿看到墨索里尼站在威尼斯大廈上振臂高呼,近代戰爭也曾帶給這座國家太多摧殘。


威尼斯廣場


(還有墨索里尼講話的那個建築,威尼斯廣場西邊的那個樓)


我們跟隨著IES教授,在7月27日來到羅馬城郊的阿爾德亞蒂諾坑穴紀念堂,憑弔戰爭和暴力的受害者。



和平鴿


威尼斯合照



(我們在7月27日下午短暫的拜訪過這裡,這裡是羅馬最大的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雕像高佇,遊人如織,無論日晒雨淋,這裡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裡守護著無名戰士墓。)


這裡埋葬著335位無辜百姓,其中有75位猶太人,他們在1944年全部遇害。這個故事是由戰後對德法西斯的審判台上,戰犯親口講述的。


在墨索里尼下台之後,義大利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德國仍然在義大利的國土上作戰。在一場義大利游擊隊員對德國納粹士兵的突襲中,德方損失了33人。很快,希特勒從柏林發來了命令,要求必須殺50個義大利人償還一個德國人的性命。直到教皇開始出面,才從50比1「妥協」為10比1。


坑穴


(這裡是大屠殺真正發生的地方,屍體被炸藥掩埋惡行,直到兩個月後,盟軍佔領了這裡)


在紀念堂,一共有336座墓,第一個是獻給所有的義大利烈士們——他們都是醫生、工人、以及社會各界的人士。其中有一位將軍(羅伯托·洛蒂),曾在中國工作過。他一度獲得蔣介石的信任,甚至成為中國空軍參謀長。如今他與這些人們一同安葬此處。


公墓



下午,公交車帶著我們穿過城區,來到羅馬第三大學。和很多歐洲大學一樣,沒有圍牆,它是一座融於城市的學校。這是羅馬最年輕的一所國家公立大學。


走在校區的路上,隨處可見學生的塗鴉。學院內的圖書館陳列嚴整,我們去的時候圖書館剛好關閉,不過好在圖書管理員很熱情,給了我們參觀的時間,還帶我們看館內所藏的中國書籍。


參觀第三大學



7月28日

7月28日,我們來到西西里——羅馬美軍紀念公墓。這裡長眠著7000多位在二戰西西里解放、安齊奧登陸等戰役中犧牲的美軍將士。



公墓


(解放羅馬五十周年時,柯林頓總統曾來過這裡)


戰爭不分國別,不分宗教,任何為了自由與和平的鬥爭犧牲者,都值得被人記住,在歷史上留下他的名字。他們都曾是鮮活的人。這些美國士兵將棒球運動帶到了義大利,讓它成為了風靡義大利的運動,一度稱冠歐洲。


公墓合照



下午,piama delle orme,戰爭博物館。



博物館講解

跟隨著羅馬三大的安格紐(Andrea Argenio),我們走過了義大利二戰的歷史。這裡陳列著戰爭留下來的各種型號的飛機、運輸車輛、坦克與各式武器。


它們和蠟像一起安靜地訴說著曾經地往事——受到迫害的猶太人、奔赴北非作戰的義大利士兵、被攻陷的城市、以及最後的解放。


車輛和坦克



這些戰爭機器安靜地被拜訪在博物館中,再也沒有用武之地,只有它們身上地子彈孔還在證明那些不能忘記的歷史。從博物館走出,外面還是盛夏的烈日,草地青蔥,時間是當地下午將近五點。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近代的中國同樣犧牲了無數先烈,他們對我們的意義就如同這些烈士對於義大利人的意義,而又不僅僅限於此。


坦克上的彈痕



在阿爾德亞蒂諾坑穴紀念堂,在被屠殺的坑道旁,陳列了這樣一句話,大意是——


我們在這裡被屠殺

希望我們的犧牲能讓國家變得更加美好




(在此我們向你哭泣,我的天主)


戰爭總是讓人心情沉重,可我們的行程卻非想像中的那般。我們在百人屠殺坑上,在用TNT炸藥炸出的一角天空上看到了鴿子安的家。我們在美軍公墓看到了明媚陽光。我們甚至在戰爭博物館的前院偶遇了一隻突然冒出來撒歡在池塘游泳的狗……




當歷史將戰爭機器變作陳列館中靜默的物品


公墓之下是幾十年前的槍林彈雨


我們站在青蔥草地之上

感悟到對戰爭與民族的無盡反思


初見羅馬 | 2018反思二戰歷院學子歐洲行(Ⅰ)


監製:曾柯雯


文案:羅詩怡

攝影:李瑞 廖文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大魅歷 的精彩文章:

TAG:西大魅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