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一數!上海這些常見昆蟲你小時候見過玩過嗎?

數一數!上海這些常見昆蟲你小時候見過玩過嗎?

炎炎夏日,白天的聲聲蟬鳴、晚上的啾啾蟲鳴不絕於耳,除了喊著「熱死啦」的「野烏子」,還有「叫哥哥」、「蟈蜢」、「金烏蟲」等等,讓我們數一數上海最常見的昆蟲有哪些。詳

黑蚱蟬

拉丁學名:Cryptotympana atrata

形態特徵:體中型,體長約40-50mm;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複眼強突出;刺吸式口器;中胸背板寬大;翅透明;前足腿節有齒刺。雄蟲腹部有發音器,雌蟲腹端有發達的產卵器。

黑蚱蟬俗稱知了,別稱「野烏子」、「熱死啦」。雄蟬叫聲響亮,以鳴唱吸引雌蟬前來交配。上海常見的體型較大的蟬還有蒙古寒蟬、蟪蛄、綠草蟬等,它們口器如鋼針一般可刺穿樹皮吸取汁液。幼蟲蟬前足為發達的開掘式,便於出土羽化。成蟲蟬壽命較短,約2周,所以古人認為「蟪蛄不知春秋」,其實蟬發生一個世代起碼要2-3年。蟬翅透明,較薄,所以有薄如蟬翼之說。

黃蜻

拉丁學名:Pantala flavescens

形態特徵:體中型,體長約35-50mm;雄性體色黃褐色,略接近紅色,雌性黃色。雌雄色彩斑紋差異不大,腹部末端背側具黑斑。

黃蜻分布廣泛,接近黃昏時常成群結伴在空中飛翔。傍晚喜歡停歇在植物上。蜻蜓以捕捉空中的蚊、蠅等為食;稚蟲水生,稱為水蠆,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食,多捕食蚊子的幼蟲孑孓。蜻蜓點水即為產卵行為。蜻蜓目昆蟲常見的還有碧尾蜓、玉帶蜻、杯斑小蟌等。

義大利蜜蜂

拉丁學名:Apis mellifera

形態特徵:體小型。工蜂體長約10-20mm;全身密布淺黃色體毛,觸角膝狀,唇基黑色;後足為攜粉足;腹板顏色鮮明,第2-4腹節背板前部具黃色環帶。

意蜂是我國飼養的主要蜂種,由西方引入,現全國廣布。因意蜂育幼能力強,對我國獨有的當家物種中華蜜蜂的生態位構成威脅,使得中華蜜蜂分布區域逐年縮小。蜜蜂是著名的社會性昆蟲,過著母系氏族生活,蜂群內有明確分工。作為主要的傳粉昆蟲,它們身為傳粉者的價值比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世界上76%的糧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們傳授花粉。

玉帶鳳蝶

拉丁學名:Papilio polytes

形態特徵:體大型,翅展約80-110mm。雌雄異性。雄蝶前翅外緣有1列白斑,後翅中部有1列白斑排列成帶狀。雌蝶後翅中域多具白斑,近後緣為2個明顯紅斑。

有「花蝴蝶」之稱的蝴蝶是主要的媒介昆蟲之一,對植物的傳粉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們多姿多彩的鱗翅吸引了眾多的眼球。蝴蝶成蟲擁有長長的虹吸式口器,但幼蟲(俗稱毛毛蟲)卻是善於取食葉片的咀嚼式口器。上海常見的蝴蝶還有菜粉蝶、樟青鳳蝶、斐豹蛺蝶、紅灰蝶等。

迷卡斗蟋

拉丁學名:Velarifictorus micado

形態特徵:體小型,體長約13-18mm,全身黑褐色。頭大,頂部寬圓,具黃色縱紋,前胸背板橫方,具淡黃色斑紋。雄蟲前翅長達腹端,具發音器。雌蟲產卵管長。

「二尾子」、「三尾子」不僅是我們對蟋蟀的統稱,更解釋了它們的性別,因雄性腹部末端具兩根尾須,所以稱之為「二尾子」,雌性除了尾須外還擁有長長的產卵針,像第三條「尾巴」,所以稱之為「三尾子」。美妙的樂章來自「二尾子」,它們的前翅基部具音齒、音銼等結構,能摩擦發聲;「三尾子」翅結構簡單,不能發音,但擁有良好的聽力,它們「耳朵」長在前足脛節基部,循聲來跟雄性約會。

華星天牛

拉丁學名:Anoplophora chinensis

形態特徵:體中型,體長約35-45mm;通體亮黑色,觸角長,多超過體長,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中瘤明顯,側刺突粗壯。鞘翅散生較多白色斑點,基部具明顯顆粒。

天牛因其幼蟲孵化後會咀嚼進入樹榦,上下啃食造成一條條貫通的通道,嚴重破壞樹木,所以有「鋸樹郎」之稱。上海常見的天牛有桃紅頸天牛、桑黃星天牛、中華薄翅天牛、雲斑白條天牛等等。

中華大刀螳

拉丁學名:Tenodera sinensis

形態特徵:體大型,體長約75-120mm,雌性明顯大於雄性,體綠色或褐色;頭三角形,複眼明顯;前胸背板狹長,足細長,前足捕捉足,前胸及前翅帶有少許紫色斑紋。

螳螂「細腰肥臀」有魔鬼身材之稱。從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及靈敏的「螳螂拳」不難看出它們是兇猛的捕食者,可以靠具刺的捕捉足牢牢捉住獵物。雌性螳螂有「食夫」的現象,會在交配中把雄性吃掉,這樣可以節省大量尋找食物的成本,而雄螳螂並非心甘情願被吃掉。上海地區常見的螳螂種類還有狹翅大刀螳、棕靜螳、廣斧螳等。

暗黑鰓金龜

拉丁學名:Holotrichia parallela

形態特徵:體中小型,體長約17—22 mm,體紅褐色或黑色,被淡藍灰色粉狀閃光薄層;鞘翅具隆起帶,刻點粗大,小盾片半圓形;雄蟲生殖板鈍圓,雌蟲略尖。

金龜子即我們常說的「金烏蟲」,多具金屬光澤,有閃亮的外表,幼蟲蠐螬,多棲息於地下取食植物根莖或腐殖質,成蟲羽化出土後以植物葉片或樹汁為食,有趨光性,因撞牆落地,故有「瞎撞子」之稱。

白紋伊蚊

拉丁學名:Aedes albopictus

形態特徵:體小型,體長約10mm左右,體黑色具白色斑紋,中胸背板前部正中有一銀白色縱紋;足跗節有白環,腹部背面基部有白色橫紋。

伊蚊就是我們白天看到的「花蚊子」,喜歡吸人血。我們常見的吸血的蚊子還有庫蚊、按蚊。蚊子吸血,彷彿成了我們的共識,看見蚊子就想一巴掌拍死它們,殊不知我們冤枉了一批蚊子。其實吸血的都是雌蚊,雄蚊以植物汁液、水、花蜜等為食。我們可以通過觸角辨雌雄,雌蚊的觸角剛毛稀疏,而雄蚊的觸角細密如試管刷。雌蚊多在水中產卵,卵塊很快就能孵化出蚊子的幼蟲——孑孓。另外我們常見的體長超過10mm的大蚊,它們口器退化,並不吸血。

黃脈翅螢

拉丁學名:Curtos costipennis

形態特徵:體小型,體長約5-8mm,體橙黃色,頭部、翅端及足黑色。複眼發達,腹部末端具發光器,雄性有兩節發光器,雌性一節。雌雄均具翅。

螢火蟲因其腹部末端具發光器而聞名。點點螢光點綴夜空,草叢裡一明一滅,太奇妙了。螢火蟲是夜間利用視覺的高手。它們利用亮光「燈語」相互交流著,來尋找配偶,和同伴溝通,同時也警告其他生物:我可難吃了,別來招惹我。

上海地區目前可見3種螢火蟲:上海市區的公園、小區等綠地欣賞到是黃脈翅螢,幼蟲陸生,呈紡錘形,捕食性,多取食煙管螺等。青浦、奉賢等濕地可見條背螢,體中型,體長約20mm左右,體橙黃色,翅端、跗節及爪灰黑色;複眼發達,腹部末端具發光器,雌雄均具翅。幼蟲水生,蟲體扁,捕食性,取食水生生物。近年於奉賢等地重新發現天目山雌光螢。雌雄二型,雄性體黑色,具翅,無發光器,複眼特別發達。雌性蛆狀,無翅,腹部末端具發光器,雌蟲有護幼行為。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編輯:張添翼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發布 的精彩文章:

地圖類APP是否泄漏個人信息?評測結果公布!
哈市中醫院專家:大暑呼吸系統疾病怎麼調治?

TAG:上海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