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想到中國建築師早就登上了世界舞台!

沒想到中國建築師早就登上了世界舞台!

原標題:沒想到中國建築師早就登上了世界舞台!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這些古老瑰麗的古建築背後,是一個個偉大的設計師、建築師的智慧結晶,是他們一代代的傳承和創新,最終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氣度。


本期小編帶大家了解中國古代這些偉大的建築師。



國第一名建築師


有巢氏




有巢氏相傳為我國遠古人類住居建築的創始人,巢居建築的發明者。據文獻記載,有巢氏為防禦野獸的襲擊與蟲蛇的叮咬,在「人民少而禽獸眾」的上古時期,創造了在樹上建造房屋的方法,從而奠定了中國古代干闌式建築的結構基礎,成為我國木構建築的濫觴。





最早的巢居又稱為"樹上居",顧名思義,是建在樹上的,後來才延伸到了平地上。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進程。


古代建築空間理論奠基人


老子


老子我國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道教創始人。在他所著的《道德經》中,老子以道為中心,闡述了宇宙萬物的演變規律,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有」與「無」的對立統一的本質。



《道德經》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論深刻地反映了建築的最本質的內核,即空間。老子有關建築的精闢論述,對後世空間理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老子也因此成為古代建築空間理論的莫基人。


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



2000多年以來,魯班的故事和他的建造技藝,一直流傳,他的名字逐漸被神化,後世工匠奉魯班為木工和營造的祖師爺。


能工巧匠


王爾


王爾我國古代能能工巧匠,春秋時期人。見於古籍文獻記載,如《晉書?載記?赫連勃勃傳》中統萬城的修建,曾「延王爾之欹工」。《韓非子·奸劫弒臣》「無規矩之法,繩墨之端,雖王爾不能以成方圓。」《淮南子?本經訓》:「王爾古之巧匠也。」


蘇州古城之父


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字子骨,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484年。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為建國都,曾「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四十七里」。於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幫助吳王闔閭,建起歷史上著名的闔閭城。


史料記載:建築蘇州城就是伍子胥的一大功勞。當年,伍子胥從無錫的闔閭古城率領人馬,不辭辛勞來到吳中之地,「相土嘗水,象天法地」 ,構築了周長47里的大城和周長10里的內城姑蘇古城。



伍子胥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胥溪」、「胥浦」的開掘和疏通,既避免了吳中地區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新都包括大小兩城。「闔閭大城」周長近20公里,地點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作為衛城的「闔閭小城」,周長也有近4公里,在太湖北岸,今江蘇省無錫、常州兩市交界處。


對古代築城技術及設計頗有建樹


墨翟


大家知道墨子生存的年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著名的學者。



墨翟的建築思想:墨翟對古代的築城技術及設計頗有建樹。《墨子》一書反映了他的城防思想體系,其論述古代宮室制度的起源與發展,成為後人研究傳統建築的重要文獻。


水利工程專家

李冰


李冰(約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詳),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都江堰的設計者和興建組織者。



曾主持四川成都都江堰、陝西鄭國渠與廣西靈渠三大水利工程營建。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佔有光輝的一頁。它悠久的歷史舉世聞名,它設計之完備令人驚嘆。實為中國二千數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術專家


西漢建築風格的奠基者


何、楊城延


漢代建築的設計思想上恪守著先秦的「政教功能」,通過建築形式來顯示佔有天下、統治天下、威懾天下的思想,成為漢代建築營造的主導思想。《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漢高祖八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蕭何「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年,成敗未可知,何治宮殿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公室。且夫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悅。蕭何的建築思想體現了漢代儒家思想在建築方面的運用。


未央宮復原圖



建章宮復原圖


蕭何主持建造未央宮與建章宮,其規模特別大。蕭何以創造性的手法來建造西漢長安未央宮和建章宮。這兩組大宮殿,主要以楊城延為主負責技術,同時楊城延還主持規劃長安城。未央宮的周長達14千米,地點在長安城外西南。


北魏哲匠


李沖


李沖(450~498),中國北魏大臣。字思順。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曾主持洛陽明堂、圜丘、太廟及洛陽新都的營造工程。



北魏洛陽城復原圖



太和十七(493年)年十月,孝文帝詔征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將作大匠董爵經始洛京,拉開了洛陽建設的序幕。首先營造的是宮城和大城,營造一年余,規模初具。北魏洛陽城雖然是在西晉洛陽的廢墟上,利用前代的城牆,參照西晉洛陽都城宮室遺迹進行重建,但不是完全依舊,而是有著自己的規劃魏洛陽城是中國封建中期城市設計的傑作,在東漢和魏晉洛陽城的基礎上,它廢除了東漢以來南北兩宮的制度﹐建立了單一的宮城,突出了皇宮的統治支配地位。


隋代造橋匠師

李春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唐中書令張嘉貞著《安濟橋銘》中記有:「趙州蛟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但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樑專家。



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這個濃縮了中華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橋樑,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為中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築大師


宇文愷


宇文愷(555年—612年),中國隋代城市規劃和建築工程專家。字安樂,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陝西靖邊縣境內)人,後徙居長安。出身於武將功臣世家,自幼博覽群書,精熟歷代典章制度和多種工藝技能。官至工部尚書。



隋大興城的主要設計師和建築師宇文愷被稱為古代的建築奇才,被唐時編纂的《隋書》列入傳記,作為建築設計師載入正史者,在中國歷史上寥寥無幾。



其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為以後各代都城建設樹立了樣板。另外,宇文愷著有《明堂圖儀》等建築專著。在明堂建築圖和木樣中都使用了比例尺,這種利用比例關係繪製建築圖形和製作立體模型的方法,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創舉。


唐代建築設計師


立德


作為唐初著名建築設計師,閻立德在帝王陵墓宮殿設計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宏氣象和封建皇權的浩大氣勢有機的集合為一體;園林建築設計則在秉承漢晉以來的自然清新的風格基礎上,把唐朝皇權的威嚴巧妙地融入到建築設計中,達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氣派的有機統一,盡展豪放氣勢和山水幽情。



閻立德一生中設計建造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其中以唐朝國君的寢陵--唐高祖獻陵、唐太宗昭陵最具代表性。


唐太宗昭陵圖



唐大明宮


閻立德的建築設計作品突出了唐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特點,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建築設計的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在我國建築設計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傑出的建築理論家


李誡


李誡,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今河南新鄭)人。北宋著名建築技術與理論專家,建築師。著有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頒土木營造專著《營造法式》。



北京故宮館藏書籍《營造法式》



李誡從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開始在將作監(主管土木建築工程的機構)供職,前後共達十三年,歷任將作監主簿、監丞、少監和將作監,主持營建較大建築有龍德宮、棣華宅、朱雀門、景龍門、九成殿、開封府廨,及太廟。


其編修的《營造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珍貴資料,其中許多經驗和知識到現在還有重要參考價值。正因為這樣,它受到了國內外建築學界的高度重視。


宋著名建築匠師


喻皓


喻皓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築工匠,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生卒年代因記載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築實踐。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于思索、並善於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宋歐陽修《歸田錄》曾稱讚他為"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



北宋初年的木結構專家喻皓決心把歷代工匠和本人的經驗編著成書。據說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還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結構的形狀,考慮怎樣進行總結。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晚年寫成了《木經》三卷。


《營造法式》一書有很多題跋都提到喻皓的


《木經》



《木經》的問世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築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後來建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態城市元大都的建築師


秉忠


劉秉忠,元朝傑出政治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都城建築規劃師。劉秉忠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



元大都平面圖



他以《周禮?考工紀》中」匠人營國「為基本規劃思想,並作適當變通,經過20多年的努力,完成營建任務,是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所不可比擬的。


造園學家


計成


明代著名的造園學家,明末吳江(今屬江蘇)人,字無否,號否道人。善造園林,見於記載的常州吳立東第園、儀征汪士衡寤園、揚州鄭元勛影園等。著有《園治》三卷,是我國歷史上電完整的造園專著,也是世界上造園名著之一。



《園冶》是中國造園藝術的傳世經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園學專著,被日本宮廷評價為「開天工之作」,被歐美國家奉為「生態文明聖典」。它不僅展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高度,也為現代別墅的建造與私人家居裝修提供了可模仿的範本。


明代建築匠師


蒯祥


蒯祥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江蘇吳縣人 ,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



蒯祥修建了不少大型建築,如明永樂十五年建北京故宮,十七年參與「拓北京南城」,蒯祥不但善於組織施工,而且精於設計製圖,彩畫技藝很高,「能兩手握筆畫龍,合之如一」。他不需要測繪,建築安裝不差毫釐,並且有圖樣和定製依據。


清代園林學家


李漁


李漁,清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園林學家,生於1611年,卒於1680年,浙江金華蘭溪人。



明末清初,主要從事傳奇小說與戲曲的創作,同時對造園藝術和房屋建造頗有建樹,著有《閑情偶寄》等著作,其中《閑情偶寄》中的「居室部」、「山石」、「窗壁」5部分內容,並闡明其精闢論述,對今天的園林建築設計,仍具借鑒意義。


清代園林建築藝術家


李斗


李斗,清代園林建築藝術家,根據他的自序,其人「疏於經史,而好遊山玩水」,經常來往於「諸工段間」,諸工段即為清乾隆南巡,在揚州瘦西湖兩岸營建的園林工程,李斗對此工程「閱歷既熟」。



在編著的《揚州畫舫錄》一書,其中第十七卷《工段營造錄》講述了園林建築的施工做法以及料例等內容,是研究清代園林工程的重要資料。


清代建築匠師


梁九


梁九,中國清代建築匠師。順天府(今北京市)人。生於明代天啟年間,卒年不詳。梁九曾拜馮巧為師。馮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藝精湛,曾任職於工部,多次負責宮殿營造事務。馮巧死後,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職。


梁九主持重建紫禁城內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毀



清代初年宮廷內的重要建築工程都由梁九負責營造。康熙三十四年(1695)紫禁城內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毀,由梁九主持重建。動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製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構造、裝修一如實物,據之以施工,當時被譽為絕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宮廷建築大師——第一代樣式雷


雷發達


雷發達,字明所,南康府建昌縣梅棠鄉新莊(今江西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歸葬金陵。他是清初宮廷「樣式房」的掌案(總設計師),世稱「樣式雷」,被譽為近代世界著名的建築藝術大師。



他善於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中國古代建築群採用中線南北縱深發展,採取對稱布置的方式等。他在進行清宮設計時,不墨守成規,既在中線上的建築物保持嚴格對稱,又對主軸兩側軸線上的各建築物採用大致對稱,而顯靈活變動的新格局。這樣,不但突出了中心又體現了"居中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統一併有主次的整體,從此,雷發達被人們譽為"樣式雷"。


第二代樣式雷


雷金玉


雷金玉(1659—1729年),字良生,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乃清代建築世家樣式雷的第二代傳人。



雍正時期大規模擴建圓明園,這時年逾六旬的雷金玉,應召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帶領工匠設計製作殿台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對圓明園的設計和建造工程貢獻很大。


此後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續持掌「樣式房」,其中雷金玉的孫輩雷家璽更為出色,萬壽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莊等工程均出自他手。


本文參考書籍:《中國古建築名詞圖解辭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匠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哲匠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