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通穴的準確位置及配穴和治療的病情

支通穴的準確位置及配穴和治療的病情

定位:在上臂後側,首英穴向後橫開一寸。

主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暈、疲勞、腰酸。

針法與應用:針深六分至一寸。貼近肱骨後緣扎針。

【支通穴】

穴位:支通穴位在手臂後側,首英穴向後橫開一寸。

解剖:肝之副神經、腎之副神經、後背神經。

取穴:支通穴在首英穴向後橫開一寸,在肘橫紋上四寸五分處取之。落通上臂後側、肘橫紋上七寸、即富頂穴向後橫開一寸處。

歸經:入肝腎兩經。

穴性:舒肝理氣、通絡活血。

主治:血壓高、血管硬化、四肢無力、腰酸、頭暈、疲勞。

針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斜刺一寸—一寸五分。貼近肱骨後緣下針。

針感:酸脹感。

壽命:支通與落通甚少單獨下針,在臨床使用時,都一併使用,以增強效果,本二穴與富頂,後枝主治,歸經、穴性四穴都一樣,對血管硬化,血壓高都有其功能,治療血管疾病,如能配合在適應部位放血,療效較快,本穴之運用及配穴部分,可見富頂與後枝穴。對高血壓之治療亦可上面四穴齊下並配合腳底三聖穴,有卓效。

附言:

董氏奇穴針灸學是董氏先祖創立的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內容博大精深,包含針法甚廣,諸如耳針、頭皮針、手針、倒馬針、放血療法等,內容不但豐富異於傳統,且治法簡便而療效顯著,是台灣本土所獨有的針法。

古代擅用針灸的名醫,對於寒氣小深的疾病,天冷、久病的治療上,曾用「齊刺」來治療,其效果頗佳。但是董公更深入地研究,而發展出倒馬針法,其療效可通全身臟腑,做整體性的治療,尤其中醫治療的觀念,乃在於重視整體性的調理,而非西醫的局部治療。董氏倒馬針法可使各臟腑間起整體協調作用,對於治療的效果更能強化提高,加強患者的針感,直通三焦,故其效果當然較其他針刺為強。

關注公眾號 :ztys111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推理療師 的精彩文章:

TAG:中推理療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