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選擇,直面內心

面對選擇,直面內心

又是一年轉業季,接到很多朋友的電話,都是詢問關於安置工作的選擇,不難聽出其中的焦慮、迷茫和不安。不禁想起一年前,軍轉安置中的自己,那似曾相識的抉擇過程。相比未來的結果,人的不安,其實更多來自對未來的不可知性。

事非經過不知難。身在部隊多年,衣食住行都置身在軍營的小社會,早已習慣了其中的話語和行為方式。一旦要離開,哪怕是真正下定決心的人,也多少會有一些焦慮,畢竟從心理上講,脫離了一種熟悉、舒適的狀態。

從大環境看,國家對軍轉安置一貫很重視,各地都是提到講政治的高度來推進,最終每名轉業的軍官都會得到一個負責任的交代,這其中絕大多數是進入體制內。但是客觀來講,負責任的交代和讓人滿意的交代之間無疑是存在差距的。因為軍轉安置事實上難度不小!對地方來說,由於軍轉的年齡、資歷、專業的差異,加之個人訴求的多樣,要想保證100%滿意是做不到的;而對軍轉本人來說,供選擇的單位都是相對陌生的,崗位的具體情況更是知之甚少,要從中選出自己滿意的,也著實不容易。

有人說,轉業安置對個人無異於一次投胎,此話不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安置到哪個單位基本就是一干到底,直到退休。年齡、精力加上軍地專業的差異性,決定了軍轉不太可能有太多騰挪的機會。因此面臨這種幾乎關係半輩子的軍轉,大家不得不小心認真辛苦地面對。

很多朋友自然會問,什麼樣的單位好?什麼樣的工作好?其實所謂的好與不好,真的沒有標準答案。所謂「不好的」,也有屬於自己的驚喜和愜意;而所謂「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付出與代價。我們所有的選擇,即便在窮盡所有的比較後,也只是局部最優,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全局最優。老人們常說,前面的路是黑的,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呢?這就是民間生活的智慧。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樣一次重要的選擇,應該怎樣決策才好呢?作為過來人,我覺得除了要多了解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直面內心、遵從內心,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是有得有失,要看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不少朋友面臨選擇之時,往往找別人問得多,卻忽視了問自己。收入、待遇的賬是很容易算的,名氣和地位的大小也很容易比較出,但我們不能忘了算一算成長進步的賬、充實滿足的賬,後者乃是人生的大賬。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人生的大賬一旦算清楚了,前進路上是值得期待的。

與我一同轉業的一位朋友,曾在培訓期間獲得徵文第一名,他有著強烈的成長進步意識,我知道他追求的進步不是職務上的晉陞,而是內心實實在在的成長。他非常渴望得到新的鍛煉機會,遇見新的人,碰到新的事。最終他沒有選擇公務員崗位,而是進入了一家市屬的事業單位,雖然工資少了點,但他看中的是市一級的幹事平台。從他的談吐中我能感到其中的從容和自信,我相信他能有所成就,因為知行合一,同頻共振。

人生到處是選擇,有時候選擇本身沒有對錯之分,所謂「走直線的人找到了捷徑,走彎路的人多看了風景」。人生的成功與否不能以一時一地的得失來衡量和評判,它是一場耐力賽、接力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妨直面內心,多追問自己的內心想法,只有這樣,在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甚至遭遇逆境,也會願意付出長久的努力,因為心之所向,自然動力源源不斷。

(作者為上海央企職員)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nfzmreaders@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大學自招中焦慮的家長們
火一天燒盡森林,而水和風要花百年才能再造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