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雕塑作品·HongLiang Lei

雕塑作品·HongLiang Lei

雷宏亮

藝術需要堅持,在創作過程當中的五味雜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創作是一種激情,同時也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對於我的創作,現代人在思考什麼,對於永久的文化的一種興趣、感觸。在這組創作過程中,我在構圖上做出一些比較誇張、大膽的嘗試,對於我說是一種創新同時也是一種突破。巡嶼系列這組作品,我想要表達的是中國傳統美學與當代的結合,夢幻的視覺景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周易·繫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形而上有一種東西為道,而道則為精神世界上的,而形而下為器,器代表著具體的東西,「道」與「器」為人類生存的兩大要義,歷來「道器並重」。器,中國古人又有「制器者尚象」的說法,象則是非常重視藝術的形式的意味。除了對於的形的要求,而且指向無形的「道」,中國藝術精神中精神層面上的,一種哲學上的高度,達到審美上的精神愉悅。

在當下面對多元化新時代的到來,雕塑自身是一種具備三維立體空間的藝術形式,不僅僅是觀念上以及認識形態上的改變,還要注重在塑造空間上的飛躍。藝術在人類社會歷史中向來是中流砥柱,尤其是以繪畫與雕塑來探索人與世界的關係。中國傳統藝術的這個精神是比較偏向于歸納的,歸納本身是講究圓融的,是感性的。這個意識流其實是從文學上的,一種表現方法。例如中國佛像造型中所呈現出傳統美學觀念,象鼻肩、蓮藕臂。如果說我們認為意識是看得的到,潛意思則是看不到的部分,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要表達的就是這一段,屬於內在的真實。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感受與直覺,是一段非常複雜而又神秘的一種心理過程。

2011年考入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攻讀學士學位

2016年畢業於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獲學士學位

2016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當代具象雕塑表現語言研究方向 攻讀碩士學位

《信海》組圖

《信海系列之韻池》 樹脂著色 不鏽鋼 77×40×70 cm 2017

在剎那不住中,若能住於無住,雖處處非家亦可處處為家;天地之大何處非鄉關?隨緣不變,遍地皆是安身處。這件作品,構圖上是以「畫」字為基本構圖。在整體框架中所隱現出的方與圓,即天圓地方,中國漢朝後期出現了天圓地方說:圓形的天之下,有著延展開來的方形大地。結果圓變成自然和宇宙的代表,方形則成為代表超越動物領土的人工境界。在整體框架中,是以螃蟹為原型,並喻為鞦韆的形狀,其蟹身融合了睡枕的形狀,蟹臂融合了蓮藕的形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而作品視覺中心的孩童作為直引作品本身的意義,通過孩童的神態能夠體現出超脫世俗,天性熱愛自然的精神狀態。

《信海系列之徵旆》 樹脂著色 不鏽鋼 98×24×70 cm 2017

西林改微月,征斾空自持。其「征斾」之意:指古代官使遠行所持的旗幟。這件作品的整體構圖是以意象化的「E」字為基本構圖,在整體造型中,是以龍蝦為原型進行複合,其龍蝦頭複合了雙須骨舌魚的頭的形狀,龍蝦鉗複合了拳擊手套的形狀,龍蝦尾複合了海浪的形狀。孩童的氣勢與龍蝦達到共鳴,其中蝦鉗、蝦頭與蝦尾在力量上的延伸,代表這件作品在視覺上所表現出的「乘風破浪」,所謂「破」是一頭扎進洶湧的表面,去探索深深海底,而非乘風而行,浪出新高度。大浪來襲,敢於立在潮頭之上,像奮進的旗幟一樣,劈波斬浪、揚帆起航。即「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幻生》組圖

《幻生系列之望蒼穹》 樹脂著色 87×40×25 cm 2017

這件作品的創作靈感是來源於我在本科畢業考察期間途徑山西平遙古城,城隍廟上的鴟吻,鴟吻據民間傳說龍的第九子「日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在整體造型中融合了鴟吻與大鯢的形狀。構圖上面是借鑒北京雍和宮所藏的《人體宇宙圖》,並將其進行歸納與概括成流暢的曲線、並成為幻象的「S」形構圖。在空間知覺上,主要表現的是觸覺,而命名為「望蒼穹」,其寓意是表達,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之意,在整體的形體色調處理當中,底座是一座意象化的山石,在著色時運用海魂般的顏色,將山石下方使用逆向光源照射原理的方法將明暗顏色對比強烈化,使之局部能夠撐起整體動勢的氣概。

《幻生系列之聞酣》 樹脂著色 78×32×21 cm 2017

這件作品是以「介」字為主要構圖,其「介」,即從八從人,人各有介,畫也,人各有守其所分也。正在整體造型中,複合很多種形狀,在動物形狀中複合大象與白鶴的形狀,在器物的形狀中複合了耳機與南簫的形狀,並以線性語言為主要處理方式,使之飽滿、表現出其優雅之狀。在空間知覺中,其耳機與南簫,主要表現的是聽覺。命名為「聞酣」,是表達酣夢與現實之間的那種抽離,恍如隔世般的視覺狀態,在作品本身的耳機傳送到它本身,循環漸進傳送到簫口,通過視覺透澈出的音色,加上雕塑本身愉悅的姿態,即「顱內高潮」。

《幻生系列之映迢遙》 樹脂著色 76×39×34 cm 2017

在我國古代,鹿被稱為瑞獸。漢代劉向在《列仙傳》中說:「鹿一千年為蒼鹿,又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這件作品創作靈感來源於中國古代民俗圖案中的鹿銜靈芝,是我國常見的民俗吉慶圖案,亦稱之為鹿含靈芝、靈鹿銜芝、鹿回頭等。靈芝,被稱之為仙草、瑞草。靈芝在古代甚為難得,故靈芝被古人認為是天地精氣所化。在整體造型中被毛融合了紫雲的形狀,尾巴融合了鳥兒的形狀。加以有機性的拉長、扭曲,使旋轉之態能夠權衡,藉以靈芝點綴,其蘊意,集天地之靈氣,採集日月之精華。在空間知覺上,主要表現的是嗅覺。而命名為「映迢遙」,其「迢遙」之意:遠貌,並加以「映」字,即你在遠方看我。

《惟嵩》組圖

空山幽谷,清泉石上,且將心事付時光,水也悠悠,雲也悠悠。《惟嵩》這組作品的創作靈感是源自於在一次聽音樂的時候,音樂中所播放出南簫的聲音,這個聲音完全的吸引到我,直擊心靈,時而縱橫奇肆,豪放、無拘無束,一種極具活躍感的生命力,彰顯自由的不羈。南簫(南音洞簫,也叫南音尺八),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出於對南簫的好奇與熱愛,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後,併購買了一把正手八孔南簫。《惟嵩系列之一喃》與《惟嵩系列之一吁》這兩件作品的整體造型與構圖上,我把南簫所傳遞給我的聽覺感受,在作品上轉化為一種帶有節奏感的視覺感受。相對我之前的作品而言,則是一種新的創作體驗。在這組作品的配飾上,其頭飾分別為斗笠與藺笠,而配飾是以速塑的製作手法來進行塑造,速塑即速寫,速度與寫意並存。在近代作家蘇曼殊的《本事詩》中有這樣一首,「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這段詩句所體現出初心無界的境界。而《惟嵩》這組作品,我想表達的是每當成長時,需要自身認知的是,褪去浮華,拋掉焦慮與安然待之,靜下心來做事的一種生活態度。

《惟嵩系列之一喃》 樹脂著色 榆木 40×31×61 cm 2018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這件作品在動勢上呈現出跪坐的狀態,即箕坐,並以箕坐做為整體構圖,透入安席原點之態。在配飾上,頭戴藺笠,即天蓋,並融合了孔明燈的形狀,象徵著,祈求、平安、祥和之意,而在藺笠的眉心之處隱現出圓形的塑痕提筆,其圓象徵圓滿,圓則滿,滿則圓,即心有圓滿便安寧不爭。為了讓圓形在作品中更加的升華,在作品底座的選材上,我使用的是榆木,在整體造型中榆木不僅僅是意味著草席的形狀,同時在這塊榆木橫切面上所呈現出一圈圈的年輪,使之作品在俯視的角度下觀看,其南簫則時針,而榆木上的年輪與南簫融合為年輪種,即時間的形狀。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清晝長。惟嵩系列之一喃,其一喃,即呢喃。

《惟嵩系列之一吁》 樹脂著色 坡柏 31×30×93 cm 2018

七八個星空外,兩三點雨山前。這件作品的動勢上,頭部是以低頭緩吹的方式來吹奏南簫的狀態,呈含蓄之態,即餘味回甘,而腿部是雙腿交叉的站姿,呈現出人物本身吹奏南簫時自在與其中的姿態,同時也能夠表現人物本身在視覺上所隱現出的韻律感。在配飾上,頭戴斗笠,在服飾衣紋的塑造中,不僅僅是寫意般的塑痕,還略有提線的處理,使之重心均衡,曲線於直線的構架方式貫穿整體,呈現出氣態押韻之態。在作品底座的選材上,我使用的是坡柏,在這塊坡柏上所自然生長時所保留的鏤空之處,與人物服飾塑造時所留下的鏤空之處,即留白,使作品對觀者而言,產生了一定的空間想像力、同時也使作品更加富有古意的視覺氛圍。山路無元雨,空翠濕人衣。惟嵩系列之一吁,其一吁,即雨吁。

《巡嶼系列之覓雲山》 84×66×31 cm 玻璃鋼著色 楊木 2016

這件作品最早的雛形是我在夢中所見。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我想表達的是對於追求生命的解脫、與世無爭,世間萬物皆是由心田之所產生,不忘初心,尋求生動自然、靜謐空靈的精神世界。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在禪宗思想中所包括的悟與圓滿,是大徹大悟所存在的原有面目時的圓滿。禪味與沖淡,以平淡風俗的生活場景來表達存在的感受理念,則是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與執著。這件作品所呈現出的極簡能夠給觀者帶來以極大的想像空間。

《巡嶼系列之萬重浪》 90×60×19 cm 玻璃鋼著色 楊木 2016

這件作品最早的雛形是以舞龍舞獅為原形。舞獅動作剛勁,神態多變,在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作品整體構圖上表達空靈與虛靜,在人的內心深處製造出一個審美的境界,即造境,以虛白無空製造出有無相生的靈動空間。玄素與水墨的宇宙哲學觀,玄為黑,素即白。陽必有陰的核,將對極的力量納入各自的中心,互為需要,形成生機盎然的生成流轉,循環往複。

《巡嶼系列之走三關》 89×59×21 cm 玻璃鋼著色 楊木 2016

這件作品我想給人一種輕盈與漂浮感,去追求並領略自然,逍遙自在、洒脫的一種狀態,即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在構圖及造型上參照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的馬超龍雀,複合很多種形狀,其中包括氣球、葫蘆等形狀,感受內心深處與宇宙心靈,呈現出飽滿豐潤的意識形態。從物理的角度上來看,我們是永遠測量不到我們精神跟空氣、意識、甚至心靈的重量。中和之美,傳統文化的理念是和諧、整體、中和,則理解為這是美中的極致。形體中的雄健與充實,強調整體構圖的氣概與氣勢。注重精神上的表達,簡化物質的呈現,謀求極低限制的物質化,即精神重,物質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erest 的精彩文章:

童真無邪·Mariela Garibay
雕塑作品·John Morris

TAG:Arter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