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二季度凈利增長78%,數據業務低於分析師預期

英特爾二季度凈利增長78%,數據業務低於分析師預期

儘管晶元巨頭英特爾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業績成績單,但「挑剔」的華爾街卻依然有些不滿意。

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英特爾正式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英特爾Q2營收為169.6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50.06億美元,同比增長78%。雖然營收、凈利潤增速不錯,但由於數據業務並未達到此前分析師預期。截至發稿,英特爾報52.16,跌0.52%。

對於外界來說,在英特爾各項業務中,最受到關心的是英特爾將如何保護它在伺服器和PC市場的統治地位,以及如何實現新的收入引擎「數據業務」的持續增長。

從財報來看,PC業務的復甦讓英特爾的客戶計算集團營收同比增長6%,達到87.28億美元,表現平穩。

Gartner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總計6210萬台,較2017年第二季度增長1.4%。這是自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六年內全球PC出貨量首次出現同比增長。

Gartner首席分析師北川美佳子(Mikako·Kitagawa)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商用市場需求帶動PC出貨量增長,而消費市場出貨量下降卻抵消了這一需求。在消費領域,由於PC用戶行為改變,基本市場結構保持不變,從而繼續對市場增長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處理日常工作,如:查看社交媒體、記錄日程、辦理銀行業務和購物,這降低了消費者對PC的需求。」

儘管這一結果對PC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Gartner分析師也提醒,這種市場穩定的跡象還不足以宣告PC行業正在復甦。

而隨著PC市場變得越來越平緩,英特爾的業績和股價表現越來越依仗於數據中心業務。在二季度中,英特爾的數據中心集團營收未55.49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43.72億美元。

「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Q2營收將達56.1億美元,未能達到預期,這是英特爾盤後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FactSet指出。

CFRA Research分析師Angelo Zino表示,「我們認為,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股票的表現,哪怕是輕微的失誤都會對其股價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而其競爭對手AMD的保險,讓市場對Intel數據中心的業務有些微擔憂。

英特爾的老對手AMD前一天公布的財報顯示,AMD表示,Ryzen系列產品目前占其客戶處理器出貨量的60%。而第二季度營收、利潤均超預期的主要推動力正是EPYC伺服器處理器。

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MD的增長正在加速,並且創下了七年來最好的財季收入,這也讓更多的終端客戶看到了新的選擇機會。同時,英特爾一再延遲的10納米製造工藝給AMD帶來了替代的機會。而所有這一切都轉化為AMD十年來首次獲得市場份額的歷史性機遇。

記者注意到,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英特爾公布了10nm處理器推出的時間為明年下半年。英特爾官方表示,14nm製程還有提升的空間,目前為止,它的性能已經提升了70%。

但由於英特爾已經在10mm上停留了太長時間,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市場對其的信心。

在2018年Q1財報會議上,現任英特爾臨時CEO的羅伯特-斯旺就曾表示,預計到今年上半年到下半年間,DCG增長會減緩。主要原因正是英特爾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而英特爾前CEO科再奇甚至稱英特爾在伺服器市場的目標是不讓AMD佔領15%~20%的市場份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外媒:馬來西亞逮捕前總理納吉布
中歐攜手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將共推WTO改革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