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解放軍報發表解辛平文章:軍隊為打仗而存在

解放軍報發表解辛平文章:軍隊為打仗而存在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一次「軍長大考」,讓時代給出的共同考卷,更加醒目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軍隊是幹什麼的,軍人應該怎麼干?從將軍到士兵,人人都是答卷人。請關注《解放軍報》發表的解辛平文章——

軍隊為打仗而存在

解辛平

2018年仲夏,一場緊貼實戰的戰役指揮考核備受矚目,考核對象是陸軍13個集團軍軍長。

一次「軍長大考」,讓時代給出的共同考卷,更加醒目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軍隊是幹什麼的,軍人應該怎麼干?從將軍到士兵,人人都是答卷人。

砥礪刀鋒,為的是關鍵時刻亮劍。真正的軍人,和平年代絕不醉享和平,戰爭來臨方能終結戰爭。歷史煙雲中,多少曾經寒光閃閃的刀劍,和平年代長滿斑斑銹跡;多少曾經身手矯健的軍隊,太平歲月變得步履蹣跚。

和平是對軍人的最高褒獎,安享和平,則是對軍人使命的最大背叛。思想的鏽蝕比刀劍的鏽蝕更可怕。一支軍隊的「和平病」表現在方方面面,但百弊之源,是偏離了軍隊因何存在的價值、淡忘了軍人當兵打仗的天職。

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否則要軍隊幹什麼?這個「價值之問」,迴響在新時代中國軍人的腦海,化作檢思的鏡鑒、催征的戰鼓。

(一)

歷史遠沒有走到鑄劍為犁的階段,只有劍的鋒刃,才能護衛家園的安寧。

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近代史上那道余痛難消的傷痕——甲午之戰。戰後談判,伊藤博文趾高氣揚地說:兩國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力量懸殊,力量就是外交。

今日中國,早已不是過去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仍然沒有改變。

2018年4月10日,世界將目光投向兩個著名地標。

博鰲亞洲論壇。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中國主張,又一次贏得世界掌聲。

聯合國總部。安理會未能通過涉及敘利亞化武襲擊調查機制的3份決議草案,和平努力遭受重挫,敘利亞局勢動蕩加劇。

地球村的一天,看似平常,卻有著不平常的含意:天下仍不太平,戰爭與和平依然是人類最難的命題、最大的關切。

今年1月25日,警告人類文明潛在危險的「末日時鐘」,被再度撥快30秒,距象徵災難來臨的午夜零點僅剩兩分鐘。設立這面虛擬時鐘的機構稱,「這是冷戰以來最危險的情況」。

有學者分析,世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就像一個長大了的人,還穿著小號衣服。」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已被推到重構的風口。

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衝突此起彼伏,貿易霸凌主義逆時代潮流而動,民粹主義聲勢看漲,「逆全球化」思潮上揚,「黑天鵝」事件頻發。種種變數,中國都難以置身事外。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周邊安全局勢充滿變數,南海形勢波詭雲譎,釣魚島爭端暗藏危機;「國防授權法案」「台灣旅行法」,讓本不安分的「台獨」分子氣焰更加囂張;「疆獨」「藏獨」「港獨」,各種分裂勢力還在蠢蠢欲動。

「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別人的東西我們一分一毫也不要。」 在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明確而堅定。

一面是承平日久,一面是狼煙可見;一面是國力日昌,一面是風險挑戰。肩負如山使命的人民軍隊,怎能麻痹懈怠、醉享太平?如果軍隊在戰場上打不贏,那是要產生嚴重政治後果的。習主席的警策,我們必須謹記在心——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寧可備而不戰,不可無備而戰。」這就是戰與備的關係式!

臨沂艦。(資料圖)

(二)

一個強大國家的背後,必定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

2015年,葉門爆發內戰,中國派出海軍戰艦迅速撤出600多名中國公民。「祖國派軍艦接親人們回家」,臨沂艦打出的橫幅令無數華人淚目。

鏡頭拉回到20年前,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邊境戰爭爆發,100多名中國公民只能靠5條小漁船漂泊到沙特輾轉回國。

時間裡往往藏著答案。相似的困境,迥異的場景,見證了一支軍隊的使命拓展。

「我軍必須服從服務於黨的歷史使命,把握新時代國家安全戰略需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跨越歷史千年,將強未強當口,中國夢強軍夢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在黨的十九大戰略擘畫中,強軍事業按照復興偉業的進程同步部署。3個相同的「時間刻度」,標註出新時代人民軍隊的「使命刻度」——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必須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求相適應。

大國崛起,絕不是一帆風順、詩情畫意的圖景。我們知道「落後就要挨打」,更要知道「崛起必遭遏制」;我們懂得「發展才能安全」,更要懂得「高速發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

中國這艘駛向復興的巨輪,正行至關鍵航段,體量越大、航速越快、離目標越近,阻力和風險就越大。最自信的時候,也最容易驕傲自滿;最吃勁的時候,也最需要安全保障。

歷史發展的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回望近代中國走過的發展道路,曾屢屢被外敵阻滯,孱弱的軍事力量總是最先倒下的那塊「多米諾骨牌」。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再好的機遇期也會失之交臂。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鴨綠江畔。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在長津湖、在三八線浴血奮戰,以一場史詩般的勝利挺起了新中國的脊樑,讓全世界對我們肅然起敬。正是這一仗,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

戰爭年代,軍隊必須赴湯蹈火;歲月靜好,軍隊更要負重前行——進入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如山: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維護我國海外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既是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要求,也是我軍全部價值所在。

能否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我們必須作出斬釘截鐵的回答。

突擊。(資料圖)

(三)

「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一首耳熟能詳的戰歌、一句簡簡單單的歌詞,道出了軍人價值所在。

當兵打仗天經地義,這個最基本的道理,今天為什麼需要反覆強調?和平積弊的危害眾所周知,全軍上下深惡痛絕,今天為什麼仍時有發生?

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有其深層的原因。如果不挖出問題背後的問題、思想深處的根源,和平積弊還會像野草一樣,鋤了一茬再長一茬。

有人說,軍人最大的敵人是和平。非也!關鍵是得了「和平病」,姓軍不務軍、備戰不研戰、練武不精武。歸根結底,是淡忘了軍隊職責、淡化了軍人意識。

眾聲喧嘩的時代,不缺少有「主意」的人,但缺少有主義的人。穿上軍裝,首先要知道我是誰、為了誰,為誰扛槍、為誰打仗。

如果把從軍當就業、把部隊當跳板,只想到軍營鍍鍍金、學技術、賺取政策優待;如果只琢磨提職晉陞、只考慮福利待遇,腦子裡裝滿「進城、安家、名利」的人生規劃……這樣的軍人怎麼可能「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

有一個戰士在1929年6月29日《紅旗》刊物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紅軍是有主義的軍隊,有政治訓練的軍隊。我們不僅懂得怎樣打仗,特別懂得為什麼要打仗。」

今日重溫,已無從考證這個戰士叫什麼,但我們確切地知道他信仰什麼。不為官、不為錢,只為主義只為信仰。「我的一切屬於光榮的軍旗,只有姓名才唯一屬於自己……」這,才是革命軍人應有的魂魄!

「過日子」的心態從來與軍人的狀態格格不入,從走進軍營那天起,就要永遠保持對軍人職業的敬畏,懂得我們是人群中與眾不同的「那一個」。

人在軍營,心也要在軍營。如果心思不在戰場,備戰不在狀態,只有職務恐慌、沒有本領恐慌,只追求生活化、不強調戰鬥味,只喜歡聊房子價格、汽車牌子、賺錢行業,不研究軍情熱點、軍事訓練、武器裝備,這樣的軍人和老百姓有什麼區別?

一隻溫水裡的青蛙,亡於不知不覺。過日子的心態,就是扼殺軍隊戰鬥力的溫水。「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內心深處沒有點燃烽火狼煙,就不可能真的謀打仗練打仗。

2006年秋天,一名軍官放棄留在北京大機關的機會,申請回到基層部隊:「3個月沒有聽到坦克的轟鳴,心裡感到空落落的,如果將來有戰事,我更希望在一線衝鋒陷陣。」他叫滿廣志,後來成為著名的「藍軍旅長」。他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一句話:「從我們這一代起,中國將不再給任何國度的軍人提供創造榮譽、建立功勛的機會。」這,才是革命軍人應有的抱負。

英雄輩出是偉大軍隊的標誌,英雄情結是軍人精神的標配。沒有英雄氣,祛不了「和平病」;沒有英雄夢,何談強軍夢?

揉出來的饅頭,摔打出來的兵。打靶鋪個墊子,護膚品堆滿柜子,輕武器射擊有「保姆」架槍壓彈……如果帶兵像這樣哄著捧著,生怕磕著碰著,就永遠帶不出「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虎賁之師。

「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血戰到底,這是人民軍隊的信條。」真正的軍人,為戰而生,為戰而死。一次高風險課目試訓,「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要求第一個試飛,他在請戰書中寫下:「遺憾的是,我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這,才是革命軍人應有的氣概!

戰士就是戰士,戰鬥隊就是戰鬥隊,戰鬥力就是戰鬥力!

一支軍隊的所向披靡,不僅在於擁有讓敵人忌憚的武器,更在於擁有令敵人膽寒的將士——他們深信「軍人的專業是打仗,軍隊的價值在打贏」;他們思打仗謀打仗練打仗,如喝水吃飯一般自覺;他們眼睛始終盯著敵人,肩上始終扛著責任,時刻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去戰鬥!

防空導彈分隊開展對低空、超低空目標打擊演練。李 彬攝

(四)

軍隊之於國家,到底有何意義?是戰不旋踵,是血灑疆場,但絕不僅僅於此。軍隊最大的價值是打贏!

2018年4月11日,英國某拍賣行不顧中國方面嚴正抗議,執意拍賣當年英法聯軍從中國圓明園搶走的西周青銅器「虎鎣」。這只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流失的1000多萬件文物之一。

文物無言,華夏飲恨:如果一支軍隊慕於虛功、疏於備戰、荒於訓練,鐵甲再堅、兵力再眾,也必將淪為敗軍之師、亡國之師。

「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習主席的諄諄告誡震動三軍。

訓練是戰爭的預演,越接近實戰,打贏就越有底氣。實戰!實戰!究竟向哪裡實、怎麼實?

都知道「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我們對打什麼仗認識有多深?

歷史可能相似,但戰爭從不重複;戰爭可以推演,但戰鬥力不能假設。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4場戰爭,場場不一樣。「一場戰爭淘汰另一場戰爭」的升級密碼,就在於以實戰為牽引,打贏戰爭需要什麼就練什麼。

準備「看得見」的戰爭,只是一種視線;準備「看不見」的戰爭,更是新時代軍人應有的視野。不可否認,有的指揮員對現代戰爭是個什麼樣子、怎麼打、怎麼指揮,知之不多、知之不深。

我們應當認真反思,總在說準備明天的戰爭,但從思維理念到作戰理論,有沒有重複過去、複製自己?軍事訓練抓得很緊,是不是在「翻煎餅」,年年都上「一年級」?科研創新、戰法訓法取得不少成果,是否存在「貼信息化標籤」「剛出生就落後」的現象?有的演習念稿子、背台詞,除了訓風演風不正,是不是對打仗研究不夠、指揮作戰沒底?

都說要「從難從嚴抓訓練」,怎樣才是真難和真嚴?

訓練不拚命,打仗就丟命。如果降低訓練標準和難度,基礎訓練滿足於人員湊齊、課目訓完、時間熬夠,戰術訓練缺乏實戰背景、不搞真打實練,聯演聯訓按預定套路走、演折子戲,敵情設置一廂情願,戰場環境構設簡單化,障礙一攻就破,要點一奪就得,敵人一打就垮……這樣訓出的成績,再好也經不起實戰的考驗。

脫離實戰的「從難從嚴」,不過是披上隱身衣的和平積弊。如果以為,拉到野外就是對接戰場、實彈化就是實戰化,如果片面追求環數米數秒數,一味強調增加訓練時間、摩托小時、彈藥消耗,那麼只能是表面看訓練難度比以往大大提高,實際上離實戰要求越走越遠。特別是在有的訓練離真難嚴實差距還很大的情況下,如果宣傳調門很高,就只能陶醉了自己、震醒了敵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訓練問責力度不斷加大,全軍600多名幹部被取消擬任主官資格、推遲調職晉銜或受到處分追責。真難嚴實,必須「真」字當頭,否則就是假難、假嚴、假實。

都在講「中心居中」,有沒有把「中心」放在心中?

在一些單位,中心工作被標籤化的現象時有發生,言必稱「中心」,實際卻與中心工作爭時間、搶資源。有的唱的是備戰打仗的調子、邁的還是生活型管理型的步子,有的工作跟著慣性走、頻道跟著檢查換。研戰練戰不走心,雜事瑣事難脫身,戰鬥力標準怎麼能落到實處?

「五多」頑疾異化翻新,抄筆記、補筆記、背題庫,諸如此類的「有害的積極性」,消耗著部隊的士氣、消磨著戰士的銳氣。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經感慨:「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如果不認真檢視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利於戰鬥力提高,就會陷入「一邊詬病『五多』,一邊製造『五多』」的怪圈。

糾治「二八現象」,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八」,就算是抓練兵備戰,脫離實戰、搞形式主義也是「八」。「只要乾的是打仗的事,再苦再累也不怕。」總不能等到仗打起來,才弄明白哪些是空耗虛轉的無用功、哪些是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從「天天忙得像打仗」到「天天忙著想打仗」,隔著和平積弊的溝壑。這道溝有多深,我們離實戰就有多遠。

陸軍戰役首長機關「五會」集訓主會場。張永進攝

(五)

軍之大事,命在於將。

領導幹部的戰略思維、指揮素養、謀劃能力、工作作風,直接影響戰鬥力建設的層次水平,直接關係官兵生死、戰爭勝負,乃至國家興亡。

毋庸諱言,一些和平積弊之所以痼疾難消,癥狀在下面,病根卻在上面,在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身上。如果上面搞形式主義,下面就會弄虛作假;上面講安全第一,下面就會束手束腳;上面不思戰務戰,下面就會馬放南山。

領導幹部的「和平病」,最大的病因是政績觀有問題。如果領導幹部政績觀不端正,就會搞出很多「和平事」、琢磨出很多「和平套路」。

——安全置頂,一票否決。和平年代打不打得贏誰也不知道,但安全出了問題誰都跑不了。安全工作必須想得最多、抓得最緊、措施最細。

——文件堆里看落實,登統計里出實效。工作不管做沒做,不管有沒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紙上,留下了痕迹,在文電中體現出「落實的過程」,既能免責,又能得分。

——使勁踩油門,就是不掛擋。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一網打盡」,傳達文件要求一個不落,搞活動要求主官參加,把造勢當措施,把部署當落實。

「戰爭到來,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時期的將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作戰部長什捷緬科大將曾這樣斷言。

和平時期,戰將安在?

一代名將粟裕,一輩子都以軍人的眼光審視、分析、判斷眼前這個世界。解放後,別人在繁華大街逛商店,他卻在琢磨如果打起仗來,這個街區怎樣攻佔,那個要點如何固守。別人在名山大川流連忘返,在他眼中這都是曾經和未來的戰場。

烽火遠去的今天,我們的指揮員能不能像粟裕一樣對打仗如此痴迷?敢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職業軍人、軍事專家?

好兵都是帶出來的。指揮員的氣質,往往決定著一支部隊的氣質。如果領導幹部不思打仗、不願吃苦、不敢犧牲,還有什麼資格帶兵?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強化擔當、勇於作為,帶頭樹牢備戰打仗意識,帶頭提高備戰打仗本領,帶頭抓實備戰打仗工作。一支戰將如雲、雄兵景從的軍隊,才能無往而不勝。

(六)

未來,當我們站在勝利的節點回眸,一定會致敬今天的這場價值回歸。

「我軍根本職能是打仗,戰鬥力標準是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把大抓練兵備戰作為重塑軍隊的戰略選擇、戰略抓手,引領全軍把工作重心放到備戰打仗主責主業上來。這是軍隊工作重心的歸正,這是軍隊職能本真的回歸。

撬動歷史的,往往是敏銳而有力的思想槓桿。習主席領導推動的重塑回歸,抓住了軍隊建設的關鍵,指明了軍隊發展的方向,標定了軍隊應有的樣子,蘊含著三軍統帥深遠的戰略考量。

給土地去除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莊稼。糾治和平積弊,關鍵是在官兵思想深處播下備戰打仗的種子。軍人隨時準備上戰場,人民才可能遠離戰爭。

沙土上建不起摩天大廈,每一名軍人都應該成為強軍事業的堅固基石。不管哪個單位,都是戰鬥隊,不管在哪個崗位,都是戰鬥員。清除和平積弊,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千百個吐槽不如一次深刻自省,多少次表態不如一次實際行動,關鍵是從自己改起做起。

力量不在別處,就在我們心中;勝利不在遠方,就在我們腳下。人人內心都藏著一簇星火,點燃它,讓它成為熊熊燃燒的火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火藥味」瀰漫五中隊!想吃苦,在這裡你得排隊
俄組建海軍憲兵部隊 保安全穩定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