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在普遍使用的機關槍,經歷了幾個更新變革?

現在普遍使用的機關槍,經歷了幾個更新變革?

文/協虎團隊 三金

當歷史步入近現代之後,人類開始掌握了工業與機械的力量。工業機械的力量延伸到了軍事領域之後,戰場上的武器也逐漸由刀光劍影冷兵器和早期的「燒火棍」步槍,發展成了可以持續輸出火力的自動武器。這些革新武器當中,機槍可謂對戰場規則影響深遠。

一戰期間,德軍大量裝備、使用馬克沁重機槍,這些機槍組成的火力網使英法聯軍傷亡慘重。自此之後,機槍便成為了步兵作戰單位重要的移動火力點。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的槍械公司已經能夠生產各種型號的全自動武器。連續的火力輸出也不再是機槍特有的專利。甚至在美國的槍支法案當中,一切能夠連發的槍械都屬於極強的範疇。那麼這一種體積不大的「殺人機器」,是如何走入人類的歷史,又如何深深地改變了戰場規則的呢?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這種武器百餘年間發展變化的簡史。


一、默默無名地誕生

1862年,一名主修醫學的美國發明家設計了一款劃時代的槍械,並用自己的名字為之命名——加特林機槍。這個名叫理查·加特林的發明家,受南北戰爭期間雙方軍隊對現有槍支不滿之處的啟發,決心改進連發槍械,於是這就有了之後的加特林機槍。在發明之初,這型武器就擁有60轉/每分鐘的射速。

加特林機槍與其發明者

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這型帶著兩個輪子的機槍重達27公斤,還需要四個人同時操作,使用時,射擊手還要不斷旋轉手柄以擊發子彈。相較之後的機槍,這種設計可稱「簡陋」。不過作為開山鼻祖的它,即便在發明之初沒能趕上南北戰爭,但在美西戰爭、日俄戰爭中,卻可謂大放異彩。而其轉管設計之精巧,甚至至今都讓各型航炮沿用這一設計。

A-10攻擊機上裝備的航炮


二、大戰中的屠刀

加特林發明了第一款機槍之後幾十年,也就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裡,各國的發明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發明一款全自動的大火力槍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三個人:英國的馬克沁爵士、丹麥的朱利葉斯·A·拉斯穆森和延斯·特奧多·斯考博。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

提起馬克沁,可能比較多軍迷會熟悉一些:1884年,馬克沁成功製造出了第一款全自動機槍。這款機槍有加特林類似的框架,同樣重達27公斤,但採用了單管設計。馬克沁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等一系列動作,達到自動連發的目的。製造之初,這型武器就有600發/分鐘的射速,為防止槍管過熱,馬克沁採用了水冷為槍管降溫。

但發明之後,這一武器同加特林一樣受到冷落,直到一戰前才由德國一次性購置了12500挺。憑藉著其在索姆河戰役中冷酷無情地屠殺英軍,馬克沁機槍一舉成名,它同時也定義了重機槍的概念。

後面兩位大家可能較為陌生,他們一同設計了第一款可實戰的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這型機槍最先採用6.5毫米無煙火藥彈,射速450發/分鐘附帶一具三腳架。其風冷式槍管套、彈匣供彈設計,成為之後通用型機槍和輕機槍的標準設計。在「歪把子」、捷克式等抗戰時期有名的機槍身上,我們都能見到這把槍的影子。我國在清末的時候也少量引進了這款武器,不過因為高昂的成本終究沒有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裝備,名氣也就不及後輩那麼大了。


三、被逼出來的通用時代

一戰結束,德國以戰敗告終。作為對德國的限制,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不得製造、裝備重機槍(使用彈鏈供彈,有三腳架,水冷而能長時間射擊的機關槍)。這一限制要求反而逼迫德國人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型通用機槍。

1926年,德國人以上邊提到的麥德森輕機槍為藍本開發出了MG13型輕機槍,隨後又於1934年進一步研製出MG34型機槍。這款機槍採用氣冷設計,發射7.92X57毫米子彈,重量為12.1公斤,帶三腳架時為19.2公斤。MG34可用彈鼓、彈鏈,射速從早期型號的600發/分鐘到改進型的1200發/分鐘不一而足。在高射速下槍管過熱,因此MG34還可快速更換槍管。綜上所述,MG34其實是一款可以隨班前進,又能架設在陣地上的機槍。因其廣泛的適用性,MG34也被譽為第一型通用機槍。

MG34更換槍管

再往後,德國人又在1942年以MG34為基礎,進一步改善可靠性之後,開發出了射速高達1200發/分鐘、有效射程達1公里的MG42「撕布機」。隨著二戰結束,德國戰敗,MG42的技術也就廣為流傳。在戰後德國、西班牙、美國以此為基礎先後開發出了MG3、Ameli以及M60機槍,而MG42至今仍舊在許多較為落後的國家服役。不得不承認,MG34對往後機槍的輕量化以及通用化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德軍在陣地中使用MG42


四、最終成熟

伴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聲,機槍也基本上走向成熟,各國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輕中重機槍火力系統。以美軍為例,他們採用的是以M249、M60/M240、勃朗寧M2為組合的機槍火力系統。其中,M249為步兵班裝備;M60/M240則裝備在地面車輛、船舶和飛機上。M2則最為長青,自1921年起就一直被美軍裝備服役至今,基本上每一時期的美軍重裝備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此,這款重機槍用途跟通用機槍一樣,財大氣粗的美軍只要有機會就選擇裝備上M2,還發展出各種型號。

美海軍雙聯裝版本

除了傳統的機槍,各國在戰後還輔之以電子傳動技術開發出了各類機炮、航炮以及自動武器站。最為著名的,莫過於當年施瓦辛格在《終結者》中用的那一把加特林,這一款機槍正式名稱為M134機炮。它採用電機驅動,發射7.62mm北約通用子彈,最大射速可達6000發/分鐘。

F/A-18上裝備的M61A1「火神」炮

歷經一個世紀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在近現代人類史中,機槍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而它的出現,也曾一度改變了我們人類的戰爭模式。但若換個角度看來,科技則對於人類的發展舉足輕重,它發展出了各種高新技術,但稍有不慎,卻也會誕生出魔鬼一樣的屠刀。

惟願這些高殺傷性武器,能夠只成為制衡矛盾、保家衛國的利器,而不再是像一戰、二戰甚至如今的中東戰爭那般,成為殺害人類的屠魔。

參考資料:

1、《國外輕型步兵武器》,國防工業出版社

2、《Weapons Tests and Evaluations: The Best of Soldier Of Fortune.》

3、《Gun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4、《機槍的發展史》,周玉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楊家將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為何到北宋末年反而默默無聞?
二戰末期日本最搞笑的軍隊,日軍高層讓他們拿著竹竿猛刺美國軍艦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