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彥淖爾日報》——我的良師益友/劉冬梅

《巴彥淖爾日報》——我的良師益友/劉冬梅

歲月流金,甲子春秋。

2018年8月1日,巴彥淖爾日報社將迎來建社60周年!為迎接建社60周年,抒發新老報人、通訊員及廣大讀者對《巴彥淖爾日報》(蒙漢文版)、《巴彥淖爾晚報》的美好記憶和點滴情懷,巴彥淖爾日報社特別舉辦徵文活動,以下是徵文選登。

《巴彥淖爾日報》——我的良師益友

劉冬梅

往事如煙雲,黯然遠逝,驀然回首,工作已經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來,我由一名一無所知的大學生轉變為以公文寫作為生的公務員,這其中,《巴彥淖爾日報》對我的影響和啟迪至關重要。

《巴彥淖爾日報》是我成長的起點

1997年5-6月間,我在巴彥淖爾日報社漢文編輯部實習。面對小山一樣的稿件,我無所適從。而我的指導老師——巴彥淖爾日報漢文編輯部的楊潔和李德飛老師手把手地教我怎樣寫、怎樣改。李德飛老師特意將我寫的一篇通訊發在《巴彥淖爾日報》上,這給了年少的我莫大的鼓勵。我開始給各種報紙、雜誌投稿,偶爾有發表的。慢慢地,我的寫作能力和改稿水平日漸提高,漸漸地知道該怎樣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了。1997年,我代表河套大學參加了巴彥淖爾盟徵文比賽,還得了一等獎。

驀然回首,時間已經過去整整20年了。20 年間,我憑藉自己的寫作特長闖過了一個又一個競爭上崗考試和一次又一次公務員選拔考試,這都和當年在報社編輯部老師手把手地悉心指導密不可分。正像著名作家路遙所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你在年輕的時候。」

《巴彥淖爾日報》伴隨著我成長和進步

1998年初,我在《巴彥淖爾日報》實習半年後,被分到了鄉政府工作。那時我就想考公務員,想從報紙上看時政新聞,但鄉政府有限的幾份報紙也是給領導看的,自己想訂一份報紙又訂不起。我愛人就每個禮拜從城裡給我拿他們單位領導看過的《巴彥淖爾日報》。當時《巴彥淖爾日報》的版面分為國內國際要聞、理論文章、評論、文學副刊等部分。遇到好文章,我不僅要讀上好幾遍,反覆欣賞和回味,而且還要用剪刀剪下貼到剪貼簿上,裝訂成冊。遇到重要的內容,我就抄在一個小本子上,熟記於心。有了記憶的能力,便有了回憶的資本。2004年,臨河區人事局招考公務人員,我以優異的成績從農村考回了城裡。可以說,《巴彥淖爾日報》是我成長和進步的搖籃。

《巴彥淖爾日報》陶冶我的情操,啟迪我的智慧,豐富我的精神生活

20年來的耳濡目染,我從《巴彥淖爾日報》上學到了大量知識和智慧。後來,我給《巴彥淖爾日報》《內蒙古日報》投稿,現在成了巴彥淖爾日報社和臨河區委宣傳部的新聞通訊員。忙完一天的工作,我總愛借著柔和的燈光,聽著美妙的音樂,通過微信細細翻閱《巴彥淖爾日報》的精彩內容。

《巴彥淖爾日報》作為巴彥淖爾市委機關報,不折不扣地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主旋律,唱響主旋律,是我們了解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面窗口。《巴彥淖爾日報》開闢的「民生故事」一欄,刊登一篇篇樸素而感人的散文,平凡的文字里表達出人世間最真最美的感情。當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想起《巴彥淖爾日報》,她鼓勵我:人生有許多風風雨雨,陽光總在風雨後;當我飽受世態炎涼、人情冷漠時,她又像一位知心朋友那樣與我談心、談生活、談理想。樸素,是她的本質;簡潔,是她的面目。樸素和簡潔,繪出了她的特色,在經濟大潮浩蕩的今天,她能凈化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在《巴彥淖爾日報》的世界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寧靜淡然、卻永遠執著的天空。

(作者為臨河區貿促會幹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巴彥淖爾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臨河這個派出所19小時規勸5名網上逃犯自首!

TAG:掌上巴彥淖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