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進口美國大豆?是國內種不出來還是符合國情?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中國對以大豆為原料的食用油和飼料豆粕需求劇增。以食用豆油為例,在十幾億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費從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
1、國內大豆種植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農業企業還會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不僅如此,大豆富含無與倫比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80%會變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雞、豬和魚會迅速增肥。
可是國內生產的大豆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沒辦法才選擇進口。2016年,中國全年大豆進口達到8391萬噸,大約是國內大豆產量的6.8倍,其中美國大豆占進口總量的40.44%,價值高達140億美元。
2、自己種大豆「不划算」
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非要進口美國大豆,主要是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經濟作物,單位,我國人多地少,種植大豆沒有天然優勢,而且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種植起來不划算。
用數據簡單說明:2016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710萬公頃,相當於1.07億畝,總產量達到1310萬噸。同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如果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
3、種單產高的糧食作物更合適
如果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是糧食、蔬菜、水果就需要進口了。另外,我國2016年水稻和小麥的總播種面積是8.1億畝,與生產9700萬噸大豆所需要的7.9億畝耕地相當,但是小麥和水稻產量的總產量是3.4億噸,是同面積大豆產量的3.5倍。
4、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更符合國內需求
顯然,拿中國的耕地來種大豆,未免太「奢侈浪費」,也不能保證糧食安全。相比之下,美國種植大豆的優勢特別突出,由於農場化和機械化種植,美國大豆具有品質好和價格低廉的優勢。
據了解,美國大豆主產區平均種植規模是國內大豆戶均種植規模的600倍,加之政府實施農業高補貼,美國大豆比中國便宜接近一半。因此,進口美國大豆更多是現實的需要。據統計,在美對華出口產品中,總額第一的並非波音飛機、汽車等各類高科技產品,而是大豆。


※孫正義欠近萬億債務,如果他拋售阿里股份馬雲是否會全部接盤?
TAG:首席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