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海口艦:青春之艦

海口艦:青春之艦

原標題:海口艦:青春之艦



上圖:海口艦女兵。本報記者 張 雷攝


2006年2月,海口艦正式入列。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導彈驅逐艦,海口艦承載了太多的夢想和期待。


從入列至今,歷經數十次演習、護航、搜救等重大任務錘鍊,海口艦始終敢為人先、攻無不克,「中華神盾」的讚譽實至名歸。

按照戰艦的服役年限計算,海口艦正值朝氣蓬勃的青年時期。在海口艦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一個同樣耀眼的青春方陣。


海口艦,青春之艦。一張張青春面孔,是它最美封面;一項項重大任務,是它最好舞台;一個個種子艦員,是它最強活力。


翻開海口艦的榮譽冊,近年來,全艦先後有200多人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湧現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海軍「十大傑出青年」鄒福全,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周帥,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邵曙光,全軍優秀士官皇甫曉偉、王東等優秀人才。


「人才是戰艦的『龍骨』,也是戰鬥力生成的根基。」海口艦政委鄒琰說,如果說先進武器裝備是海口艦這柄深藍利劍的一面鋒刃,那麼這支年輕的人才隊伍,則是鋒刃的另一面。


一名水兵的視野有多寬


「不斷學習,不僅是對自己、對海口艦負責,也是在跟世界海軍同行賽跑」


海面波濤洶湧,海口艦破浪前行,全速駛往任務海域。


從駕駛室的舷窗望出去,操舵兵邊爽能看到萬里晴空與萬裏海疆在天邊銜接,景色盪人心魄。「在海口艦,沒有比這更好的視野了。」即便見慣了家鄉內蒙古草原的雄闊,邊爽依然覺得,海口艦的視野最為寬廣。


雖然才入伍兩年,但邊爽幸運地參與了第27批護航任務。她跟隨海口艦,經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去過十幾個國家。


相比其他行業的同齡人,邊爽所能看到的世界已經如此廣闊。

航行值班時在深艙,伴隨著機器的轟鳴和大海的顛簸,柴油機班長王東沒有機會看到遼闊的海景。在狹小的艙室內,目力所及都是各式設備和管線,但他覺得自己依然看得很廣很遠。


「我見證了中國一流戰艦征戰大海,見證了亞丁灣護航常態化,見證了中國海軍一步步走向深藍……」王東說,在跟隨海口艦南征北戰、共同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目睹了中國海軍建設發展波瀾壯闊的歷史。


一名水兵的視野,折射著一艘戰艦的視野。與海口艦一起征戰大洋,官兵總感到,唯有不斷學習提高本領,才能匹配這艘現代化戰艦艦員的身份。


下更後,指控技師周文明回到艙室,「啃」起新到的指控系統升級教材。當初參加接艦培訓的時候,他要學的技術資料足有半米高。10多年來,指控系統經歷了多次升級,他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


周文明的本領恐慌一直很強烈。他告訴記者:「不斷學習,不僅是對自己、對海口艦負責,也是在跟世界海軍同行賽跑。」


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裝備、探索新領域,是海口艦艦員的常態。在這種勇闖新知識領域的氛圍中,海口艦初步培養了一支專業好、威信高、思想穩、能帶隊伍的人才隊伍。


去年11月,海口艦左巡航柴油機增壓器突發漏水故障。換裝增壓器難度極大,遠遠超過艦員級維修的範疇。但故障如不能儘快排除,海口艦將不能參加後續護航任務。


「護航護到一半就回去,還不讓人笑掉大牙?」正當各級領導一籌莫展時,王東主動請纓,負責增壓器換裝任務。


經多方協調,國內廠家前送增壓器至阿曼薩拉拉港。王東帶領機電部門技術骨幹,全力投入到維修中。他們邊學習、邊摸索、邊安裝,連續奮戰16小時,成功更換備件,一舉刷新了海軍艦員級維修的紀錄。


王東的成功折射出海口艦的一項巨大轉變:隨著艦上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多、本領越來越過硬,海口艦早已具備相對獨立的裝備維修能力,遠航還要帶技術工人的現象成為歷史。

組建以來,海口艦一大批骨幹人才成為各專業的「明白人」和「頂樑柱」。副炮指揮儀班長朱舉彬創新攻關,使副炮抗擊效能提高50%;主炮班長李明改造供電系統,縮短了主炮攻擊時間;原艦空導彈分隊長鬍慧修改簡化導彈作戰流程,提高了導彈攻擊反應速度;去年,海口艦部門長全訓合格率達100%……


一艘戰艦的舞台有多大


「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做不到,海口艦就是要創造奇蹟的」


如果沒有登上海口艦,鄒雷也許會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會計,也就不會有他後來與美軍在演練場上對決的故事。


那年,擔任海口艦艙段區隊長的鄒雷帶領多名損管隊員,與美軍艦員聯合開展了3次海上損管救援演練。


「不能給中國海軍丟臉!」演練中鄒雷發現,與美軍相比,海口艦使用的部分損管專用器材更為實在管用。在20多名美軍艦員的見證下,他和戰友們乾淨利落的損管作業,贏得了美軍艦員的鼓掌。


那一刻,鄒雷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豪。鄒雷覺得,海口艦是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舞台。


海口艦的舞台到底有多大?


首任艦長鬍偉華曾說:「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做不到,海口艦就是要創造奇蹟的。」一直追求創造奇蹟的海口艦,不斷為艦員們搭建成長成才的廣闊舞台。


新一輪的全訓考核在即,而經驗豐富的海口艦反潛長黃磊由於工作調整不在位。

「接艦之初,我們也都是兩眼一抹黑,但通過學習摸索,不是也都成為各種專業人才了嗎?」黨委會上,樊繼功回顧了海口艦的人才建設歷程,「給年輕人壓任務,就是給平台、給鍛煉成才的機會。」


就這樣,剛上任沒多久的副反潛長朱金濤獲得了這次難得的機會——第一次獨立指揮搜攻潛作戰。


重大任務陡然壓來,準備時間不足一個月,朱金濤感到壓力巨大。那段時間,他沒日沒夜地查資料、推方案,不停地向老技師請教。在正式考核中,朱金濤和戰友們協力配合,僅用考核時限的一半時間,就鎖定了「敵」潛艇,並成功發射魚雷「擊毀」目標。


從此,海口艦又多了一位成熟的反潛作戰指揮員。


在大風大浪中摔打是人才加速成長的必由之路。


那年,接到抗擊某新型導彈的任務後,海口艦黨委將這一重任壓在了時任對空作戰長陳俊鋒的肩頭。


陳俊鋒非常珍惜這次練兵機會。他帶領戰友仔細研究,基本掌握了靶彈彈道各階段的特點,預想了所有可能出現的抗擊情況,制訂了在不同彈道段攔截靶彈的各種方案。


為讓防空導彈精準命中目標,對空導彈區隊的艦員最大限度模擬真實戰場環境,錘鍊穩定跟蹤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演習當天,經過一番艱難的摸索,雷達技師劉奇興終於鎖定目標。聽到「發射」命令,導彈區隊長李衛華果斷按下發射按鈕,兩枚防空導彈呼嘯而出,直撲目標而去……


「攔截成功!」消息傳來,官兵紛紛擊掌相慶。在這次任務中,對空作戰部門的艦員們得到全方位的錘鍊,湧現出一批優秀人才。

一粒「種子」的效應有多強


「海口艦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是海軍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海口艦的人才更是全海軍的人才」


四級軍士長梅玲瓏是周文明帶出來的最優秀的指控兵。可是前不久,一紙調令,梅玲瓏被任命為另一艘戰艦的指控技師。


副炮分隊長郭學輝是海口艦上新近成長起來的部門指揮員,在不久前調到昆明艦,擔任對空作戰長。


像這樣的人才流動,在海口艦早已成為常態。常年在海軍採訪的記者,也經常在其他驅逐艦、護衛艦上發現原海口艦艦員的身影。這些年,海口艦許多官兵被遴選推薦到航母部隊及其他艦擔任班長、戰位長、部門長、艦副長。


海口艦政委鄒琰告訴記者,早在部隊組建之初,海口艦黨委就提出建設「種子型部隊」、培養「種子型人才」的口號。


為了加速「種子型人才」的孵化,海口艦努力營造寬鬆的成才環境。


海口艦原艦員王旭東只有初中文化,但特別愛鑽研。接艦之初,他經常鑽研各種資料、拆卸學習裝備到深夜,也因此很多次錯過起床時間。


雖然有人質疑王旭東不遵守作息規定,但首任艦長鬍偉華卻選擇包容,繼續支持他按照自己的節奏鑽研專業。很快,王旭東成為海口艦的「裝備通」。海口艦黨委也大膽任命他為分隊長。


海口艦還實行班長骨幹競爭上崗的機制。接艦之初,首批艦員李衛華、周帥、皇甫曉偉等都還是初級士官,卻憑藉過硬素質脫穎而出。

「種子型人才」的帶動效應有多大?王旭東的幫帶效果最能說明問題。在他的指導下,主炮兵李明迅速成長起來,成為主炮技師。


李明繼承了王旭東愛鑽研的勁頭。晚上睡覺,他偶爾會突然驚醒,並迅速爬起來鋪開主炮的圖紙。直到把腦海中的疑問琢磨透了,他才重新睡下。


如今,李明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一次實彈考核中,主炮的一個元器件突發故障。考場上時間緊急,他來不及去取備件更換。憑藉自己對主炮結構和性能的熟悉掌握,李明用橡皮筋替換掉故障元器件,主炮立即恢復性能,確保了那次考核取得好成績。


一粒「種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培育的周期,還需要科學的鏈條。


艦長樊繼功是在海口艦成長起來的指揮人才。在成為合格艦長的過程中,他先後通過了8次重大考核,並在多個崗位歷練了15年左右。前不久,樊繼功幫帶的實習艦長單東暉,在艦長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樊繼功知道,這樣成熟的指揮人才很可能會輸出到其他單位任職。他對記者說:「海口艦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是海軍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海口艦的人才更是全海軍的人才。」

回望一道道深藍航跡,是一個個種子艦員,鑄就了海口艦「中華神盾」的威名;矚望明天,隨著更多種子艦員的成長,更多像海口艦一樣的「中華神盾」正在快速形成戰鬥力,必將在遠海大洋留下更多深藍航跡。(范江懷 陳國全 段江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軍事頻道 的精彩文章:

北約坦克大比拼 美軍王牌部隊為何沒上榜
專家:我國某新型潛艇已形成戰力 或將與航母一起開赴遠海

TAG:人民網-軍事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