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最新型萬噸大驅命名「吉野」?專家:絕對不會叫這個名字

日本最新型萬噸大驅命名「吉野」?專家:絕對不會叫這個名字

原標題:日本最新型萬噸大驅命名「吉野」?專家:絕對不會叫這個名字


近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也是第七艘"神盾驅逐艦"27DDG將舉行下水儀式並正式命名。可以這麼說,這是自2015年8月"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准航母)下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最高等級的下水儀式,自然也備受日本國內和國際的軍迷關注。


而在中文軍迷圈裡,近來有這麼一條消息非常吸人眼球:即27DDG將有可能被冠以"吉野"之名。而提起"吉野艦",熟知甲午黃海海戰的軍迷肯定對此了如指掌:那時的"吉野"既是"撞沉吉野"這一曲英雄悲歌的目標,也是擊沉"超勇"、"揚威"兩艘軍艦的元兇。


圖為下水儀式前的27DDG,已經刷好大部分油漆。


誠然,"吉野"這個艦名對於日本方面固然有戰績和榮耀在身,但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日方絕然不可能用"吉野"作為27DDG的艦名——即便"吉野"代指的奈良吉野山符合日本海上自衛隊對主力艦的命名規範,它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隱性規則"被從命名備選中排除。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無論是二戰時的舊日本海軍也好,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罷,其對艦艇的命名都有一套規範到幾乎可稱為死板的標準,不會因為外界的好惡,或是為了透露某種信號而特意為某艘艦艇冠以某個特定的名字。


圖為"吉野"號防護巡洋艦的上色照片。


甲午戰爭時,"吉野"號防護巡洋艦編於第一游擊隊,和其它三艘同屬防護巡洋艦的姊妹艦共進退。但縱觀第一游擊隊的"吉野"、"高千穗"、"浪速"、"秋津洲"這四個艦名,唯有"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在1927年壽終正寢之後,於1940年以水上飛機航母的身份再生(事實上水上飛機航母和二等巡洋艦,也就是防護巡洋艦的級別對等,此舉符合規範)。



圖為海上保安廳"秋津洲"號公務船。源於海上自衛隊的保安廳實質上也應用著同一套命名規範。

而在2011年,海上保安廳還把最大的公務船再度以"秋津洲"命名。作為對比,其餘三個艦名到迄今為止都未能再度啟用,那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秋津洲初代"是善終的艦船,而"吉野"、"浪速"均沉於意外事故,"高千穗"則毀於疏忽。


細究起來,"吉野"號防護巡洋艦的結局是被"春日"號裝甲巡洋艦在日俄戰爭時期撞沉,而"浪速"則是觸礁沉沒,至於"高千穗"是被德國魚雷艇擊沉,三者的結局都非正常戰沉,也就不免在恥辱之餘顯得不光彩,不吉利。



圖為"出雲"號准航母及其艦徽,中間的劍型物體為日本神話"三神器"的草雉劍,用傳統來"討彩頭",已經是日本人的慣例了。

尤其還要提到的是,在"吉野"被撞沉的那一天,"初瀨"和"八島"兩艦也觸雷沉沒,這一天也就成了舊日本海軍的厄運日。顯然,舊日本海軍出於避諱或其它原因避開了其它"沒有善終"的艦名,而在這些名單當中,"吉野"無疑要和其它兩個名字一起不幸地榮登首位。



圖為日本媒體對27DDG的完成想像圖。


事實上,艦名的承襲其實並不是什麼值得口誅筆伐的"禁區"。尤其是"加賀"(令制國名)、"愛宕"(京都府愛宕山)之類以地名為來源的艦名。相比之下,德國海軍曾赫赫有名的"布蘭登堡"(曾為德國首款遠洋戰列艦)、"巴伐利亞"(曾為戰列艦)都在聯邦德國海軍序列當中用以命名護衛艦,甚至是打響二戰對波蘭侵略第一炮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也同樣得以重生,也沒見英法有什麼激烈的表示,畢竟強大自身實力才是首位,有名無實只能博人一笑。(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韓國火炮異常火爆:一共出口到了6個國家 包括2個發達國家
本拉登的女婿真不走運:居然被飛機扔下的水泥塊砸死了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