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末兩大V:在生死、權力面前,友情就是個屁!

秦末兩大V:在生死、權力面前,友情就是個屁!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老王:借寶地發個通知,周五送畫的名單已經發出去了。

收到同學請儘快郵件老王。

典婆婆等待中~

張耳

01

戰國末期,魏國公子信陵君門下賓客上千,其中有兩個賓客名叫張耳和陳餘,關係非常要好。

由於張耳比陳餘年齡大很多,所以陳餘像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兩人約定為刎頸之交。

這裡就可以看出張耳一直處於強勢地位。

信陵君受到魏王猜忌,最終只能酒色度日抑鬱而終,門下賓客作鳥獸散,張耳和陳餘只好亡命天涯。

張耳來到外黃縣,當地有一位富家女長得非常漂亮卻喪夫,他父親的賓客便建議「要想找個好丈夫,就找張耳吧。」

這時候富家女路過聽聞,也向父親請求嫁給張耳。

最終二人成婚,張耳憑藉妻子家的大力資助供養四方賓客,成為外黃縣縣令,也是在此時張耳認識了泗水亭長劉邦,劉邦在張耳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陳餘逃到趙國的苦陘,當地一位有錢的公乘氏見陳餘絕非碌碌無為之人,便把女兒嫁給他。

好景不長,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寰宇,之後幾年間秦始皇開始刺探天下賢士並通緝抓捕。

秦始皇聽聞張耳和陳餘這對友人是魏國賢士,下發抓捕令:抓住張耳賞千金,抓住陳餘賞五百金。兩人便相約拋棄家產一起逃到陳地,隱姓埋名擔任里正的下屬。

有一次里正因為小過失,鞭笞了陳餘,陳餘站起來怒目相向準備爆發,張耳趕緊抱住陳餘並踩他的腳示意陳餘忍耐。

最終里正氣消了離去,張耳把陳餘拉到桑樹下責備他:「當初我怎麼跟你說的?!如今僅僅因為一個小吏的侮辱,就要自尋死路嗎?!」

陳餘深以為然。

再次張耳一直處於強勢地位。

秦朝政府一直發布通緝二人的文書,但是二人利用自己的官職向居民「變相」傳達,最終得以保全。

《史記》記載:「餘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陳餘

02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一路攻城略地打到陳地,軍隊擴展至數萬人。

張耳陳餘前往拜見陳勝,陳勝和謀士們早就聽聞張耳陳餘的大名,只是未能謀面,所以這次相見非常高興。

陳地豪傑勸說陳勝自立為楚王,陳勝猶豫不決便請教張耳和陳余,二人堅決反對:「將軍領導我們起兵是為了反抗殘暴的秦國,自立為王反而讓人以為是私心;不如擁立六國宗室後代來孤立秦國,將來佔據咸陽後六國必定感激將軍恩德,擁戴將軍成就帝業。」

陳勝沒有聽勸,最終自立為王。

陳餘便勸說陳王:「大王帶領楚國軍隊目標是入關奪取咸陽,來不及收復黃河以北,我曾經遊歷趙國,熟知趙國英雄豪傑和山川地理,不如就讓我替您帶一支奇兵去完成這一任務吧!」

陳勝一聽有理,於是從手下中選擇陳地出身的將軍武臣帶領三千人收復趙地,

張耳和陳餘出任校尉。

《史記》記載:「於是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趙地。」

由於張耳和陳餘熟悉趙地英雄豪傑,所以武臣帶領部隊進入趙國受到各路英雄熱烈歡迎,軍隊迅速擴展至數萬人,攻下了十幾座城池。

武臣自立為武信君,聽從謀士蒯通建議說服范陽令投降,趙國三十多座城池不戰而降,最終大軍順利進入邯鄲。

在邯鄲,張耳和陳餘聽聞陳勝的部下周章入關後節節敗退,很多為陳勝攻城略地的將領被陳勝聽信讒言誅殺。

二人早就對陳勝不用自己為將軍卻只任命為校尉不滿,於是挑唆武臣稱王:「陳勝作為草根尚且稱王,如今將軍擁有趙國四十座城池也應該稱王。而且陳勝聽信讒言亂殺功臣,不立自己的弟兄們也不立趙國的後代,所以將軍應該抓緊時間別給他人機會。」

武臣深以為然,於是自立為趙王,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

《史記》記載:「至邯鄲,張耳、陳餘聞周章軍入關,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用其筴不以為將而以為校尉。乃說武臣······武臣乃聽之,遂立為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

03

手下彙報武臣在趙地稱王,陳勝聽聞大怒,準備誅殺武臣的家族,命令出兵攻打趙國。

陳勝的丞相房君勸說道:「秦國還沒滅亡,此時互相攻擊只能增加敵人,不如派人慶賀並承認其王位,讓其派兵西進攻打秦國。」

陳勝表示同意,於是派使者向武臣道賀,但是卻將武臣的家屬和張耳的兒子張敖全部軟禁到宮中。

使者到來,武臣準備派兵向西攻打秦國,張耳和陳餘急忙勸阻:「大王自稱趙王並非陳王本意,如今慶賀不過是為了讓您西進攻打秦國,等秦國滅亡陳王必定進攻趙國,我們就距離死期不遠了。大王不如北上攻打燕國擴大勢力範圍,等秦國滅亡就可以佔據黃河以北與陳王爭奪天下!」

武臣恍然大悟,命令:韓廣攻打燕國,李良攻打常山,張黶攻打上黨。

然而韓廣剛剛進入燕國,便效仿武臣與燕國殘餘勢力勾結自立為王。

武臣大怒,帶領張耳和陳餘出兵燕國,不幸的是趙王武臣在一次出外視察的時候被燕國士兵俘虜了,幸虧手下士兵巧舌如簧才將武臣救出。

狼狽的武臣回到趙國開始疑心手下的大臣,尤其是剛剛帶兵打下常山的李良等人,唯恐其再自立為王。

這時候秦國使用反間計詐稱李良要投降秦國,武臣信以為真,命令李良回邯鄲述職。

李良

李良到邯鄲恰巧碰到趙王武臣的姐姐車駕出城,李良趕忙跪倒在路邊,可她喝醉了見到這麼多人下跪佔據車道,便命令手下毆打李良。

李良一怒之下殺了趙王的姐姐並帶兵攻入邯鄲,殺死了趙王武臣和在邯鄲的大臣們,只有張耳和陳餘因在李良軍中有耳目,提前得知消息才逃出生天。

張耳和陳餘收集趙國數萬軍隊,擁立原來趙國貴族歇為趙王,發兵討伐李良,李良戰敗投降秦國將領章邯。

《史記》記載:「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將其兵襲邯鄲。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餘耳目者,以故得脫出。收其兵,得數萬人。」

04、張耳求救

生死考驗很快到來。

在李良帶領下,章邯率秦軍長驅直入趙國並攻下邯鄲,張耳保護趙王歇退守巨鹿城,秦國大將王離將巨鹿團團圍住,秦軍糧食充足但是巨鹿城糧食將盡,張耳危在旦夕。

陳餘在趙國北部的常山收攏數萬軍隊,在巨鹿城北面下寨,張耳多次派人催促陳餘出兵支援,但是陳餘自認為兵少不敵秦軍,所以不敢前進。

幾個月下來,張耳非常生氣,派張黶和陳澤前往責備陳餘:「我們兩個可是刎頸之交啊,如今我和趙王危在旦夕,你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希望你信守承諾出兵攻秦,還有一星半點獲勝的希望。」

陳餘卻答覆二人:「我如今出兵不過是羊入虎口,我陳餘不怕死,一定會給張耳和趙王報仇的!」

二人卻咄咄逼人:「如今事情急迫,還請履行誠信!」

陳餘說道:「那我給你們五千人先行吧!」

結果二人全軍覆沒。

這時候燕國、齊國和楚國都派兵前來支援趙國,張耳的兒子張敖從代地收攏近萬人也前來救援父親,但是都圍繞陳餘的大營下寨等待陳餘的行動,不敢主動進攻秦軍。

這時,楚將項羽殺死楚國上將軍宋義,帶兵率先向章邯軍隊發起攻擊並截斷了王離軍隊的糧道。

秦軍沒有糧食軍心開始動搖,諸路義軍開始跟隨楚軍主動進攻秦軍,最終打敗秦軍並俘虜王離。

趙王歇和張耳解圍之後,重重感謝列國的支援。

隨後張耳見到陳餘,當即指責陳餘不願救援趙國,並詢問張黶和陳澤二人下落。

陳餘非常生氣:「二人抱定必死決心,我給他們五千人出戰,全部戰死了!」

張耳以為陳餘殺了二人,指責陳餘背信棄義。

陳餘一怒之下解下將軍印扔給張耳:「沒想到你對我意見這麼大,你以為我捨不得這顆將軍印嗎?!」

張耳隨即收著將軍印兼并了陳餘的部隊,而陳餘見張耳竟然兼并了自己的軍隊,也在心裡怨恨張耳,帶著幾百手下去山林中打獵捕魚去了。

兩人的情義基本斷了。

這個悲劇的考驗大概可以這麼理解。

張耳:陳弟弟,我快死了,速救!

陳餘:張哥哥,我打不過人家,一出城就會死,體諒一下,嗚嗚!

張耳:你不愛我!

解圍之後

張耳:你是不是弄死了我兩個小弟!

陳餘:我沒有,不信你就收回我的權力。

張耳看到那麼多好兵,就收了。

陳餘:日了狗,你的命就是命,我的權力就該是炮灰!

《史記》記載:「張耳乃佩其(陳餘)印,收其麾下。而陳餘還,亦望張耳不讓,遂趨出。·····由此陳餘、張耳遂有卻。」

05

由於秦軍毀壞了邯鄲,趙王歇搬到信都,張耳則跟隨項羽入關。

項羽憑藉兵強馬壯自稱西楚霸王,主宰了秦朝滅亡後的局面,開始論功行賞。

張耳跟隨項羽入關,加上張耳人緣很好,很多人替他向項羽說好話,項羽早已聽聞張耳賢能,於是封張耳為常山王,治所為信都。

陳餘的朋友也勸說項羽:「陳餘和張耳一樣,對趙國的功勞一樣大。」

項羽嫌棄陳餘沒有跟隨自己入關,又聽說陳餘留在南皮,所以將南皮附近三個縣分封給了陳餘。

趙國已經被項羽瓜分完畢,所以項羽改封趙王歇為代王。

張耳來到封國,陳餘聽說之後暴跳如雷,對身邊人說道:「陳餘張耳對趙國功勞一樣,張耳封王,陳餘卻是侯爵,項王分封不公平!」

這件事讓他們徹底決裂,簡單概括如下:他算個神馬東西,喝的湯比我濃!

這時候齊王田榮起兵反對項羽,陳餘聯繫田榮:「項羽主持天下不公平,分封諸將好地方,遷徙原有的王爺們不好的地方,我們趙王就被遷徙到了代國。請大王借我兵馬,我從南皮出發討伐張耳。」

田榮為了壯大反楚力量借兵給陳餘,陳餘傾巢出動偷襲張耳,張耳隻身逃跑。

張耳找到散落的部下,尋思天下諸侯沒有可以投靠的,便說道:「漢王是我過去的好朋友,項王分封我土地並封我為王,我覺得投靠項王合適。」

張耳的謀士甘公說道:「當初義帝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如今漢王還定三秦,楚國早晚沒落,不如投靠漢王。」

最終張耳來到關中面見劉邦,劉邦如獲至寶隆重接待了張耳,並將女兒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

《史記》記載:「陳餘因悉三縣兵襲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故耳走漢。漢王亦還定三秦,方圍章邯廢丘。張耳謁漢王,漢王厚遇之。」

很快張耳投奔漢王劉邦的消息傳開了,之後很多諸侯王戰敗都倒向劉邦,為劉邦奪取天下頗多助力。

陳餘收復趙地,迎回趙王歇。

趙王感激陳餘的恩德,於是封陳餘為代王。

但是陳餘考慮到趙王歇懦弱,所以沒有就任,而是留在趙王身邊輔助。

楚漢戰爭開始,劉邦和項羽開始長達數年的天下爭奪戰。

陳餘是齊王田榮的盟友,也是反楚的重要力量,所以漢王劉邦主動寫信邀請陳餘一起對抗項羽,陳餘回信道:「漢王殺了張耳,我就跟著你干!」

漢王劉邦命人找了一個跟張耳非常像的人,砍下人頭送給陳餘(長得像也是一種錯),於是陳餘發兵幫劉邦對抗項羽。

不久聯軍在彭城被項羽打的大敗,此時陳餘也聽說張耳沒有死,陳餘覺得被騙,所以立即背叛了漢王劉邦。

漢王劉邦見忽悠不了陳餘,於是命令韓信、張耳帶兵進攻趙國,一戰將其滅亡,陳餘也在戰爭中被殺。

隨後,漢高祖劉邦封張耳為趙王。

《史記》記載:「漢三年,韓信已定魏地,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斬陳餘泜水上,追殺趙王歇襄國。漢立張耳為趙王。」

值得一提的是,陳餘死後不久,張耳便病逝,似乎如履行了當年的刎頸之交諾言一般。

張耳死後兒子張敖繼承趙王爵位,不過好景不長,3年後便被劉邦找借口給廢了。

兩個普通的同事關係,非立個大大的flag:我們是基友。

上帝信以為真,安排各種變態考驗:生死、權力。

結果發現:在生死、權力面前,友情就是個屁!

不要隨便考驗人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全家數十口被不明強盜殺害,弱女子潛伏十年終報大仇…
分手一年後,公司偶遇,我是HR,他來面試,尷尬!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