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和曹操臨終前,大喊一人名字,若後代能聽懂,歷史或將改寫

劉備和曹操臨終前,大喊一人名字,若後代能聽懂,歷史或將改寫

原標題:劉備和曹操臨終前,大喊一人名字,若後代能聽懂,歷史或將改寫


話說三國時代,這是一個分分合合的時期,天下被三方勢力割據,可以說幾乎每天都瀰漫著硝煙,每個人都會隨時開始心理戰。比如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讓劉備嚇破了膽。所以在爾虞我詐的亂世中,人心隔肚皮說的一點也沒錯。


位居權貴者,會時刻擔心部下功高蓋主,說不定哪天就讓自己身敗名裂;而出徵效命者,要麼心不旁騖地為主公打天下,要麼藏好惻隱之心,待到時機成熟,順勢而上。所以說整個三國就是一個人心難測的時代,而且有時候,就算你預料到,也難以改變命運。


而這種事情,恰恰都發生在曹操和劉備身上。因為他們都曾經預料到軍中有不可信之人,只是同樣的是,身邊人都沒相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待到他們去世後,所有他們不願意發生的情景全都一一成真,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臉。



首先我們來看劉備猜到的事情。我們知道劉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經過幾番波折,他才有了自己的西蜀國,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他就撒手人寰了。但是在劉備去世前,他就開始準備身後之事,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白帝城託孤。

而他託孤的人就是諸葛亮了,除了讓諸葛亮幫忙輔佐少主劉禪外,劉備還問了孔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詢問關於馬謖的評價。但是馬謖當時是諸葛亮最得意的弟子,自然回答說,他的才幹,不亞於東吳的陸遜,也就是說馬謖是一個難得的將才。



但是這一問,居然讓劉備詫異了一下。隨後他就對諸葛亮說:此話非也,馬謖這個人並沒有想像中的聰明,不能重用他。這時雖然諸葛亮答應劉備不用馬謖,但是後來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在諸葛亮初次北伐時,就執意用了馬謖,結果卻無功而返。


其實這劉備早就看出馬謖雖然好學,但是毫無實戰經驗可談,所以絕對不能讓他去獨當一面,否則只會得不償失。但是當時的諸葛亮根本沒有理解劉備的良苦用心,結果還是他揮淚斬下馬謖,以效軍紀。可見諸葛亮也有老馬失前蹄的時候。


說完劉備,我們再來看曹操。而曹操這次更是因為兒子不聽勸,才導致了誤國的結局。當初曹操成為中原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算後來西蜀和東吳聯盟,曹操仍然掌控著半壁江山,雖然他這一生都沒有統領江山,但是他仍然是歷史中的一代梟雄。


為什麼這樣說呢?據說曹操在日薄西山之際,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遇到了三隻馬共同在一個食槽里吃料。剛開始疑惑了一會,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三馬一槽,不就是說司馬懿還有他的兩個兒子要吞食曹家嗎?



夢醒以後,曹操當即將兒子曹丕叫到身邊,對其講述了此夢後就反覆叮囑他,千萬要注意司馬家的一舉一動,否則就會殃及我們的曹家甚至建立的北魏政權。不過這曹丕不同諸葛亮,將父親的遺囑牢記在心,而且始終沒有給司馬懿兵權。


不僅如此曹丕還將曹操遺言囑咐給其子曹叡,這時的司馬懿仍然沒有太大的權利。但是又到了下一代,也就是司馬懿的孫子因為皇上年幼,於是起兵造反,自行稱帝,從此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輝煌一去不復返,果然應驗了那句司馬家不可信。


由此看出,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就算他預料到他人之心,但是他們畢竟是將死之人,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要是身邊人但凡將他們的話牢記在心,恐怕各自的命運就都要重新改寫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之盡 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什麼沒有殺了司馬懿,是因為太自信?還是另有隱情?
薩達姆受審時說的一 句話,事隔14年,美國仍然無力反駁

TAG:路之盡 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