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抗戰中陳銘樞將軍為何堅持「不抵抗就沒有外交可言」?

淞滬抗戰中陳銘樞將軍為何堅持「不抵抗就沒有外交可言」?

原標題:淞滬抗戰中陳銘樞將軍為何堅持「不抵抗就沒有外交可言」?


在對日抵抗的同時,國民政府考慮到吳淞是長江的門戶,如果繼續打下去,日本人會孤注一擲地進攻。如果日軍佔領了吳淞,那麼戰區將不斷擴大,長江區域必將門戶大開,危及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安全。因此,本來就持著妥協求安態度的國民政府考慮以外交手段來解決中日衝突。


郭泰祺


2月6日,應國民政府的再次請求,駐滬英國海軍艦隊司令克萊出面,提出中日停戰及劃分和平區域的辦法。中方外交委員會委員郭泰祺、顧維均等人本是力主抗戰的外交家,他們主張淞滬停戰問題應與日軍佔領東北事件一起解決,但英國人只關心上海租界的安全,不想涉及東北問題。同時,因日軍援軍即將到達上海,一心想要佔領上海的日本人斷然拒絕了調停。



何應欽

中國方面認為一旦日軍援軍到達,中國勢必不能繼續抵抗,因此,何應欽又派陸軍步兵學校校長王俊、軍政部次長陳儀到與已到上海的日軍第九師團參謀長田代皖一郎商談,蔣介石也希望第十九路軍能乘勝收手,避免再與日軍決戰。十九路將領陳銘樞認為日軍不可能停止侵略,他要求部隊堅決抗戰,「不抵抗就沒有外交可言」,「一抗之後,其影響所及,必更獲極大之價值。」



陳銘樞


2月13日至15日,日軍援軍陸續抵達上海,宣稱日軍將掩護僑民撤退,「但如有妨礙要師團執行任務者,必將採取果斷措施,決不躊躇。」


面臨外交調停的失敗與日本援軍源源不斷增援上海的事實,中方終於認識到日軍決不會輕易停下侵略的腳步。為了國家與民族的生存,中國只有繼續抗戰。軍政部在蔣介石授意下,將第八十七、八十八師等部隊改編為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並將軍官學校的教導總隊、炮兵學校的山炮隊,軍政部直屬的地雷隊、鐵道炮隊加入第十九路軍的戰鬥序列,歸張治中指揮,增強了上海前線的軍力。

2月18日,日軍援軍全部布署完畢。通過英國公使蘭浦森的安排,日軍參謀長田代與十九路軍代表范其務參議在法租界中日聯誼社見面,日軍竟然要求中國軍隊撤退,當即遭到中方的拒絕,日軍於當日下午向中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軍隊中止戰鬥並向後撤退,中國政府禁止排日運動,日軍的無理要求再次遭到中方拒絕,中國外交部發表《對日宣言》,指出日本的要求「實危及中國主權及國格,中國方面絕對不能接受……中國在滬駐軍為保衛中國土地計,迫不得已,亦惟有從事自衛奮鬥到底而已。」中國軍隊以猛烈的炮擊向日軍表明了最後的答覆。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千古名聯留一時,明朝的東林書院有何故事?
萬全都司是何機構,為何說它是明代邊防前鋒陣地?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