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特約記者 /弗貝

又一部暑期檔爆款誕生,本周五上映的《西虹市首富》首日票房2.2億,截止發稿前,總票房破6億,本周末票房有望超8億,單片表現直追《我不是葯神》,再次顯現齣電影市場的饑渴和優質國產內容的強勁號召力。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西虹市首富》的出現,跟票房已經超過30億的《我不是葯神》時隔22天,成功接過了市場的接力棒,有望製造下一個超20億的票房佳績,有意思的是,兩部作品背後都由阿里影業出品、淘票票發行。暑期檔即將過半,目前來看,阿里影業出品、淘票票發行這一標配,有望包攬暑期檔票房冠亞軍,有業內人士分析,淘票票的票務市場份額或有望超5成,成為這個暑期檔最大贏家之一。

這一成績的取得並非偶然,而是阿里影業堅持「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之後迎來的新市場格局。

暑期檔的成績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這將會是阿里影業的常態。

就在周五晚(7月27日),阿里影業發布年報,在「主席聲明」專頁闡述了阿里影業「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的核心戰略。

「未來,阿里影業將進一步打通阿里大文娛生態體系,繼續對優質內容和淘票票等投入重要資源,打造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深入到人才培養、內容生產、製片管理、IP開發等各個環節,推動和引領行業全鏈路向工業化和智慧化變革。」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表示。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阿里影業出品+淘票票發行

正成為爆款標配

沈騰主演的《西虹市首富》,講述如何在一個月內花光10個億的爆笑喜劇在這周熱鬧非凡的上映,截至目前,已經連續兩天票房過2億,最終票房有望超過20億。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細心的行內人會發現,這部影片的出品方和發行方都出現了阿里影業的身影,而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則承擔了聯合發行的任務,更早的《我不是葯神》也是阿里影業參與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淘票票的亮眼市場表現,其實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早在今年的春節檔,淘票票就拿下了近50%的出票份額,參與發行影片包攬了《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這三部票房前三名的作品。背後體現出的既是阿里影業,選擇優質項目的眼光和判斷力,也是阿里影業依靠自身互聯網公司平台優勢,助益影片宣發的能力。

在此之前,阿里影業已經對外宣布將建立影視行業的新基礎設施,其中包括四環,淘票票觀影決策平台、燈塔電影宣發平台、阿里魚IP衍生平台,最後一個是幫忙影視項目融資的娛樂寶影視金融工具。

這周上映的《西虹市首富》、更早的《我不是葯神》,背後進行支持的正是淘票票今年4月推出的宣發產品「燈塔」,燈塔這個一站式營銷平台,可以全程可視化數據驅動,規模化資源投放,可量化宣發效果,通過數據和技術能力,幫助電影行業看清了目標用戶,獲取宣傳營銷效果,隨時調整營銷發行動作。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以目標用戶為例,早在上映之前,宣發方就可以從燈塔拿到《西虹市首富》詳細的用戶畫像分析,同時還有包括預告片等物料在市場的投放效果情況,類似這樣的數據都將幫助宣發方更好的做出決策,並適時地做出調整。

通過參與具體的項目,阿里影業的新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地獲得行業認可,上影節期間,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提出的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戰略,在暑期檔已經看出了成效,阿里的宣發基礎設施已經成功幫助諸如《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這樣的優質項目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

阿里影業出品加上淘票票發行,接下來將逐漸成為爆款的標配,除了在宣發上發力,阿里影業未來將以開放的姿態,更深入地參與內容,如之前對外所公布的策略,孵化電影人才,培養年輕編劇、導演、製片人,把影視作品變成好作品,未來將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挖掘優秀劇本作品,繼續「A計劃」鼓勵優秀創作人才,幫助有才華的青年導演孵化「果實」。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阿里影業正在逐步推動

電影行業新發展

去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淘票票是獨家互聯網發行平台,在這一次合作中,體現出阿里跟電影公司合作的某種典型模式,阿里影業依靠生態、數據和資源的巨大優勢,市場份額、線上發行能力等多項指標來幫助電影公司取得票房成功,這部作品之後,阿里影業在去年8月跟北京文化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再到今年暑期檔,《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同樣是爆款,同樣是聯合出品加發行,一步步背後都是阿里既定策略的貫徹。

跟市場上的其他家相比,阿里影業擁有更為長遠的目標,所以顯得更有耐心,不在意短期內一城一地得失,它並不想要做入口。在阿里影業看來,做入口更多的是瓜分市場存量,而目前的市場存量太小,2017年全年才剛剛過500億,所以目前最終的是解決增量問題,做大市場。

目前來看,以中國14億人口的基數而言,把中國電影票房做到1000億是可能的,即便其他任何條件都不變,只要上座率提升一倍就是一個千億市場。這也是阿里影業為什麼制定基礎設施策略的原因,做行業的基礎設施,跟行業共同培育這個市場,實現開放共贏。

對於目前的阿里來說,做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就像淘寶一樣,片方和宣發方像商家,淘票票提供工具,通過基礎設施服務好行業,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來到阿里影業和淘票票,獲得平台的服務。

另一方面,一直以來中國電影的收入結構中,票房收入佔比太過,非票收入過低。而阿里影業的基礎設施也包括了衍生業務,如何幫助行業加速拓展衍生品、IP授權、樂園業務等方式,實現電影作品的多元商業變現,擴大非票房收益,減少純票房收入。在阿里的基礎設施當中,阿里魚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阿里魚已成為中國第一大IP衍生品平台,在阿里影業主控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項目中,非票房收入超過3億。

《西虹市首富》背後的阿里影業 潛心「雙輪驅動」培育增量市場

通過基礎設施服務電影宣發,同時不斷豐富電影的盈利方式,阿里影業將致力於推動中國電影的產業發展。

正如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在主席報告書中所說:「阿里影業有幸參與到這一充滿希望的時代變遷之中。作為一家致力於給用戶帶來快樂的影視互聯網公司,我們同時帶動了整個行業的信息化、互聯網化,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提升行業的智慧化和創新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