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地藏經》大意(21)

「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地藏經》大意(21)

「譏毀」的果報——《地藏經》大意(21)



【如來讚歎品第六】

下面一章是講重病,這個一大段的經文可以說都落實在我們現前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怎麼樣修法?它的理論非常之深,在前面已經略略的報告過。這些經文不要再念了,只把裡面重要的句子說出來。這就是說末法時期,也是講我們現在,無論是男子、女人你得病,這種病在我們今天社會實在講是時時處處都看得見。年歲稍微大一點,就常常聽到叫「老人病」,實際上檢查也檢查不出什麼病來,但是一天到晚就躺在床上,有的時候一躺十幾年、幾十年的,日夜要人照顧;更重一點,不認識人事的,我們叫他做植物人,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是這一類的人,老人病、植物人,這個是病裡面最嚴重的。這是什麼病?業障病,沒法子。疾病在佛法裡面講有三大類的典型,第一大類就是生理的疾病,你飲食不注意,或者穿著不小心受了風寒了,這是屬於生理上的病。生理上的病醫生可以治,要知道,醫生可以治生理的病,生理以外的病醫生是束手無策。

第二個類型病叫冤業病,冤家債主找到你了,像《三昧水懺》裡面講的悟達國師害那個人面瘡,這是皇帝的老師,全國第一流的高手、大夫來也沒有辦法,也救不了他。為什麼?冤家債主找上門來要討命的,這個不是生理的病,醫生沒辦法治。佛菩薩能治,佛菩薩怎麼治法?調解,給你調解,調解他要接受了,走了,那病就好了。這一類的病,這個不是醫藥能醫得好的,唯有在佛門裡面修積功德給他迴向,用這個方法來調解。他接受了就好了,不接受還是麻煩。一般講的話大多數都會接受。

第三種我們叫罪業病,是你自己造的罪業,不是冤家債主,也不是生理上的毛病,你造作的罪孽太重了,這個經上講的就是罪業病,這個佛菩薩來也沒用處。因為什麼?它不是調解的事情。有沒有救?佛說有救。怎麼個救法?徹底真正的懺悔,能救。還得要自己救自己,一定要發真誠之心,斷惡修善,後不再造,這才能起死回生,修積功德,使這個病能夠快速的轉好。所以佛給我們講病有三大類,三大類都有救護的方法,一定要懂得。這是重病,罪業的業障病,重病。下面也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都是很麻煩的。

【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

這個『家親』都是已經死了的這些人,常常夢見這些人。

【或游險道。】

這是夢中,都是做的惡夢,『游險道』也可以把它說成夢遊,夢遊症。

【或多魘寐。】

這個『魘(yǎn)寐(mèi)』是最平常的,許多同修都遇到過的,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東西壓在身上,心裡很清楚,動彈不得。這是什麼?我們講壓鬼,壓鬼壓在你身上,就是壓鬼,凡是人不太走運的時候,被鬼欺負,欺負你。你在運氣好的時候,他不敢惹你,他躲避你,你在倒霉、不走運的時候他欺負你。這個是許多同修都有這個經驗。底下還:

【共鬼神遊。】

與鬼神往來。鬼神有小神通,很能吸引人,久而久之,你就被他控制了,那個時候你就會叫苦連天了,被他控制,想擺脫他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是講幾種病態,這個裡面的病態不是屬於業障病就是屬於冤鬼纏身,這個地方沒有給你講生理上的疾病,都不是醫藥能夠治療的。下面這一段佛跟我們說出所以然的道理。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這些疾病世俗人眼睛裡面沒有辦法明了,既不能明了疾病的原因,怎麼能夠用藥?這個就是為什麼醫生束手,醫藥不能對治。下面這是佛菩薩教給我們治病的方法。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這是先教給你,這是最主要的方法。這看起來不難,只要把《地藏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就好了。我們看到有得這個病的,家親眷屬天天給他念也念不好,那是不是這個經上講的話不靈?佛在此地打妄語、騙我們?不是的,是你念得不如法,你不會念。你念這個經有口無心,所以就不靈了。怎麼樣念才靈?古人教給我們的,念經要「消歸自性」,那就靈了,就有用了。經典是諸佛菩薩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言,我們今天借佛菩薩的真言,把自己的真如本性也把它念出來,那就有用了,這叫「消歸自性」。這個利益就最大,沒有治不好的病。

如其不然,你做不到,做不到就不得已而求其次,次等的功夫。次等的功夫是什麼?是隨文作觀,細心的體會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道理,講的這些教訓,認真的反省,佛所講的善行我有沒有做到?佛所講的這些惡業我有沒有,有沒有去犯?沒有做的善行努力去做,已經造的惡業趕緊悔改,這樣念經才有用處。經念一遍,就是像鏡子一樣照一次,把我們自己身心裏面的污染、惡業把它照出來,這樣念經才有用處。如果不是這個念法,有口無心,一天念一百遍也是枉然,也無濟於事,這個要知道。

那你要是問我,假如我們自己家親眷屬不幸得這個病了,我們能不能救他?那就要問問你了,你自己想想看能不能救?婆羅門女的母親,光目女的母親,已經墮在地獄尚且能救,你今天家親眷屬得病還沒死,還沒墮三途,哪有不能救的道理?問題這個《地藏經》的真實義你懂了沒有,你會不會應用?你如果會應用它,沒有不能救的事情。可是想想前面那個光目女、婆羅門女的那個故事,你自己修心,讀經真正要讀到清凈心,最低限度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最淺者,你能夠得到這個功夫,迴向給病人,病人就可以消災免難,可以離開病苦。說穿了就是要真修,依教奉行,要真修。

下面這是助行的,前面是主修的,非常非常重要。助行裡面: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

這個『莊園舍宅』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房地產。

【對病人前。高聲唱言。】

這要告訴他,讓他自己知道。

【我某甲等。】

我們這些人。

【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

把這些財物舍掉,舍掉幹什麼?

【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

這就在三寶門中做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但是在做法上、形式上看沒有兩樣,用心不一樣。如果是清凈心、平等心、覺悟的心,這是功德;如果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福德。所以福德跟功德是心地的染凈上差別,清凈心就變成功德,染污的心就變成福德,這個不相同的。這個地方舉出了幾樁事。『供養經像』,「供」是供奉,「養」是長養。佛經、佛像能養眾生法身慧命,不但自己得利益,能叫一切眾生讀佛經、見佛像統統得利益,這是供養。供養容易,所以這個放在最前面。

如果更有力量,那就造像。像今天我們印經,印送佛菩薩的像,或者是『造佛菩薩形像』送給別人供養,這是講造像。這是力量又大一點了。如果力量再殊勝一點,就造塔寺,塔寺就是建道場。建道場請善知識在這個道場主持教化眾生,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這個功德大,在一切功德、福德里沒有比這個更大了。『或然油燈』,現在許多道場裡面都點著光明燈,現在用電燈,從前光明燈是油燈,多半是用酥油。在我們中國酥油少,用那個最好的麻油,麻油香,從前佛前面點燈是麻油,不是普通油。

點這個燈如果只有形式,不知道它的內容,還是得不到利益。點燈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在佛菩薩面前發願,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看到這個燈就想到我發這個願,像這個蠟燭一樣,燒自己,照耀別人,捨己為人,這是燃燈。所以燃燈的功德比造寺的功德還要大,造寺是什麼?還是舍的外財,燃燈是舍內財,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勞力,犧牲自己,幫助別人,這是燃燈的意思。

『或施常住』,「常住」這是護持弘法利生這些人,這一些善知識。用我們的財力,用我們的體力來幫他做事。在寺廟裡面今天我們講做義工,這個義工就是布施常住,任勞任怨,歡歡喜喜,為大眾工作,這是修大福德。如果在這個裡面更能夠修清凈心、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進,做工作是六度齊修,那就變成功德了。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來做,我做事情我這個勞力是布施,是布施波羅蜜,這個是內財布施,不是外財是內財。做事規規矩矩,一切守住法度,把它做得很好,這就是持戒,戒就是方法,我按照方法、按照規矩來做。我有耐心的去做,耐心是忍辱。我把它做好,一天比一天好,這是精進,這是進。做工作的時候,心地清凈是禪定。做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般若智慧。所以你無論做什麼工作,抹桌子、排椅子,都是六度齊修,你懂不懂?如果懂得了,我在這邊修六波羅蜜,那你成就的是功德;你要不知道的話,你修的是福德。所以真正明了,那個常住工作大家搶著做,不會推託,不會偷懶的。為什麼?曉得這個對自己的利益太大太大了。一切法就是那個心在轉變。所以這個比那個燃燒油燈又高,因為燃燒油燈沒有講得很具體,「或施常住」,這個地方講得具體,講得落實了。

我們看《六祖壇經》,六祖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碓房裡面天天做苦工,他在那裡幹什麼?他是六度齊修,八個月他就圓滿畢業了,五祖就把祖師傳授給他。人家會,我們不會。這是替病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這是講他的果報,事看起來好像是容易,理是非常非常的深,非常非常的圓滿,我們要相信。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別人代替他做,他都能得到殊勝的好處,那要是自己親自去做,這個功德利益當然是更殊勝。



(文據: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凈空法師《地藏經》大意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地藏經》大意(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大圓滿光明雲」——《地藏經》大意(3)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志樂經》學記(19)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