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親友書講記》什麼樣的上師可以依止?這裡有十條標準

《親友書講記》什麼樣的上師可以依止?這裡有十條標準

導讀:可能需要花費您3分鐘的閱讀時間

《親友書》講記 56

持續隔天更新

殊勝之法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儘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親友書》講記摘錄

卯二(思維暇滿難得)分三:

一、總說轉生普通人生難得之理;

二、別說具四輪之人身;

三、思維遠離違緣八無暇之理。

辰二(別說具四輪之人身)分二:

一、總說四輪;

二、分說善知識。

巳二、分說善知識:

依止真實善知識,梵行圓滿能仁說,

是故當依諸大德,依佛多士得寂滅。

我們理當以三種承侍一心一意恭敬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識,《華嚴經》云:「若令善知識歡喜,則能獲得一切佛菩提。」依止善知識能使梵凈行得以究竟,「梵凈」是指涅槃,「行」是指道或者修持。我們修解脫道而得涅槃的過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識而產生,這不是凡夫人說的,而是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言。當時阿難說:「善知識和善友在我們修梵凈行時,能起到一半的作用。」佛陀說:「錯了!不是一半,而是起到全部的作用。」因此,凡入於佛法、想前往解脫的修行人,理當以恭敬心、恆常心依止具法相的善知識。古往今來的歷史中可以看出,假如把善知識當作佛陀來依止,如理如實地修行,就可以獲得無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寂滅果位。

所以,大家在修道的過程中,首先要依止一位合格如法的上師。如果沒有上師,趨往菩提的漫長道路上,很可能會被違緣打敗。有些上師用一個比喻說:譬如一個乞丐,他要去遙遠的地方,路上撿到一大袋黃金,由於單槍匹馬、勢單力薄,不一定對付得了虎視眈眈的強盜。同樣,我們凡夫人有一些信心、利他心、希求解脫的心,這些功德猶如寶貴的黃金,可在菩提路中若沒有善知識的護持,很容易被煩惱的強盜搶劫一空,最終無法安然到達目的地。因此,依止殊勝上師相當有必要。若沒有上師一一開示取捨之理,我們不會懂得輪迴的過患、解脫的功德。現在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遇到善知識,妄執常、樂、我、凈四種顛倒,不要說沒有學佛的人,就算是學習多年的佛教徒,對哪怕人身難得的道理也沒有通達。

當然,上師不能隨隨便便去依止,一定要尋找具法相的善知識。仁達瓦大師在《親友書註疏》中引用《經莊嚴論》的教證講了善知識的十種功德,如頌云:「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這十種功德分別是:

一、調柔:與戒相應故,諸根調柔,言行舉止等威儀非常如法。

二、寂靜:與定相應故,內心安住寂靜,不會很粗暴。

三、除惑:與慧相應故,具有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

四、德增:上師的德行不能比弟子低劣,最好能超越弟子,或者與弟子平起平坐。否則,上師一點功德都沒有,一部論典也不會背,而弟子的功德遠遠超過他,五部大論全部精通,末法時代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上師不應依止。

五、有勇:修行極為勇猛精進。如果上師很懶惰,一點都不精進,八點鐘還在睡懶覺,弟子四點鐘就起來了,那上師應該不好意思。作為上師,起碼要超過弟子一個小時,弟子八點鐘起來的話,上師則應七點鐘就起來。

六、阿含福:指廣聞多學、教授富足,不管顯宗還是密宗的道理,都學得比較精通。不然,上師連一部論典都沒有學過,弟子卻對顯密一切經論通達無礙,那上師有什麼資格教弟子呢?

七、覺真:上師應該要現證真如,對法性有一定的證悟和覺受,這一點必須要具足。

八、善說法:上師要能傳講佛法,無論是教證也好、理證也好,都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自如。

九、悲深:對弟子的悲心深切。倘若弟子生病了,或者有特別大的困難,上師不聞不問、置若罔聞,而遇到自己的事情時,他就顯得比較熱心,這說明上師不具大悲心。華智仁波切、智悲光尊者、無垢光尊者都一致認為:上師若具足所有的功德當然最好,但若實在無法具足,至少也要具足大悲菩提心。尤其是大乘行人所依止的上師,若連大悲心都沒有,要攝受弟子是非常困難的。

十、離退減:在修道的過程中,聽聞再深的佛法、遇到再大的違緣,也不會怯弱而生退卻。如果一個弟子稍微說他兩句,他就要收拾行李離開,那是不行的。你要想真正攝受末法眾生,就應該經得起一切違緣和邪行。每個弟子都如理如法是不可能的,假如他們像阿難、目犍連一樣三門寂靜,也沒必要讓你去度化了。正因為這些人無始以來善根微薄,沒有遇到殊勝善知識,因此,所作所為都是顛倒而行、非法而行,需要你通過各種方式以大悲心攝持,對他們不應生厭倦心。包括學院的很多法師,也不要遇到一點小事就不想教了。我個人多年的經驗是:凡夫人中不可能沒有壞人,很多人忘恩負義,即使你對他非常好,把甚深佛法都傳給他,以慈悲心關照他,他也不一定感恩圖報,很多行為根本沒有顧忌。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要以大悲心對待一切眾生,這一點尤為關鍵!

這裡給大家簡單講了一下《經莊嚴論》的教證。上師如意寶經常引用它,記得我們去五台山時,我的書里就夾了這個教證,看書時拿它做書籤。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但那些字仍時常浮現在我眼前,當時的情景也是記憶猶新……

總之,我們依止上師時,一定要先觀察他是否具足法相?如果沒有,那最好不要去依止。但如果你已經依止了,則應該如理如法地恭敬,這是很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親友書講記》修禪定的過程中有這五種障礙
什麼是不放逸?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