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BBC2018高分佳作,八個演員在鏡頭前講述女性被侵犯、被騷擾經歷

BBC2018高分佳作,八個演員在鏡頭前講述女性被侵犯、被騷擾經歷

上個月,為紀念婦女獲得選舉權100 周年,英國BBC播出了一部劇情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這部劇有8 集,每集只有15 分鐘,演員和編劇團隊都是女性,每一集都由一個女演員以獨角戲的形式講述女性對不公現象進行鬥爭或者對自身使命進行探索的故事。從女性因宵禁不能出門而反抗,到女性為了民族的未來與男性一樣與殖民者鬥爭,《她說》關注的議題非常廣泛,播出後引發了廣泛討論。

《她說》海報。


訴說讓當事人告別傷害走向治療

有些故事看上去很尖銳,比如第一集的女演員對著鏡頭傾訴自己被導演性侵犯的故事,她的痛苦和煎熬,驚慌無措,讓鏡頭前的觀眾不禁感同身受。同樣的,一個女孩在另一集對著鏡頭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某城市,為了治安或者管理的便利,女性在晚上宵禁後不能出門,為此,女演員以當地一名女性的身份,對這種限制進行了控訴。還有三個孩子猝死而被冤枉入獄的母親、脫掉傳統服裝,穿上軍裝與英國殖民者搏鬥的孟加拉女孩……講述者們的坦然讓人動容。這可能就是這部劇的意義所在。「她說」,僅僅是「說」本身,就相當有價值。

控訴宵禁的女性。

在2018 年談論這個問題,有著相當強的現實意義。因為即使到今天,男女平等,女性在世界範圍內的弱勢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鼓勵女性說出自己受到的不公遭遇,有助於當事人心理的撫慰和問題的解決。即便是在法律相當健全的美國,對女性的性騷擾和性侵犯事件也層出不窮,而且報案率很低,很多女性面對這些傷害選擇隱忍和躲避。

對這些女人來說,追求的或許並不單單是把那些男人投進監獄。與其說這些指控是一種「 報復」或者「 反抗」,還不如說是有關自我的訴說,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講,講出自己的故事,就意味著某種「告別」和治療。女性不應該再生活在傷害造成的陰影中,作為受害者,不應該再承擔後續的精神壓力。

遭受導演性侵犯的女性。


訴說有助於推動真正的平等

說出自己的故事,指控那些犯錯的惡人,最起碼可以把責任歸結給那些可惡的傢伙,讓全社會重新審視女性議題,並且推動法律進一步完善。例如,事發之後指控性侵,面臨著無法舉證的問題,過去在法庭上大都不了了之,惡人可以繼續逍遙法外,但是到2018 年,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如果有多名女性指控一人強姦,這本身就算是可靠的證據。這有點像新聞行業的交叉信源原則,一個人說的未必可信,但是如果無關聯的多人都講述了同樣的事情,它的真實性則大大增強。

女性維權就是這樣艱難,也永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從過去到現在的100 年,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還是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訴說意味著女性真正獲得主體性

回到100 年前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英國女性開始獲得選舉權,而在美國,女性開始普遍進入職場。在中國,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上,人們也開始討論女性議題,中國精英家庭的女性,開始獲得受教育的權利。但是,那時的知識精英,包括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雖然已經開始接受男女平權的思想,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非常糟糕的。有的教授還有姨太太,而像陳獨秀這樣的思想家,還把逛八大胡同當成雅興。

說一聲「 男女平等」非常容易,在今天,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種觀念,但是要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落實,卻並不容易。以性騷擾為例,如今在美國的大企業中,對職場性騷擾已經是零容忍。但是,在上世紀20年代,很多企業主都有自己專門的女秘書來照顧自己的生活,甚至有一個「辦公室一夫一妻」的說法,還有暢銷書也教女性如何利用性來獲得在職場上的主動。

《她說》也有這樣的歷史縱深感,但是更重要的卻是展示女性覺醒的關鍵時刻。當一個女人敢於說出自己的命運,或者當她決定為捍衛自己的權利而採取行動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她就真正獲得了主體性。作為社會觀念的女權是抽象的,但是對每個具體的人來講,卻要面對具體的遭遇。

大多數時候,女性都是在默默與自己交戰,生活在掙扎之中。但是,當她們說出自己的故事,並且試圖真正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的時候,她們也就真正「成為了女人」,她們不再為性別身份感到屈辱,而是獲得一種身為女人的喜悅和自豪。她們不再幻想把「她」改成「他」,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也就誕生了。

八個女性,八段故事。

作者:張豐(影評人)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新《黃飛鴻》之後,趙文卓又一部電影定檔,功夫巨星王者歸來?
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把家庭片拍成了末日災難公路片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