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軍閥花光積蓄,請人把自己的2萬多部下殺光,從此留下1個成語

一軍閥花光積蓄,請人把自己的2萬多部下殺光,從此留下1個成語

在長期實行皇權至上的封建時代,文武百官的生殺大權,王侯將相的禍福安危,全部操之於皇帝一人之手。碰上個賢明之君還好說,萬一碰上個昏暴之君,一言不合,眨眼之間讓你腦袋搬家。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之說流傳千年。在這種極端而殘暴的皇權至上體系之下,逐漸催生出一個「毒瘤」。

這個「毒瘤」的學名就叫軍閥。表面上看來,軍閥與普通武將沒什麼大的區別,都是手握兵權,都是衝鋒陷陣的武人,實則卻有本質不同。舉個例子來說,明朝末年,崇禎在位期間,薊遼督師袁崇煥一手掌握明朝關外十餘萬大軍,忠心耿耿立下大功,崇禎一道聖旨就讓他死無全屍。而明朝大將左良玉多次違抗聖旨,臨陣脫逃,崇禎卻不敢動他一根毫毛,原因很簡單,就因為袁崇煥不是軍閥,冤死也不會造反,而左良玉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軍閥,逼急了他要麼投敵,要麼造反。因此軍閥與普通武將的區別只有一點,就是對皇帝的忠誠度。普通武將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帝,而軍閥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他自己的安危與富貴。

所以,軍閥之所以會出現並綿延千百年而不絕,完全是皇帝們逼出來的惡果。軍閥們的生存哲學很簡單,只要手中有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就有了與皇帝討價還價的資本,皇帝就輕易不敢動他們一根毫毛。所以歷代軍閥,無不以此作為信條,苦心經營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以之作為自己的護身符。

不過,軍閥玩弄這套護身符的把戲,也有失手的時候。唐末五代期間,就曾發生過一起這樣的典型事例,軍閥愛如珍寶的私人武裝,由護身符變身催命鬼,不得不耗費重金把他們剷除掉。此事還要從安史之亂說起。安史之亂末期,唐朝大軍在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帶領下,逐漸扭轉戰場局面,連戰連勝,安史叛軍敗局已定。

在此背景下,原來安祿山、史思明的部下武將眼看前途無望,開始大批投降唐朝。有一個叫田承嗣的武將,也被迫歸降。不過這個田承嗣狡黠詭詐,心機深沉,他生怕唐朝皇帝來個秋後算賬,竭力要保住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當時唐代宗眼看大局已定,為了儘快穩定局面,《舊唐書》記載,他來了個「一切不問」,既往不咎,只要投降就是兄弟。田承嗣對主管北疆的唐朝大將僕固懷恩「重賂之」,結果居然被授予魏博節度使的重任,佔據六州之地,隱然已經有了軍閥的苗頭。

《舊唐書》記載,田承嗣「外受朝旨,而陰圖自固」,千方百計征賦斂財,招兵買馬,「數年之間,其眾十萬」,迅速成為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即使如此田承嗣還覺得不保險,他別出心裁,又從軍中選出「其魁偉強力者萬人以自衛」,建立一支「牙兵」,也就是他的私人衛隊兼嫡系武裝。

為了保證這支隊伍對自己的絕對忠誠,田承嗣對他們「豐給厚賜,不勝驕寵」,待遇最高,賞賜最多,且百般姑息縱容,聽任其肆行不法而不加禁止。這支「牙兵」最終讓田承嗣富貴善終,終其一生皇帝也沒敢動他。然而世事難料,田承嗣死後,這支「牙兵」卻逐漸失控。

《舊唐書》記載,「牙兵」內部的武將們驕橫跋扈,互相拉幫結派,「父子相襲,親黨膠固」,鐵板一塊,竟然成了一支獨立的武裝,既不聽命於朝廷也不聽命於任何軍閥,恰恰相反,他們還任意「變易主帥,有同兒戲」,誰來當魏博節度使,誰說了都不算,他們自己說了算。節度使反而成了他們的傀儡,被他們任意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種局面一直從唐朝持續到五代初期,「自田氏以後,垂二百年。」先後十幾任節度使被他們隨心所欲地廢立,甚至到了主帥只要讓他們「小不如意,則舉族被誅」的地步。唐朝最後一任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就吃盡了這種苦頭。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性命,他身為節度使,卻整天對部下「牙兵」們低三下四,百計討好,「以貨賂姑息」。

羅紹威也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他盤算著,既然部下這支「牙兵」已經不肯聽命於自己,甚至還危及自己的性命,不如把他們剷除掉。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的魏博「牙兵」已經發展到兩萬多人的規模,且都是驕兵悍將,萬一不成,很可能打虎不成反遭其害。羅紹威思來想去,終於找到了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請「外援」。羅紹威的兒女親家朱溫,也就是日後那個後梁皇帝,當時也是個大軍閥,手中有精兵十餘萬,實力雄厚。

他跟朱溫暗中一商量,朱溫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並非他講義氣,而是他想趁機吞併羅紹威的土地與財富。天祐三年正月,朱溫親統大軍殺奔魏州而來,與魏博「牙兵」展開激戰。當然他不做賠本買賣,他管出兵,羅紹威負責出錢出糧,朱溫十多萬人馬的軍餉糧草,都歸羅紹威供應。

結果一打就打了半年多,魏博「牙兵」兩萬多人被屠戮一空,連他們的家屬也都被斬草除根,「皆赤其族,州城為之一空」。然而,羅紹威雖然得償所願,付出的代價也讓他無法接受。《資治通鑒》記載,半年之間,「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蓄積為之一空」,「自是衰弱」。

羅紹威花光了所有積蓄,落得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不聽話的「牙兵」雖被殺盡,但他手中從此再無爭雄四方的兵力,六州之地盡落朱溫之手,羅紹威從一方諸侯變成朱溫帳下一個武將。羅紹威後悔不迭,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盡人皆知的成語「鑄成大錯」即由此而來。魏博「牙兵」雖然就此滅亡,但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閥混戰中,催生出更多的類似的軍閥私人武裝,直到北宋建立後,這種醜陋現象才徹底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有1匹「馬」,一直沒人敢騎,一武將騎了1次,結果死無全屍
唐朝一奸臣臭名昭著,他兒子闖入皇宮,殺了武則天的2個「男妃」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