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了?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了?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厭倦上班。敢想不敢做的還在朝九晚五的打著卡,而另一批不止敢想年輕人已經開始了逃離辦公室的行動。積極點的自己找個兼職做個自由工作者,或者放棄工作開始探索自己的出路。消極點後者有錢的的可能直接開始啃老了。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是想好好工作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工作提不起勁頭。那麼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希望能讓你找到重新上班的勁頭,或者能夠看清自己,去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年輕人的憂愁

其實不想工作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客觀上工作性質的因素,另一部分是年輕人主觀上性格方面的因素。從工作性質上講,一份工作的好壞可以通過收入、前途、性質、工作內容以及相對價值這五個維度來分析。其中客觀因素主要用來對一份工作的優質程度進行判斷,主觀因素才是真想分析年輕人們為什麼不想工作了,以及不想工作怎麼辦。下面小編就將和大家分享一下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了。


第一是收入方面。收入肯定是大部分人參加工作最直接的目的,錢肯定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肯定不可能想掙多少就掙多少啦,一份工作對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肯定要滿足工作者的生活需要,否則早和這份工作說拜拜了。其次是能否讓工作者在同輩人,或者同事之間有一個較高的水平,誰希望拿的錢比別人少呢。此外工作的收入如果能讓你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生活,甚至有一定的積蓄就更能提高工作者的積極性了,畢竟像小編拿著那麼點工資,住得離公司天幾十公里遠,每天在地鐵里如同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兩個小時去上班真的是很讓人絕望。

「沙丁魚」們

第二就是前途了。前途這個概念其實很寬泛,職位上的晉陞,業務能力的鍛煉以及各種資源的積累都算是前途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年輕人們肯定還是要找一份有明確未來發展的工作啦,這樣在看得見希望的情況下工作自然就比較不會懈怠。而其實發展很多人都會將前途局限於所謂的職位晉陞,其實不然。對行業的理解的加深,形勢的判斷,在行業中人脈,資源,渠道以及金錢的積累都是前途的一部分,如果在工作中能夠積累這些資源,對今後內部的晉陞,或者外部有更好機會時的跳槽,以及都某一天自己在行業內能夠立足時的創業,都會是實打實的基礎。說到這裡小編還是要提一嘴,不少的公司或者領導會編造有前途的假象,讓一些剛畢業或者單純一些的年輕人拿著低於應得水平的工資苦哈哈地干著活,這樣的工作最打擊積極性。不過身在其中的人應該多少都會有點感覺的,小編負責人地告訴你,如果有這樣的感覺,一定要果斷的離開這樣的工作。

第三的話是工作的性質。這個方面小編主要想探討的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價值感。其實一份工作的快樂與否,在收入之外最重要的因素應該就是工作為個人帶來的價值感了。小編認為價值感的來源主要是被尊重、製造量與創造量之比以及公允價值判斷這三方面。說的有點玄乎,小編這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三個概念。首先被尊重其實很明顯,就是做這份工作你能得到的認可度。不同的工作被尊重的角度其實差別很大,像公務員可能被尊重更多的來自工作的服務對象以及親人,像技術工人則更多的是工作出成果時來自領導與同事的認可,而銷售人員,特別是需要頻繁進行陌生拜訪的銷售人員獲得的尊重感可能就會少一點。但是其實所有的工作,都能為你帶來分享你收入的家人的尊重,不是嗎。其次製造量與創造量之比指的是工作中你更多的是進行機械化工作還是創造性工作,創造性工作越多,就越容易給人帶來價值感,當然也越累了。最後就是公允價值判斷,簡單的說就是社會對於這樣一份工作的認可程度。例如上面提到的,公務員在公允價值判斷中就是十分有價值的工作,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尊重。

第四方面是一份工作的性價比。性價比就是工作量與獲得兩之比。工作量要從決定的工作強度,工作的難度以及溝通需求三方面來衡量。工作強度自不必說了,朝九晚五或者996高下立判。而工作的難度則取決於我們剛剛提到過的創造性工作量的多少以及個人的能力和愛好。而溝通需求會相當程度上的增加工作的工作量及心理壓力。那麼獲得量怎麼衡量呢?主要是最簡單的收入,以及上面提到的價值感。工作量與獲得量之比越高,自然這份工作就越容易厭倦了。

第五方面是一個比較的問題。與歐美人打過交道,或者對歐美社會有一些了解的小夥伴們可能就能感覺到,歐美社會是一個追求自我超越的社會,一個人做得比自己以前好那就是優秀的表現。而中國的社會是一個等級的社會,我們從小就在各種比較中成長。所以總會不自覺地也在工作中與自己朋友,同事進行比較,只有當比別人有某一些方面更好,或者比一部分人好的時候,才會讓我們感到有一些滿足。


其實年輕人們不想工作最主要的還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最終表現在不同性格的人對工作的不同態度。接下來就從以下三方面和大家聊聊吧。

首先是個人追求的角度或者說個人慾望。既然本文討論的主題是「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工作了,那麼自然要更多的和老一輩人進行比較。很多的心理學調查都可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相對於老一輩人,不想工作,或者工作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或者娛樂需要,少了很多所謂的拼搏、進取的態度。小編認為主要還是我們這輩人和上一代人成長環境造成的影響。上一代人,尤其是經歷過文革,插隊,甚至戰爭的人,他們生活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因此現在對於物質的渴望會更高,集中表現在更多的儲蓄和更少的消費支出上。因為對物質的渴望,所以會促使他們有更多的拼勁。而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更少的會有物質貧乏的體驗。隨之而來的是對物質的渴望較低,因此對於工作的追求也就更低了,最終造成了不想工作。

從慾望來講,還有一種造成年輕人不想工作的原因,就是與上面截然相反的慾望太強。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發達使得年輕人都能夠了解到所有層次人的生活狀態。城市裡的,農村裡的,富豪的,藝術家的。其實尤其是有錢人炫富的信息對年輕人影響是最大的。在長期看到有錢人生活狀態後,會讓人對這樣的生活狀態產生熟悉感,有種自己也能獲得的錯覺,但同時又會有明顯隔閡感。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就會導致年輕人更加容易產生落差心理,在發現自己現階段,或者未來的工作收入無法滿足自己被刺激得愈發巨大的慾望後,產生強烈的抗拒工作心理。

所以從追求的角度講,小編建議有以上兩種想法的小夥伴們能夠想明白,也對自己好一點。既然自己已經在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了在,那麼起碼要讓自己能夠舒服地存活下去。對於慾望過高的小夥伴們,找工作的時候就應該明確自己的慾望是什麼以及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找一份收入能夠自己生活需要的工作,能夠起碼獲得家人朋友的尊重就很幸福了。奢侈的生活等著中了彩票吧,哈哈。

其次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有人說了,娶老婆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得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是一輩子的事,自然也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可是就像一個得喜歡的老婆不好找一樣,喜歡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夠找到的。自己不能夠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然就容易對工作產生厭煩了。不過小編髮現,現在年輕人最多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是並沒有所謂的喜好。小編認為所謂喜歡的工作,都是一些成功學鼓吹的概念。他們告訴年輕人,想要成功,就要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夠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從而帶來更多的成就,幫助你在事業上成功。可小編認為,不管喜歡的是什麼,如果幹一天,一個月是幸福的,有動力的。但是如果幹上兩年,三年,五年,由於長期的重複,最終也將淪為令自己厭倦的工作。

最後是對自身定位的問題。這個問題小編想從因果關係來進行討論。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第十名理論」,也就是在上學時成績在第十名左右的孩子,在工作以後最容易取得成功。結合小編自身的經歷,小編認為造成這個原因的就是年輕人對自身的定位問題。在學校中表現最優秀的學生,毋庸置疑他絕對是學習能力最突出的。但是參加工作後,決定你工作成績的常常是多種因素的綜合。業務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等。最優秀的學生在畢業後習慣了自己是最優秀的定位,所以在工作中自然也希望自己是團隊中最優秀的,而普遍的工作情況是,畢業生參加工作時,同事都是工作好幾年的老員工,起碼也是同一起跑線的同屆生,想要脫穎而出十分困難,對於中上游的學生來說,他們一直是處在一個追趕的狀態,因此工作後即便成績一開始普通,也能夠持續地進行提升。而這樣就容易對這樣優秀的學生來說,普通容易對他們造成心理打擊,產生厭惡情緒。而排名靠後的學生可能因為習慣了排名靠後,也不會有太多的追求,消極的態度使得他們工作上獲得的尊重,以及相應的發展差一點,最終導致了對工作的厭惡。其實對於這兩種同學,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心態的調整,以及對於大家又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這個問題的認識。

其實小編寫這篇文章也是自己在經歷了幾年對工作的厭惡後,不斷反思後的一點結果。希望有所幫助:)

說了那麼多,如果小夥伴們剛好是因為小編提及的因素而不想工作的話,希望小編的看法能夠對你有一點幫助。如果沒提及的話,小夥伴們可以試著在第一部分的客觀因素里進行判斷,判斷自己的工作的好與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是哪個因素造成了自己對工作的厭煩。而後試著問自己,自己的追求是什麼,從客觀因素里分析一下自己最重要的追求,然後從工作中實現他或者去找一份能夠實現自己追求的工作,好好努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鐵帶你飛 的精彩文章:

TAG:老鐵帶你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