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霉爛時代,還能缺得了人渣?

霉爛時代,還能缺得了人渣?

撰文|黃大拿

因為董其昌地位高名氣大,就要為其洗地,實屬徒勞無益。

偶然聽到一段對話:

甲曰:貴圈真亂啊。

一副幸災樂禍的神氣。

乙嗤之以鼻:得了吧。誰的圈不亂?

於是一片沉寂……

是不是真到了誰的圈都亂的時代,或許見仁見智。

但常識告訴人們,有的圈是不能亂也不應該亂的。比如經年累月把公平正義掛在嘴邊的圈子,號稱扶危救困的圈子,被定義為人倫師表的圈子……假若這些圈子都亂了起來,社會還有什麼希望?

晚明就是一個「誰的圈不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士林領袖道貌岸然,名士清流中埋伏著衣冠禽獸。

士林領袖被抄家,偽造還是事實?

公元1616年,也就是明萬曆四十四年三月的一天,松江(今屬上海)一處豪門宅院被上萬人團團圍住,街道為之堵塞。

豪門裡作威作福已成習慣的惡仆們,這時候還不知道大禍臨頭,為了對主人表示忠心,向圍觀者拋磚撒糞,使圍觀者愈加憤激,頓時一哄而上,「外火方起,內火應之」,豪門宅院化為灰燼,家中財物被掃蕩一空,已年過花甲的主人也只得倉皇走避……

這個主人就是中國文化史上光芒萬丈的書畫家董其昌,他在明王朝曾位居禮部尚書的高位,當時是退職大僚的身份。

因董氏的地位、名望和事件本身的轟動效應,董家被鄉民所抄的新聞曾在江南廣泛流傳,史稱「民抄董宦」事件。

關於這一事件的細節和起因,野史有多種版本,最著名的是《民抄董宦事實》,奇怪的是後來官修《明史》對此卻未置一詞。

另外董其昌交遊極廣,他的朋友如大名士陳繼儒等以董其昌為主人公,寫過不少精妙的文章。而在董其昌師友的詩文集中,也看不到任何「民抄」的痕迹。

於是有人根據這一點,進行了新的考證。

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董其昌研究文集》中,收有旅美學者何惠鑒、何曉嘉的一篇文章,作者即認為,《民抄董宦事實》一書系「董其昌的仇敵所編」,因此是不可信的。

退休高官、士林領袖被百姓抄家,這麼大一起群體性事件居然純屬偽造?

不可能。事件的起因、細節、性質乃至規模可能編造,但針對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把一件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炒成萬口流傳影響深遠的大事件,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成功的係數都太低了。

董其昌被抄家,真實地發生過,只是起因究竟是什麼,董其昌本人應該為此負多大的責任,卻言人人殊。

美女成了導火索

所有的資料都證明,導致董家被抄,導火索是一個女子。差別在於,或曰是董其昌看中了這個殊色美女,或曰主角其實是董其昌次子董祖常。

資料太多了,需要選擇一種較為可信的作為藍本。

撰有《墨余錄》一書的毛祥麟雖為清人,但他是董其昌的鄉黨,又對董其昌非常崇敬,而且書中關於董家被抄的相關記載首尾一貫,因此黃大拿明史拍案認為當屬可信。

根據《墨余錄》,民抄董家事件的起因和過程是這樣的:

董其昌家教不嚴,次子董祖常尤其暴戾,又信任一個叫陳明的惡仆,因此董家仗勢欺人的事經常發生。

董祖常看中了一個叫綠英的女子,「有殊色」,董祖常欲以利誘納其為妾,但被拒絕,「遂強劫之」。

有好事者將這件事情敷演成了評書,哄傳一時。董家大怒,認定是一個范姓書生在背後主使,每天都要找書生的麻煩,數日後書生暴卒。其母認為兒子是被董家活活逼死,帶領女僕奔進董家詬罵。

董祖常一聲令下,僕人們關上大門,將上門鬧事的婦女一頓捶楚。後來范母遞告到官府的訟詞中有拉掉貼身內衣、「剝褌搗陰」等指控,在傳統社會,性質堪稱惡劣。

等到范家不平,想要到官府討還公道的時候,董其昌的身份開始發揮作用。

《墨余錄》中說,地方官接到狀子,「依違瞻徇,案懸不斷」,案子就這麼拖了下來。終於激起了民憤,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所寫的驚人一幕……

民抄董家是事實,但在整個事件中,董其昌本人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起因當然是在他兒子的身上。這也許正是官修《明史》對此略過不提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要把董其昌從事件中完全洗白幾乎是不可能的。

由於教子無方、放縱惡仆,當仗勢欺人成了習慣的時候,董家還會有多少敬畏?源頭不仍然還在董其昌身上?

地方官不秉公辦案,導致激起民變,董其昌退休高官的身份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為董其昌地位高名氣大,就要為其洗地,實屬徒勞無益。

霉爛時代,人渣泛起

《明史》上說,董其昌「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但野史則記載晚年董其昌縱情聲色,精研「房中術」。

哪種可靠,作為士林領袖的董其昌有沒有這麼放縱?

現在當然已經很難判斷。但假若聯繫一下時代背景,如果董其昌真如野史所說,其實也不用大驚小怪。

明中葉之後淫風大熾,上層人物縱情聲色不僅不需要遮羞,相反還是一種可引以為榮的風流韻事。

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回憶,「幼時曾於二三豪貴家見隆慶窯酒杯茗碗,俱繪男女私褻之狀。」

酒杯,茶碗,這可是什麼人都要用到的日用器物,在上面居然畫起了春宮畫,這還是士大夫家庭詩禮傳家的節奏?

明神宗二十幾歲就患上頭暈目眩的動火熱症,宰相張居正則患「下部熱症」,君臣二人可謂同病相憐。當時人已經指出,蓋「餌房中藥過多也」。偉哥過量,總是有害的,今古同理。

明史上另一位傑出人物、抗倭名將譚綸的死也與女色有關。黃景昉《國史唯疑》記載,譚綸拜一個道士為師,「善御女」,「自雲十年不泄,晚御大同女而敗,遂不起。」

這就是一個霉爛時代。

身在霉爛時代,時風、世風如此,人渣一個接著一個地冒出來,你還要求區區一個董其昌潔身自好,豈不是緣木求魚?

來一次振刷,來一次蕩滌。

本文為黃大拿明史拍案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並只允許微信公眾號轉載,不可發在其他渠道,違者必究。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槓桿遊戲 的精彩文章:

比美聯儲加息更強悍!房價匯率誰將被改寫
國運之爭:萬字深剖國產PC晶元到底差在哪?

TAG:槓桿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