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槓桿的真相

去槓桿的真相

IMC心理研究院

ID:xinli-fenxi

關注

當「央媽」和「財爸」在全國人民面前上演了互懟的大戲之後,郭務院不久便召開了常務委員會研究經濟。然後人民群眾聽到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之類的官方話語。

那接下來是繼續「去槓桿」還是再次「放大水」?

我想說,在一片四萬億甚至大放水即將再次來臨的呼聲中,依靠IMC方法論,我看到了「去槓桿」的真相。

其實,大趨勢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1

作為比較忙的地產界人士,我幾乎每天都在知識星球見縫插針跟大家及時分享我對房地產、金融乃至世界政經格局的最新觀察和思考。但是最近卻發現,不僅僅是我自己,周邊的同行也確實越來越忙了。

石師今年年初在某重要刊物發表過一篇「時間加速」的文章,這不率先在地產行業出現了。話說品牌開發商富力地產最近出了一個規定,「午飯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且不能午休」。是的,今年的環境,不僅僅是全民焦慮,連開發商也陷入極度焦慮當中了。

當然,「高周轉」的地產人背後,其實是需要「高周轉」的項目和資本。

一直有關注本公號並且了解IMC心理學的朋友們會知道,這代表超級假自我正在加速掌控經濟和社會,並且抓緊時間榨取廣大吃瓜和不吃瓜群眾的心理能量、生理能量和生命能量。而這,恰恰是這個社會轉折期的最大特徵。這點,我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經提前半年做了很多提醒了。

話說除了某力地產,最近幾個月陷入人民群眾口水之中的還有一直強調「高周轉」的某某園。6月25日,央視新聞就爆出「上海一在建小區塌了導致1死9傷」的事件,其實說的就是這家公司。但是沒過多久,7月12日,該公司杭州蕭山項目地基坍塌,項目現場出現200米大坑殃及周邊居民。

這一切,都發生在該公司從上到下的「高周轉」動員之後。今年4月,該公司連續下發三份關於提高周轉速度的文件,強調「任何部門都要圍繞高周轉,為高周轉讓路。」甚至董事長親自下發內部談話文件激勵高周轉,高周轉提速由此開始。

其實,在房地產行業內,該公司高周轉早就聞名業界了。今年居然要繼續提速,這是從優秀走向卓越的自我超越嗎?

有沒有自我超越的精神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很清楚的是,迫使該公司這樣操作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高負債」。該公司今年負債高達9000億,負債率接近90%。二是該公司在三四五線城市一直做了重點布局。而今年棚改貨幣化補貼政策的調整,讓他們提前感到了一絲絲的寒意。也就是說,在三四五線城市過去兩年的房地產去庫存高速發展下,房價逐漸飆升的過程中,消化了很大一部分購買力,當然裡面也存在需求透支的情況。所以,高周轉必須再次加速,將市場變化可能導致的資本運作風險降到最低。

大家都知道,今年企業融資方面不管是銀行貸款、發行債券還是其他方式都特別難,房地產開發商尤其如此。這種情況下,開發商被逼得必須向「客戶」融資。於是,「高負債」背景下的「高周轉」就成為了必然,周轉越快,意味著越早收到買房客戶的房款。

普遍性過習慣了伸手要錢就有,不斷透支未來的好日子,2018年又進入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第二年,焦慮的還真不僅僅是開發商,當然還有廣大地方政府。

流動性不斷衰竭的結果是,最近股市跌到3000點以下,各大P2P平台不斷爆雷投資客戶變成「投資難民」。而央行在這個時候壓力不小,一方面要執行去槓桿的政策,一方面要背負流動性緊缺後的罵名。前一段時間,市場上關於央行要再次放水的傳言此起彼伏。在流動性被債務黑洞不斷吸收掉的前提下,這些傳言在社會層面很有傳播空間,「代表」了流動性乾涸的市場對資本渴望的心。

為了「甩鍋」,央行於是開始懟財政部「積極的財政政策不積極,減稅的措施反而事實上在加稅」之類的。當然,一切都是以「學術分歧」的名義進行專業對話,起碼姿態上不對政策制定產生決定性影響,只能影響政策的方向。

「央財互懟」於是一下子吸引了全社會特別是整個中產階層的目光,成為前一段時間的最熱點話題。既然兩個部門都公開「論戰」了,我們就來看一下,當下的經濟到底是否存在真正的去槓桿空間。

2

現在首先羅列一下C國當前面臨的各類債務,以及總債務是多少。然後結合去槓桿的能力和底氣,面臨的局面也就非常清楚了。

通過官方渠道公開的數據統計,截至到2017年底,中國居民的債務,餘額是40萬億以上,佔GDP總額82萬億的50%左右。看起來,好像並不高,但是看另外一項數據,中國居民債務餘額約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約為112%。這個數字在國際上對比起來就比較高了,而原因就是,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GDP部分,是比較低的。當然這個數字經過2018年上半年依舊火熱的房地產銷售,這個佔比只能更高。

再看一下ZF的債務,包括國債和地方ZF債務餘額,官方統計的餘額一共是30萬億左右,加上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三家政策性銀行的債務存量13萬億,再加上ZF擔保支持的債券1.5萬億,這裡就44.5萬億了,約佔GDP的54%。

這個數字看起來依然不算太高,但是地方ZF很多債務,其實是轉移到一些融資平台上了。這點大家看央行徐忠懟財政部的文章就知道了,「我國的地方性政府債務信息並不完全透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背後往往隱含著政府信用擔保和兜底預期,處於一種政府與非政府之間的模糊地帶,屬於准政府債務」。說白了,ZF債務看不見的或許比看得見的還多呢!所以,最近社會上才出現了,要允許地方ZF破產免責的呼聲。今年的事實真相是各地ZF的財政支出基本淪為赤字,入不敷出。

企業債務方面。據人民銀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數據顯示,2017年底企業貸款餘額為81萬億,再加上債券,共計99萬億,佔GDP的比值為120%。再加上影子銀行信貸,總共約在144萬億,約佔GDP之比為175%。但是實施上,這個數據還是被低估了。即使按照這個數據來算,跟國外成熟的經濟體來比較還是太高了。因為國外企業債務總量一般是GDP的60%左右,顯然中國企業的債務是這個數字的3倍左右,超過了國際公認的90%的警戒線水平。

好啦,哪怕不再計算其他債務,例如外債之類的。現在的債務總量佔比GDP的數值為:50%、54%和175%相加,大概在280%左右。而加上外債,事實上一定是超過GDP的300%了。也就是,中國的各類經濟主體,一共欠下了240萬億元人民幣的天量債務!

再算算這部分每年產生的利息,就看大家現在理財產品的利率吧,這些債務的利息肯定要高於目前平均理財利率的。初步按照6%的年利率計算,那就意味著14.4萬億的利息。加上要償還的債券、信託和貸款之類的,也就是2018年要歸還超過30萬億的債務利息和本金!

而中國目前的GDP也就是80多萬億人民幣而已。也就是說,債務違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話說最近出來的新聞是,2019年1月1日起社保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說白了,就是以前的徵收方式繞了好多彎,現在要直接一點。因為最近有爆料稱,東北一些地方的養老金也無法按時發放了。所以,當你身邊的老人忽然某一天說推遲了好幾天才收到養老金,這都是正常現象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有可能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去槓桿」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如果要真正全面去槓桿,那最近出現的很多債務違約,事實上會以更大面積出現吧?就目前的局面來說,前期的去槓桿,債務違約已經小範圍、小面積爆發了,已經讓整個金融系統承受不了壓力了。這也就是目前股市跌跌不休,債市不斷爆雷的原因了。

所以,當債務違約有可能出現經濟和金融的系統性風險的時候,這個體制是不可能去面對的,因為承受的結果就是更大範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最後局面將會很難看。所以「主動全面的去槓桿」根本不可能,這會觸及到這個體制的「心理保護」。嗯,要打破「心理保護」確實很難。

那現在能否再玩一次2008年那樣的大放水呢?用IMC的話語來說就是,繼續用更大的心理保護進行「自我套牢」,而過去一直都是這樣乾的。

3

真正的全面去槓桿,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根本不太可能實現。所以,在7月23日的G務院常委會上,對相關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就做出了各種微調,比如在原有表述「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礎上這次強調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去掉了「中性」並強調「鬆緊適度」的說法就很符合現在的情況了,就是不能不放水,到了抗不住的時候,要松一下,然後又要收緊,需要的時候再放鬆一下。按照官方的話語來說就是「確保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

話說上半年說啦,「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副要打破原來局面的樣子,但是打破心理保護,面對真相是何其難啊。

所以,行動往往來得比嘴巴還快。在這個會議之前的7月18日,央行就已經迫不及待有所動作了,那就是「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投資。「窗口指導」就是勸告和建議的意思,低評級就是AA級的債券央行也要了。說白了,也就是要支持比較垃圾的債券了。沒辦法,穩定流動性也就是穩定經濟啊。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相信這些釋放出來的資金原本是想支持民企和小微企業的。真正落地後,可能很多會被國企之類的截留吧。他們也缺錢等著還債還利息的。大家想想,為什麼現在企業發債會很困難?本質原因就是信用收縮。當做實體經濟都不怎麼掙錢的時候,誰願意投資或者借錢出去呢,借錢出去不如買套房安穩吧?萬一本金都被人吃了呢!

而為什麼信用會收縮呢?原因就是,整個經濟體制不支持效率,而支持「吃大鍋飯」式的公平。不然怎麼會有「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說法。當資本總是因為需要維護體制生存,去支持無效或低效的國企央企投資,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資。這個時候資本不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自我毀滅吧?因為這些投資,很多往往是低效率甚至無效的,只能產生一時的GDP,無法產生足夠支付利息的消費流量吧。

當然,這些自我毀滅的資本,是由全體人民買單的。所以,去槓桿不可能徹底,剛才說了,前方其實就是一個「債務核彈」,不能去引爆然後觸發地震。然後現在被逼著馬上政策上做點調整,「維穩」一下經濟。說白了就是,繼續讓債務人違約,讓債權人受損。

於是,最近又釋放了一年期502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麻辣粉」,這碗「粉」當然還是全體人民買單的,因為代表經濟又再次注水了。

此時,欠債的又得好處了。路徑已然鎖定,沒有大放水的條件,那就堅持「小步快走」不斷印鈔票啊。最後,經濟效率越來越低,資產價格越來越高或者起碼能夠hold住,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

為什麼只能「小步快走」而不能再來一次4萬億了,看看人民幣的匯率就懂了。如果大肆放水,現在缺乏2008年那樣的實體經濟的環境,不可能再來一次大規模的基建和房地產狂歡了。這幾年的外匯儲備已經從4萬億降低到3萬億了,其中還得扣除美元外債,根本所剩不多了。如果再次4萬億,將導致匯率加速貶值。

雖然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但是在當前經濟對外依存度比較高,同時面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匯率貶值將帶來輸入型通脹。起碼能源和糧食的進口,就會因為人民幣匯率貶值造成價格大漲。與此同時,掙外匯的能力下降,將導致能源和糧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4

所以,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殘酷地揭示一下,我所看到的去槓桿的真相。那就是,面對巨額的債務泡沫,「一邊打,一邊撤,一邊釋放煙霧彈,一邊收拾殘局,不斷延緩WEIJI的爆發並不斷準備好在WEIJI中維護體制生存的準備」。

「一邊打」就是,確實會有去槓桿的存在。但是去的是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槓桿。因為這樣操作,更符合穩定體制的需要;

「一邊撤」就是,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隨時出動國企央企,對一些企業進行兼并收購,嗯,今年提倡的「債轉股」就是這個玩法。本質上,就是進行國有化,退回到「管制經濟」時代,當然這也符合「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最高指示;

「一邊釋放煙霧彈」就是,通過各種金融操作,一會兒降准,一會兒釋放一下中期借貸便利,也就是甩幾碗「麻辣粉」MLF之類的出來穩定一下大家的信心。保證一下市場的秩序,同時「順便」給體制內資本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掌控各類資源;

「一邊收拾殘局」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有人出局,槓桿過高的企業,特別是很多民企。今年以來確實付出了不少代價,有的動不動高空墜落或者失聯之類的。這些都會通過系統性的維穩手段來穩住局面。當然,對於市場來說,是殘局,但是對於體制來說,就是不斷拓進「攻城拔寨」的過程。

在上述的過程當中,顯然,金融工具和財政工具,就是推進的彈藥。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擋這次系統性債務問題的爆發了。而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各種大宗物質的價格暴漲,以及因此帶來的物價全面上漲問題。

當然,按照最新的精神,接下來仍然會通過各種形式穩定住「基建」和「消費」。而基礎建設更加強調「有效投資」,也就是「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

當歐盟和日本達成新的自貿協定,而美國和歐盟又達成協議取消關稅和貿易壁壘的時候,顯然未來的外貿環境不容樂觀。但是這也同時預示了未來將更加註重國內的建設,以及對消費潛力的挖掘。所以,這個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城鄉差距和中西部差距,在縮小這些差距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個人還是企業,都仍然會釋放出足夠多的機遇。

我們無法改變大趨勢,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自己。在這樣一個大趨勢明確的時代,唯有提升認知能力和水平,才能趨利避害,更好地應對未來。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掃碼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房地產最前線」

安迪 | 作者

小煒 | 排版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MC心理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美國加息,中國加嗎?別忘了你也是央行的債主

TAG:IMC心理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