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宗教改革

什麼是宗教改革

Erhalt uns, Herr, bei deinem Wort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Martin Luther 

00:00/06:18

選曲是根據《路德讚美詩》創作的路德教宗教節日聖歌。

16世紀初的歐洲除了極少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居民,其餘全民信仰基督教。當時只有一種基督教,即羅馬公教,也就是天主教。教會在信眾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七大聖禮壟斷了從出生到婚喪嫁娶的儀式。民眾大部分是文盲,就算讀書識字也只會英法德意等地方語言,面對拉丁語寫成的《聖經》,只能聽神職人員的獨家解讀「神諭」。教堂是體現神權的地方,羅馬教皇為最高首領,他將拯救並引領眾生上天堂。

教皇不僅統領了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領域,也統治義大利中部的教皇國領地,具有世俗的政治權力。各世俗領主(國王、諸侯)不僅要在轄區內提供免稅教會用地,居民還要上繳十分之一的收入(十一稅)給教會。

之前也有過痛斥教皇專斷獨行與教會腐敗的人,沒人能有好下場,比如被掘屍火化的威克利夫,火刑燒死的胡斯。

教皇利奧十世上位之後,他要在第一任教皇聖彼得的葬身之所修建最雄偉的聖彼得大教堂,巨額開資需要依靠出售贖罪券來支撐。

贖罪券是一張紙,被賦予升天直通車概念。人們臨終前要懺悔,用善行補償自己一生的罪孽,如善行不夠彌補會導致靈魂進入煉獄受苦,購買贖罪券能減少在煉獄的時間或可直升天堂。金錢換靈魂升天的邏輯如下:贖罪券的銷售是教皇授權的,購買贖罪券的錢最終用於建教堂,建教堂就是做善事,做善事就能上天堂。

馬丁·路德出生於德意志鄉村,在父親嚴厲的教育下長大,順利進入德國名校進修。16世紀初席捲城鎮的黑死病讓他與死亡近距離接觸,在悲痛恐懼中聽到上帝召喚,走上將自己奉獻給上帝的道路成為修士。他堅信脫離世俗才能得到救贖,在修道院遵循虔誠禱告,布衣粗食的拚命苦修。他憎惡普遍存在的神職人員謀私利的營生,以及搜刮教區民眾租金與十一稅的勾當。苦修幾年後去羅馬朝聖,青年路德被南方大都會的輝煌震驚,目睹向信眾傳播金錢是萬惡之源的教會,同時搜刮全歐洲的財富,過著銅臭熏天的奢侈生活,他開始質疑宗教權威。

路德潛心研究神學,很快被派往維滕貝格小鎮修道院,成為大學神學教授。他發現教區民眾不再聽佈道,不再懺悔,而是將存款用於買贖罪券。

虔誠的路德憤怒了,按照學術討論慣例,1517年10月31日用拉丁文寫成《九十五條論綱》釘在教堂大門上,犀利抨擊教皇和贖罪券交易,提出上帝的祝福無需教皇插手,贖罪券才是真正的罪惡。他的支持者隨即將論綱翻譯成德語,利用新興的印刷術廣泛傳播,將路德推向宗教改革的風口浪尖。

路德揭露教會利用人們渴望靈魂得救的心理牟利,頓時成為全歐的熱門話題。被揭了老底的教皇要拿路德開刀,路德堅持精神追求,將教會的威脅置若罔聞,繼續針對德國普通民眾寫宣傳冊,揭示他們的錢袋子如何被教會掏空。路德不僅受到北方民眾熱情擁戴,一些對教會的貪婪不勝其煩的德意志諸侯(選帝侯)也開始暗中幫助他,促使他從一個改革鼓吹者轉變成徹底的革命者。

剛剛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青年查理五世出面調停,他在政治上希望得到教皇支持而反對宗教改革;但他是得到諸侯支持上位的,在諸侯干預下給了路德安全通行證,讓他有一個向教皇使者闡述見解的機會。會後的路德仍堅決捍衛真理與精神自由,拒不向教皇妥協收回自己的理念,史無前例的挑戰了宗教權威,即使被定性為異端邪說,這個普通修士也毫不退縮的當眾焚毀教皇敕令和神羅皇帝詔書。

有生命危險的路德被諸侯保護起來,藏在隱蔽城堡,等風頭過去的時間裡專心於將聖經翻譯成德語,讓民眾可以自己閱讀理解。路德回到大本營維滕貝格之後,圍繞「因信稱義」,完成《聖經》是唯一基礎的信仰體系,利用印刷術迅速傳播。隨後創立路德教,並激發了其他信眾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立新教教派。

新教在德意志北部繁榮發展,民眾破壞教堂聖像,諸侯紛紛放棄天主教改為新教信仰,這樣不僅不用再向教廷納稅,還能沒收(劫掠)轄區內的教會財產。但這些財物與土地被貴族瓜分佔有,並未如承諾的那樣與大眾分享。

每個人都可以當傳教士,基督徒都有宣揚觀點的自由。言論不僅抨擊教皇與大主教是魔鬼的奴役,也指出世俗君主是邪惡的壓迫者,對信仰自由的追求升級成為要求社會地位的自由。一場凍災的土地歉收成為叛亂導火線,長期受教會與領主苛捐雜稅、欺凌壓迫的農民和無產階級,抱著均貧富、分田地、同地位的美夢揭竿而起,爆發社會革命,對諸侯貴族與天主教會實行打殺砸搶,隨後仇視高級神職的低級教士、城裡的工人也加入暴動。

煽動民眾與諸侯投入宗教改革的路德,此時認為農民的暴力玷辱了這場精神革命,要求農民抑制暴力與報復行為,也勸告貴族放棄一些專制與壓迫,試圖調節雙方矛盾。然而農民領袖清楚為時已晚,一旦和解他們遲早會受到處罰。隨著諸侯的反擊,農民遭到大規模屠殺。路德轉而主張以暴制暴,號召諸侯舉起刀劍對付干惡魔勾當的瘋狗,然而他對精神世界的影響已造成了財產損失,俗世統治者就站到他的對立面,農民也視他為叛徒。

農民集結暴動破壞了城堡與修道院,諸侯的正規軍又對農民進行血流成河的屠殺,回合之後農田荒蕪,村鎮人口銳減,無家可歸的開始流浪,孤寡成片無人救助。文藝復興時代對生命、文學和愛的喜好,轉變成對神學、虔誠和死亡的沉思。路德娶了還俗的修女,養育一大群子女,繼續出版寫作,不再走出維滕貝格。

新教的崛起威脅了天主教的權威,俗世領主們因對宗教選擇的不同引發戰爭,造成社會動蕩。信仰新教的德意志諸侯與查理五世與簽訂了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制定「教隨國定」原則,諸侯為領地自選一個信仰,其治下臣民則接受所在地宗教。這樣諸侯權勢進一步擴大,加劇了德國的分裂。

為了化解矛盾,查理五世經過多年醞釀促成了教會大公會議--特利騰大公會議的召開,拉開反宗教改革序幕,十幾年間分階段對舊教進行內部全盤改革。

天主教重申教條,加大對傳統舊教的宣傳力度,審查出版物扼殺改革思想,利用宗教裁判所來清除異端。

席捲整個德國的新教運動,以不同形式散播到歐陸各國。日內瓦,加爾文建立小眾信徒,遵循極為嚴苛的宗教法則;法國大規模迫害新教胡格諾派,上演臭名昭著的聖巴托洛繆大屠殺;英格蘭,亨利八世為了婚姻自主而脫離天主教,即將上演血腥內戰;北美洲,清教徒根據路德理念創建了一個新的國家。

我死後要化為幽靈,繼續糾纏主教神父和不虔誠的修士,活著時讓他們甘拜下風,死後更要讓他們千百倍的不得安寧。

——路德

參考資料:威爾·杜蘭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花米缸 的精彩文章:

TAG:米花米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