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螺的「綠色」選擇

海螺的「綠色」選擇

海螺生態環保工廠

水泥路、小洋房,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綠蔭掩映……把這些辭彙和水泥廠聯繫在一起,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意外,但在蕪湖海螺、白馬山水泥廠,這些都是真實場景。

單從廠區建設看,海螺水泥廠的「花園式」風格體現了企業對於綠色環保的執著追求。近些年,作為建材行業大型企業,海螺集團堅持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產經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

率先試水碳捕捉

當前,海螺集團正大力研發新技術,上馬新工藝,應用新材料,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環保管控,拓展綠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爭做建材行業綠色發展的樣板企業。

記者一走進位於蕪湖的海螺白馬山水泥廠廠區,生產繁忙,井然有序,一片片「綠意」撲面而來。廠區里,既有一池碧水掩映著青柳,周邊是滿目的樹木和草坪;也有現代感十足的工業風,高聳的預熱器和紅色圓形堆場尤為亮眼。

這是一家綠色工廠,不僅僅綠化好,更重要的是在生產工藝上體現了綠色理念。

「在能源結構還難以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分離回收利用不失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白馬山水泥廠製造分廠廠長助理夏雁飛說。

2017年10月份,白馬山水泥廠投資6000萬元的二氧化碳捕集示範項目正式起建,目前,正在進行管道的吹掃打壓和最後的安裝調試階段。

白馬山水泥廠二氧化碳捕集示範項目

「預計八月底即可投運,水泥窯尾廢氣收集過後,經過捕捉提濃,再用精餾裝置予以去雜提純,即將啟用的工業級成品罐可年產二氧化碳5萬噸,濃度為99.9%;食品級成品罐可年產量二氧化碳3萬噸,濃度高達99.99%。」碳捕集工段段長王文勝說,「可別小看這些從水泥窯尾收集的廢氣,處理過後都是寶,工業級的一般用於消防與焊接行業,食品級則可用於碳酸飲料。」

王文勝坦言,自己在水泥行業幹了30多年,過去從沒有想過水泥廠可以捕捉二氧化碳,作為一個全新的工藝,自己也是一邊參與建設,一邊研究熟悉。在他看來,廠里上馬二氧化碳捕集項目,更多的是盡社會責任,在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可以將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吸收再利用,生成石膏用於水泥生產,節能減排、循環利用效果明顯。

工業固廢危廢可「吃干榨盡」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提升,國家環保有關政策的出台以及監管的日趨嚴厲,環保業務技術創新已迫在眉睫。

海螺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固廢危廢技術,就是環保技術創新的一個生動實踐。

建於蕪湖海螺廠區里的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項目,是安徽省首個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示範項目,已累計處理一般固廢2.8萬噸,處理危廢1.7萬噸,幫助解決了蕪湖及周邊城市日益突出的工業固廢危廢污染問題。

「燃燒溫度高,能充分降解二噁英、廢物處理徹底,無灰渣排放,沒有異味擴散、同步消化污水,對重金屬固化效果好,真正可以實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公司副總會計師曹衛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

蕪湖海螺廠區內徽派風格的固廢危廢處理廠房

通過沙盤記者了解到,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項目主要處置技術由無機污泥處置、漿渣類廢物處置、固態廢物處置、廢液和飛灰等五大處置系統組成。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項目的優點不止在於消解了工業廢渣,通過綜合利用,還探尋到了可替代燃料。」公司生產安全環保處處長鬍道金饒有興趣地說,在燃料替代方面,有的固廢危廢含有3000—4000大卡不等的熱值,這就給我們用來替代燃料提供了可能。根據測算,每處理1噸危廢,可減少3—4公斤的煤耗。

「之所以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這與窯體本身結構密不可分。」曹衛接過話茬,「水泥窯熱熔量大,溫度高,其次窯體本身的直徑和長度都能夠滿足危廢充分燃燒需要,有機的直接燒掉,無機的重金屬固化到熟料里,能夠真正做到無害化處理。」

截至目前,海螺在安徽、江西、四川、陝西等10個省份成功推廣了21個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項目,形成年處置工業固廢危廢規模278萬噸。其中,在蕪湖海螺和乾縣海螺建成投產的2套危險廢棄物處理系統,2017年共處理生活垃圾約85萬噸、污泥3萬噸、污水6.6萬噸、固廢危廢2萬噸。

餘熱發電可滿足一半生產用電

水泥是耗能大戶,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早在十多年前海螺集團就開始配套建設餘熱發電系統,通過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推進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以節能促發展。

在蕪湖海螺公司,安環處環保主管陳誠給記者算了筆賬,「生產1噸熟料的餘熱回收可發電30多度,我們這個廠區日產熟料4.4萬噸,今年上半年餘熱發電量超過2億度,幾乎能滿足公司熟料生產一半的用電量。」

「一直以來,提到水泥廠,大家的印象可能是高污染、高能耗。海螺水泥打破了這種印象,真正做到了清潔、節能生產。」蕪湖海螺公司總經理助理孫中林說,海螺集團熟料生產線全都配套餘熱發電系統,一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每天可利用餘熱發電21-24萬度,每年節約標準煤約2.5萬噸,減排CO2約6萬噸。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螺的推廣帶動下,餘熱發電已被列入中國水泥工廠的建廠標準,並發展到鋼鐵、化工等行業,走向了海外。

截止到2017年底,海螺在國內外共建成230套水泥餘熱發電機組,裝機容量達2558兆瓦,每年可發電約194億度,按火力發電同口徑計算,可年節約標準煤69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94萬噸。

「綠色」選擇帶來「綠色」效益

安徽省國資委日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省屬企業的運行數據,1至6月份,海螺集團收入同比增幅超過30%,利潤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效益好,離不開環保上的持續投入。一直以來,海螺生產線之所以在高標準的環保要求下,始終正常運轉,充分說明了企業在綠色發展道路上不僅走得紮實,還走在了前沿。

「環境就是效益,環保就是競爭力。」這是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登榜在集團大會小會上反覆強調的,他認為,只有立足長遠,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抓好環保工作,才能扛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

為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滿足後期超低排放要求,今年1月份,蕪湖海螺就率先啟動了6條線的濕法脫硫工程。

蕪湖海螺濕法脫硫工程

「目前,我們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控制在110毫克/立方米,已經是低於國家現行標準的200毫克/立方米。這套工藝上馬後,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還能繼續再降,能有效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以內,同時顆粒物濃度也能跟著降下來。」孫中林介紹說。

海螺在環保投入上不遺餘力,在設備、系統、技術、工藝等方面都把環保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在內。僅在2017年,海螺集團投入節能環保改造資金就達到7億元,下屬企業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各項排放物指標均達到或優於國家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4-2克羅埃西亞 第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滴滴與Booking達成戰略合作 獲5億美元投資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