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 「中華台北」 台灣吃了眼前虧

不要 「中華台北」 台灣吃了眼前虧

這周,台灣圍繞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炸開了鍋。對於舉辦國際活動,因為特殊的原因,台灣一直視為難得機會。但東亞奧協7月24日召開理事會做出決議,取消了這場運動會。消息傳出,台灣福爾摩斯滿街走,迫害論、告密門、內幕消息充斥媒體。到底發生了什麼?

東亞奧協的解釋最權威:去年以來,台灣一些政治勢力發起了所謂「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活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使台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和政治干擾。為維護東亞體育界的團結、穩定、和諧以及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展,東亞奧協理事會對上述情況進行了研究,依據章程,取消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這段話信息量很大,最容易懂的是:想搞事情?那我們不去了!

台灣有個「奧運模式」

奧運模式,相信不是體育迷也曾親眼所見。在奧運會或其他國際賽場上,按英文字母排序的運動代表隊入場,C字頭下面是中國隊,隊旗是中國國旗;T字頭下面是台灣的運動選手隊,名稱是「中華台北」,隊旗是特別設計的用青天白日和梅花組成的「奧動模式旗」。這個場面就是台灣「奧運模式」。

這個場景有深厚的歷史背景。1949年之前,台灣以中國一個省的身份參與國際活動天經地義,沒有爭議。但當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在內戰中退守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尷尬了,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下不可能,自己的旗子又打不出去,怎麼辦呢?也不能讓台灣的體育好手和體育迷們天天內部比賽吧?無論政治風雲如何變幻,體育的樂趣和精神應該人類共享,更何況是同胞之間。因此,國際奧委會1979年通過了一個顧及海峽兩岸現實情況的決議,即大陸和台灣在國際奧委會中都有席位,大陸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參會參賽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國旗;台灣是「中華台北奧委會」,使用經國際奧委會批准的會歌、會旗和會徽。

問題又來了,台灣「奧運模式」的名稱是「Chinese Taibei」,譯成中文是「中國台北」還是「中華台北」?這無關體育,卻牽扯台灣的政治神經。記者與台灣同行同場採訪時,他們的關注點皆在「國」與「華」上。大陸的記者也往往體諒成全台灣朋友的情感,以「中華台北」報道之。

有人仇恨 「中華台北」

台灣的「奧運模式」非常好用,它破解了台灣在國際上的尷尬和瓶頸,除了體育,也把台灣經濟、科教、文化、衛生等領域帶領到國際場合。2009年到2016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以「中華台北」身份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中華台北」名稱參加國際電競比賽和各種國際會議等。

但每次台灣參加這樣的國際活動,都會被一些台灣自己人痛斥「屈辱」、「賣台」。這些人不關心台灣人在這些場合的成績和表現,只關心他們有沒有衝撞「中華台北」,有沒有標榜「台灣」挾帶「台獨」。以他們的標準,只有甩掉「中華」才是成功,以「台灣」為名才稱心如意。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因為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未獲世衛大會邀請,蔡英文居然聲稱 「不感到挫敗」,其深層原因就是不接受「中華台北」,寧可背負「不顧2300萬人健康福祉」的惡名。

在「中華台北」亮相的場合,也總有仇視「中華台北」的人貼身緊跟搞事情,用穿T恤、打旗子、喊口號的方式反「中華台北」。 2016年,高雄舉辦亞洲杯足球資格賽,賽場打出政治旗幟,亞足聯開罰5000美元。去年台北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育完全被政治雜音覆蓋,「台獨」勢力鋪天蓋地圍剿「中華台北」,他們認為這是宣揚「台獨」的最大舞台,「讓全世界看得到」,煽動民粹情緒,號稱觀眾帶「旗」入場,聲稱「中華台北」是「矮化台灣」,將一場體育盛會鬧成了政治角斗場。明明是「中華台北」展現彈性和善意,給尷尬的台灣帶來更多與國際接觸的機會,可惜這個機會也被「台獨」勢力利用,要將「台獨」順勢「出口」。

要鬧公投改名「台灣」

當下,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活動已在台灣喧囂多時,這個活動就是要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在2020年參加東京奧運會時以「台灣」之名出場。推動者打出苦情牌稱:「我們是台灣人,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名字?」這話聽起來也有理,問題是你是「中華台北奧委會」的會籍,國際奧委會沒有「台灣」這一號。就算你自己決定改名了,那你就得重新申請加入國際奧委會,2020年別說「正名」參賽了,今後還能不能參賽都是大問題了。

這個道理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有人可能是真糊塗,比如紀政。她是台灣知名運動員,是亞洲首位在奧運會上拿到獎牌的女運動員,應該了解國際賽事的規則,珍惜運動選手上場比賽的權利,但她卻是這次「正名公投」運動的推手,宣稱這輩子的心愿就是讓參賽的運動員以「台灣」名義出場,並聲稱自己參加1968年墨西哥等三屆奧運會,都是「台灣」的運動員。也許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在「中華台北」模式之前,「台灣」只代表中國的一個省,難道她不要「中華台北」要「中國台灣省」嗎?難怪台灣輿論評價她體育專業,政治天真。當東亞青年運動會取消的消息傳來,紀政居然開記者會聲稱是有人向國際奧委會「告密」,表示「我非常生氣」。想來她夠天真,你大張旗鼓地推動奧運 「正名公投」,天天上報紙電視,還用別人告密?聯想到以往台灣辦賽事的政治紛爭,東亞奧協不趟這灘渾水了,這不是順理成章嗎?

東亞青運會丟掉了

明年台中市的東亞青運會,本來是台灣又一次國際露臉的機會,也可以成為民進黨籍市長林佳龍的政績,卻因為自己鬧「正名」,被嫌棄有干擾和風險,利好得而復失。也許失去才知珍惜?台中市正在申請復辦,復辦申請表示自己被「缺席審判」,滿腹委屈。但熟悉東亞奧協規則的人表示,決議由各成員投票形成,不需要主辦方出席。且台中市的復辦申請未針對停辦的「政治風險」做出解釋,復辦沒機會。

蔡英文網路留言:台中沒有錯,台灣沒有錯,日夜苦練的各國年輕運動員沒有錯,沒有人應該遭受粗暴對待。沒想到換來的留言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有問題只會推卸責任,選你已經是一個錯。

對於這次的眼前虧,蔡英文宣稱「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不會改變」。但台灣有明白人,體育界人士表示,這只是對台灣推動「正名公投」的一個警告,如果台灣不遵守「奧運模式」,不但將失去奧委會賽事的主辦權,未來恐怕連會籍資格、參賽資格都不保。有政治評論員認為,奧運的「正名公投」就是一次變相的「獨立公投」,是「台獨」的加速器。這雖然讓政治人物「爽一爽」,但卻拖累了台灣。

本報台灣特約記者 小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