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幕」降臨戰車苦練「護身功」

「鐵幕」降臨戰車苦練「護身功」

近日,在波蘭參加聯合軍事演習的美製M1A2坦克用上了以色列的「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同時,美國陸軍宣布將繼續進行本國「鐵幕」主動防護系統的測試,使得「斯特賴克」等中輕型戰車能夠抵擋反坦克導彈或單兵火箭筒的襲擊。主動防禦系統對坦克有什麼重大意義,為何軍事強國美國要採用以色列的產品?

百年難題「一台造價2000美元的榴彈發射器,發射一枚500美元的榴彈,就可能直接摧毀一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

反裝甲總是魔高一丈

戰場上,「矛尖盾利」始終是大家追求的目標,兵器的攻擊力和防禦力之間是不斷競爭、循環克制的過程。但整體來說,擊破裝甲比保護裝甲更容易做到,反裝甲的一方佔據著主動權。

「陸戰之王」坦克依靠塊頭大、裝甲厚、火力強,在正面突擊時所向無敵。然而各種反坦克武器卻在想方設法撕裂坦克的厚重裝甲,命中其心腹要地。而且,瞬息萬變的戰場未必只有正面突擊這一作戰方式。當坦克遭遇特殊環境,一些步兵武器也能攻破其薄弱環節,將坦克擊傷擊毀,比如各種輕型反坦克導彈,還有RPG火箭筒等。以RPG為例,數十年前就誕生的區區幾十毫米口徑、幾公斤重的火箭筒,卻能以亞音速向數百米外的裝甲目標發射火箭彈,擊穿新式坦克數百毫米厚的裝甲。

用美國人的話說,一台造價2000美元的榴彈發射器,發射一枚500美元的榴彈,就可能直接摧毀一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對於弱勢方來說,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至於坦克之外的其他中輕型車輛,比如裝甲運兵車、軍用越野車,它們的塊頭不如主戰坦克,裝甲防護更為薄弱,在密集的火力下近似在戰場「裸奔」了。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讓裝甲戰車設計師們頭疼了百年。最初的方案就是不斷加厚裝甲,從100毫米加到150毫米,從150毫米到200毫米……就如同古代武士穿上越來越厚的盔甲。

然而裝甲厚度的增加總是有限的。就如鎧甲,如果過於厚實,會導致馬匹被壓垮。過厚的裝甲不但會大大增加製造成本,也會增加車體的重量,影響機動速度。

採用新型材料和結構,在同等厚度、重量和預算的前提下,增強裝甲的防禦能力是不錯的思路,開始研發各種新式裝甲,比如能「彈開」來襲飛彈的斜面裝甲、通過不同材質的夾層,遲滯彈頭速度,分散破甲彈射流的複合裝甲等。但這受制於科技水平,同樣不能無限提高。相反,穿甲彈、破甲彈等反裝甲武器的威力則更容易獲得提升,坦克、車輛的防護難度越來越大。

禦敵國門

反應裝甲』有點兒像武俠功夫,把原先的忍痛挨揍,變成了運氣反擊。而『主動反應』好比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高手,不管敵人暗器從哪個方向射來,都能從容應對。」

主動防護系統

在冷戰時期,有人提出了「反應裝甲」的概念。面對敵彈攻擊,這種裝甲不是單純被動挨打,而是做出針對性的反應。從思路上,這有點像武俠中的「神功」,把原先的「忍痛挨揍」,變成了「運氣反擊」。

最簡單的反應裝甲是「爆破反應裝甲」,簡單說就是在坦克外面掛上一層炸藥。當反坦克導彈或者火箭彈打到坦克上時,不等彈芯擊破坦克裝甲,坦克外面的炸藥搶先爆炸,形成一股向外的衝擊,抵消來襲飛彈向內的衝擊。如同小說中高手的身體「自然生成一股反擊之力」。尤其是破甲彈射出的高溫金屬射流,速度高達每秒10公里,普通裝甲難以防護;而反應裝甲能以衝擊波和碎片對破甲金屬射流阻擋、切割、反衝,大大降低了殺傷力。

然而,反應裝甲也有缺陷。尤其是早期的反應裝甲,在坦克外面掛上一圈小炸藥盒子,一個盒子擋了一次飛彈後,這個位置就變成薄弱環節。而且反應裝甲爆炸時,在阻擋敵方彈丸的同時,也容易把附近的自己人——步兵或者輕型車輛炸傷。而且炸藥包爆炸時,對內側的自身裝甲也會造成損害,而且有時一處反應裝甲爆炸,還可能引爆附近的炸藥盒子。

攻擊方對反應裝甲也有相應的戰術。有的「誘敵自爆」,先用速度快、衝力強的特種槍彈射擊坦克上的反應裝甲,引誘其自爆,然後再用破甲彈正式攻擊;有的直接用多級串聯的破甲彈連環攻擊。

為此,裝甲防護設計師們又推出了新的防護系統——主動反應。顧名思義,這種系統不是等飛彈打到戰車上才引爆炸藥抵抗,而是早在飛彈突入前就探測到飛彈的存在,並主動「反擊」。主動反應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禦敵於國門外」,從而減少損害。而防禦方式還有近距離發射彈丸,將來襲敵彈擊毀或擊偏。

主動防護系統大致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投入應用。一般由探測、控制和對抗三大分系統構成。其中,探測系統包括激光告警、紫外線探測和雷達探測跟蹤等,主要是摸清反裝甲飛彈的情形;控制系統是指令機關,判斷是否需要反擊、如何反擊;對抗系統是反擊的武器。好比一個高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敵人暗器從哪個方向射來,都能從容應對。

根據攔截方式的不同,主動防護系統還可分為干擾型、攔截型和綜合型。干擾型主要是讓敵方彈丸迷失方向,手段包括施放煙幕、拋射干擾誘騙彈和激光致盲等,好比乾坤大挪移,把敵人的攻擊化解於無形;攔截型是直接發射攔截彈藥,將來襲的敵方彈丸擊毀;綜合型則同時包括這兩方面的功能。現代坦克和裝甲車輛一般都採用綜合型,畢竟藝不壓身。

師從他國「當飛彈到達15米遠時,系統會自動發射密集鋼珠彈,把飛彈摧毀在坦克外。更妙的是,攔截系統是智能的,只有當來襲敵彈可能命中車輛時才會發動反擊,不會浪費彈藥。」

以色列「戰利品」系統

在反應裝甲,尤其是主動反應裝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是以色列。這是有歷史背景的,從建國開始,以色列跟周邊阿拉伯國家打了幾十年的仗,以色列的坦克和阿拉伯軍的RPG火箭筒鬥了不知多少回。

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10月8日,以色列裝甲旅鑽進了埃及的反坦克伏擊陣地。面對上千RPG火箭筒攻擊,以色列裝甲部隊陷入了滅頂之災。很快,數十輛坦克被擊毀,裝甲營營長被俘。這個戰例成為步兵反坦克的經典。此後,以色列對防護裝甲的研發可謂不遺餘力。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坦克首次使用了反應裝甲,效果頗為顯著。

但如前所述,反應裝甲也存在缺陷。在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衝突中,真主黨武裝發射了多達1.3萬枚導彈,以色列方面有50餘輛虎賁坦克被擊傷,5輛被擊毀。為此,以色列軍隊把注意力放到主動反應裝甲上。這就是拉斐爾防務系統公司研製的「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

「戰利品」系統的探測雷達能在敵方導彈和火箭彈進入50米距離時跟蹤定位。當敵軍飛彈到達15米遠的距離時,系統會自動發射密集的鋼珠彈,把飛彈摧毀在坦克之外。這款系統不但可以全自動工作,還可以重複裝填彈藥。而且,它僅需在坦克兩側各安裝一個「戰利品」系統,就可以防護車體。除了坦克外,一般的輕型裝甲車輛也可以安裝。

更妙的是,攔截系統是智能的。它會判斷來襲敵彈的軌跡,只有當來襲敵彈可能命中車輛時才會發動反擊,否則不會浪費彈藥。2014年夏天的「保護盾」軍事圍攻中,「戰利品」系統至少攔截了十多次對以軍坦克的飛彈襲擊,裝備該系統的以軍坦克在整個行動中無一受損。

美國在反應裝甲方面的步調比較遲緩。因為美軍的作戰模式一向是憑藉鋼鐵數量壓倒敵人,戰機、飛彈先把敵人炸個七葷八素,坦克再出來收拾殘局。美國坦克的防護,過去也是依靠加重裝甲來實現。不過冷戰結束後,美國也嘗到了RPG和單兵反坦克導彈的滋味。

1993年的「黑鷹墜落」事件中,美軍的黑鷹直升機就是被索馬利亞人的RPG-7火箭筒擊落的,最終導致美軍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代價。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後,美軍的坦克、戰車更是遭遇崇山峻岭和荒漠城鎮中的不斷襲擊。而其他的戰鬥車輛尤其是悍馬越野車,面對這種襲擊更是暈頭轉向。這也是美軍在伊拉克十年,其死亡人數超過海灣戰爭十倍以上的主要原因。

痛定思痛,美軍才把注意力放到主動防護系統上。2016年,美軍宣布,租藉以色列的四套「戰利品」安裝在M1坦克上試用。2017年底,美國軍方悄然簽署了「戰利品」採購合同,稱將於2019年完成部署工作。近日的演習中,M1A2身披「戰利品」亮相是這種合作的注釋。而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配備的則是以色列另一款「鐵拳」主動防護系統。

鐵幕柔情

鐵幕』系統在敵方飛彈接近時向下發射彈丸,把敵彈『拍』到地上。這樣一來可以將己方士兵遭遇附帶損害的風險降到最低。」

美國為己方戰車量身打造

美軍除了在主戰坦克上引入「戰利品」,還準備在「斯特賴克」和「悍馬」等車輛上安裝「鐵幕」主動防護系統。這款系統是由美國人自己研發,為己方的戰車量身打造的。

「戰利品」雖然是當前先進和成熟的防護系統,但也有缺陷。它密集射出的鋼珠彈,在攔截敵方飛彈時,也會對附近的步兵構成威脅。同時,系統在15米距離內才開始用鋼珠彈攔截敵方飛彈,由於距離太近,被炸毀的敵彈殘骸依然有可能穿透車輛外殼,殺傷車內人員。所以美軍引入「戰利品」,主要是安裝在本身已具有較強裝甲防護的主戰坦克上。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不可能滿足於完全使用一款盟國產品,他們必須有自己的研發。「鐵幕」主動防護系統最初展開是在2004年,也就是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初。當時美軍的悍馬在伊拉克、阿富汗已經開始挨武裝分子的揍了。「鐵幕」系統簡單說,就是在戰車的四個方向分別安裝窗帘式防護裝備,提供全方位安全防護。研製該項目的美國阿蒂斯公司甚至表示,「鐵幕」系統還可以防護建築和直升機。

「鐵幕」系統的組成結構,包括探測感測器、雷達、高速計算中樞以及反方向彈藥等部分。它能在反裝甲武器擊中戰車的數毫秒前通過發射彈藥來消除威脅。最妙的是,「鐵幕」能夠最大限度減少誤傷,它採取的是在敵方飛彈接近的時候向下發射彈丸,把敵彈「拍」到地上。這樣一來,敵彈在地面爆炸,其爆炸破片的範圍縮小,破片橫向飛行的範圍不大,將己方士兵遭遇附帶損害的風險降到最低。

根據美軍公布的測試視頻,加裝「鐵幕」的悍馬在遭遇火箭彈襲擊後仍能繼續行進。對於「斯特賴克」、悍馬這類車輛,這是相當不錯的進步。據稱,不但美軍計劃將「鐵幕」主動防護系統作為新一代地面戰車的標準配備,印度也打算在自己的T90坦克上安裝「鐵幕」。

楊益 製圖吳薇H1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