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會成為專利戰的戰場嗎?

區塊鏈會成為專利戰的戰場嗎?

GIF

sefd

分布區塊鏈,分散投資,布局戰略。

【摘要】在上周,至少有三家公司申請了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美國銀行試圖保護其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允許外部驗證數據,巴克萊銀行提交了兩項與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數據存儲有關的專利申請,萬事達提到了一種基於公共區塊鏈的方法,用於將區塊鏈和法定賬戶之間的資產聯繫起來。與加密技術相關的專利數量正在穩步增長,而隨著專利流氓加入,關於區塊鏈的法律戰爭可能會在未來發生。

為什麼機構需要區塊鏈專利?

區塊鏈專利與任何其他專利一樣,是由官方當局,一個主權國家或政府間組織,通過向公眾披露其發明而獲得的一套專有權利。例如,在美國,專利由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授予。儘管沒有「國際專利」,但根據「專利合作條約」(PCT)152個國家簽署,通過在PCT下提交一項國際專利申請,申請者可以同時在許多國家獲得對其發明的保護。

正如彭博社(Bloomberg)所解釋的那樣,商業智慧的區塊鏈專利「是尋求重塑金融服務業或催生有利可圖的加密相關業務的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講,專利幫助公司通過其發明吸引投資、保護產權並從其他公司獲得壟斷利潤。

第一次提到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相關的專利出現在2012年左右,根據USPTO資料庫。在2012到2015年期間,僅在美國,機構就收集了至少83份專利申請,其中包括「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等形式的專利申請。因此,隨著比特幣的發展,這一數字進一步上升。

然而,美國甚至在這一領域不是領導地位。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資料庫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7年申請了225項區塊鏈專利(相當於當年406項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總數的一半),數量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畢竟,中國將區塊鏈列為國家重點。

專利流氓正大行其道

根據bitcoinpatentreport.com獲得的數據,大多數國際區塊鏈專利申請是由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阿里巴巴(Alibaba)、Coinplug和IBM提交的。

EITC隸屬於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他是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冒名頂替者,也是比特幣行業中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賴特正在收集專利,而不打算實際使用這些專利,而是要求那些可能在他們的工作中使用類似技術的公司支付大筆獎金。

正如美國數字商務商會(U.S. Chamber of Digital Commerce)區塊鏈知識產權委員會聯席主席馬克?考夫曼(Marc Kaufman)對《財富》(Fortune)雜誌表示的那樣:他的策略和活動都有專利主張實體的標誌,或者被輕蔑地稱為巨魔的標誌。

實際上,區塊鏈已經成為專利流氓的一個全新目標。在2017年12月,艾里希?斯潘根伯格(Erich Spangenberg)創立了一家名為IPwe的公司,由20名全職員工和諮詢師組成。Spangenberg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應用區塊鏈、人工智慧和預測分析技術改進專利」。他說:「這是一條奇怪的道路,一群不合群的巨魔、極客和書獃子最終來到這裡——但我們將粉碎它,並賺大錢。」

波士頓大學法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技術與政策研究項目(Technology & 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的經濟學家兼執行董事詹姆斯?貝森(James Bessen)對CNBC表示,專利流氓在其第一次繁榮時期被證明是對業界的一種合法威脅,當時大量的「垃圾專利」被用於各種各樣的數字支付方式。專利流氓引發了針對眾多企業的訴訟,這些企業採用了任何形式的電子商務交易,法院將站在前者的一邊。

美國銀行似乎優先考慮註冊技術,而不是實際使用它。2016年,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首席運營和技術官凱瑟琳?貝森特(Catherine Bessant)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擁有區塊鏈相關的專利「在我們還不知道商業應用可能是什麼之前,就預訂我們的位置……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銀行似乎也不看好加密貨幣。例如,今年5月,該銀行稱比特幣「令人不安」,並提出了禁止客戶購買加密貨幣的決定。

原創文章,轉載需標示來源,以免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得幣圈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任命新區塊鏈工程總監 嘗試改善社交網路數據安全

TAG:拾得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